高职大学语文

点赞:32112 浏览:1538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文章结合作者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经验,从高职院校的语文教学现状出发,对高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将学生最感兴趣的现代流行音乐融入教学实践中去,帮助学生在流行中品读经典,爱上语文.力求将该学科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起来,创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理念.

关 键 词 :高职语文 人文精神 流行歌曲 教育理念

新学期的第一堂课,我通常会让学生翻翻手中的语文课本,然后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感受.从中我听到了“难”“没意思”“无聊”“陈旧”等字眼,虽是意料之中的答案,真到时仍觉心中一沉.怎么让学生们眼中“没意思”的语文变得“有意思”,“不无聊”,成了我教学全程反思的重中之重.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原来,学习就是心灵的接触,我要怎么做才能带着语文走进学生的心灵?目前高职语文教学中仍盛行纯技术性,操作性的机械式训练,忽视了语文课在陶冶情操激发灵感方面的作用,失去了语文课独特的魅力.高职院校更多地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把他们定位于应用型,实用型的高级专业人才,对人文素质的系统教育未予以应有的重视.高职教育应该强调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的融合,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同时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技术的进步,提高劳动者多方面的能力.如果学生仅仅懂得专业知识,缺乏人文知识,那就只能成为匠,难以成为师.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在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模块中,对人文素质教育往往重视不够.学生的人文精神得不到任何提高,从而也会带来教学质量的下降,由此可见,高职院校要想培养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必须把人文素质教育放在首要位置.[1]

一、对策思考

一日偶然到广播里关于著名词曲家方文山先生的访谈,当主持人问及写词过程中最骄傲的成就是什么时,方文山自豪地说:“东南亚地区的很多华人歌迷告诉我,因为听了周杰伦的歌,感觉汉语的韵律很美,他们才开始学汉语的.这让我非常自豪”.(周杰伦的歌词大多为方文山的作品).一时间这些话如一道闪电,点醒了我,如果外国的华人能因为流行音乐而爱上汉语,我们的学生为什么不可以?!

古诗文不比现代文,读着很拗口,读得多了更是索然无味,强压下的教学,语文便成了折磨人的课业.既然十岁的学生对流行歌曲颇为热爱, 吃饭,走路,甚至睡觉都带着耳机,我们何不引水归渠呢?在学生爱听爱唱的基础上,把古典歌词引到古诗文的渠道当中,悄无声息地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消除厌学情绪,积累古诗文名句岂不是一件快事!

为了这个让我激动万分的想法,备课之余,恶补流行音乐成了每日必修,这一补倒发现很多惊人的巧合,更有感于古诗词历经岁月沉淀,跨越千年的生命力.如那首风行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从中我们能嗅到唐朝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气息.而周杰伦的《东风破》“酒暖回忆思念瘦”一句则让我们感受到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意绪情怀;“水向东流”一句容易让人想起一代君主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而全词呈现的意境则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淡淡的哀愁极其相似.足见古代文人的情思、技巧对当代流行歌词创作的潜移延续及深远影响.这些发现让我迫不及待的想要走进课堂,给学生们插上音乐的翅膀,在含蓄如水墨画卷似的古诗词间翱翔.[2]

高职大学语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职语文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二、课堂实践

按照新的教学思路,上学期我们乐府民歌《上邪》的学习是伴着电视剧《还珠格格》的主题曲完成的.“当山峰没有棱角的时候,当河水不再流,当时间停住,日夜不分,当天地万物化为虚有...... ” 当悠扬深情的吟唱飘出教室,当冷漠的眼睛有了神采,当读着诗词也能如听歌般陶醉,我知道学生爱上了语文.后来找出诗中和流行歌曲对应的句子,成了最受同学欢迎的课堂环节.《饮马长城窟行》我们用了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中的那首《自从离别后》,播放到歌词“多少次被梦儿骗了”时,同学们一口同声的答出“梦见在我旁边,忽觉在他乡村”他们脸上的成就感和欣喜,深深触动了我,激励我把这件事情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有趣的现象出现了,一个叫张丽莎的女生告诉我,她开始尝试自己写词,班里还有同学用学过的诗句表达心情,刷新微博,并认为是很酷的事情.其中一则是这样的“十一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努力加餐饭,等待过元旦. ”这正是对当时刚刚学过的古诗十九首中《行行重行行》的改编.[3]


反思语文教学现状,思考流行文化的“弦外之音”,用“生活味”“时尚味”盘活书本资源,激活了课堂,也激发了学生心底对古典文学的喜爱.

让学生在听中品味古典文化, 在赏中走进历史画卷, 在读中倾听诗人的心跳, 在唱中流泻自己的情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