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育人探究

点赞:18850 浏览:8347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从分析大学本质内涵出发,揭示了大学是创造文化、传播文化、培养人才的组织机构,而文化育人是大学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文章将大学文化分为教师文化、管理与怎么写作文化、实践文化、环境文化四个方面,并就如何实现文化育人展开论述.

关 键 词 :人才培养;大学文化;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3)07—0021—02

大学的宗旨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和知识,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和文化创新.高校人才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实现文化育人,大学文化育人,从其内涵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文化育人

大学的标志之一是拥有一批大师和学者,他们不仅教学生知识,更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道德品格传承和积淀着大学的文化.要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首先要提高大学教师的文化修养.第一,大学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鼓励教师崇尚科学,传承和秉持人文精神,发挥教师在文化育人方面的主导作用.第二,要提高大学教师的学术道德,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大学教师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科学的精神.大学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大力搭建研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聆听”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能独立思考和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第三,教师的文化修养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为加深学生的文化底蕴,还需要增强教师个人的知识涵养和人文精神,从而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大学教师要做文化的探究者,培养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第四,大学教师还要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大学应当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学术见解,从鼓励学生提问题、提出批判性意见开始.创新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宽的知识面,较强的动手能力,还必须具有创新性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提出问题,努力参与实践.一所大学的竞争优势在于对教师和学生多方面的鼓励和自由上.第五,大学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地更新知识和观念,以丰富的阅历和知识教育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交流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大学文化育人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二、管理与怎么写作文化育人

大学应将“尊重教师、关心学生和教工”作为其管理工作的价值取向及文化理念,要从教师和学生的根本利益出发,一切举措要建立在是否有利于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是否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培养的基础上,大学的各种活动、举措不能与此价值取向背道而驰.优质的管理与怎么写作有助于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产生与高质量人才的培养.关于怎么写作意识,应从“你要干什么”到“我能为你做什么”这种态度上的转变开始,要着重提高管理与怎么写作人员的文化素养.

大学辅导员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怎么写作工作,因此大学应充分调动和发挥辅导员文化育人的积极性.辅导员要做好文化育人工作,首先需要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要有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把大学生引向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其次,要提高心理健康素质,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心理健康辅导,始终以阳光心态给予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影响.另外,辅导员要掌握有效的心理咨询技巧和方法,教育学生学会生活、关心他人、学会做人,有良好的思想品格,确保大学生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辅导员还应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做学生专业学习的良师、能力培养的教练.

三、实践文化育人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运用知识、发挥能力和专长、怎么写作社会的重要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深入地检验与认识自我、提升个人综合能力、了解社会最新动态等,这也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科学合理的专业实习、社区怎么写作、贫困山区支教怎么写作等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社会化,因此高校要积极挖掘社会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去锻炼实践,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社会调查、科研活动、竞赛和社团活动等多种形式自觉提高个人的文化素质和能力.此外,学校应充分发挥合作企业的资源与文化积淀,将优秀的企业精神、企业形象与企业文化带入校园,以此教育学生以一个职场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并不断完善自我.也可鼓励学生利用合作企业提供的资源平台进行科技创新活动、建立俱乐部等,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四、环境文化育人

人是环境的产物,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良好和谐的自然环境是人文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身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指出:“除了正常的课程教学外,学生所处的外部环境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教育要素或反教育要素.一个污浊的环境培育不出环保意识和美学意识.”高校的教育环境品质极大程度上决定了培养出的毕业生的质量,可通过环境的创建、改造、完善来正面影响教育.大学生是靠自己从所处的文化环境中积极主动的思考和体验感悟中学到知识、技术、社会交际等,而并非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灌输以学到东西.大学文化是通过教育环境的营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全过程自我教育.

校史是一所大学的文化积淀,记载着学校发展、学科建设的历史轨迹和前辈学者们的治学、研究道路.在高校环境文化建设中,还必须重视对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历史文物见证着大学的一路发展,是大学宝贵的财富,是最富有教育影响力的软实力.大学有必要建立自己的校史陈列室,充分挖掘学校的历史资源,编写反映学校发展全过程的校史,把学校的光辉历史以及为学校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伟大人物展现在师生面前,供师生瞻仰和学习,可以起到激励广大师生追求卓越的作用.如有的高校就在校园内树立了杰出前辈、先驱们的塑像,并附以简要介绍,以表达对其的崇敬之情,也期望前辈们严谨治学的精神和谦虚的态度能感染到学校的每一个人.

大学校园的景观建筑也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校的每个角落、每个桌椅、每栋建筑物等都会给学生以美和真的熏陶.大学校园要遵循环境优美、品味高尚、睹物思学、见景立志、活动丰富的要求,使人领会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忘我而学的笃志.大学校园景观及建筑蕴涵着许多人文、科学、艺术的精神与魅力,是传播文化、表达学校办学理念、增强师生文化修养的生动教科书,还能够培养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学校标志性建筑物更要具备条理性和严谨性,还要体现出对人的关怀、对情感需要的尊重、对个性的包容.

大学文化建设还应重视共性文化与个性文化的巧妙结合,在坚持共性的基础上,应善于挖掘并积极培育个性文化,优良的个性文化能反映出大学独有的精神和文化特征,富有生机和活力.由于每所大学的历史足迹不同,其展现出的个性风貌也大相径庭.但无论是从学校文化育人的根本任务出发,还是鉴于大学主导社会文化、促进科学进步的使命,都要在秉持中华民族重诚信的优良传统和大学自身“诚信为人,严谨治学”的学风上进行持续的努力.人才是检验一所大学综合实力的标尺,也会间接反映出其对社会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大学的宗旨是通过文化建设实现大学自身及学生健康、协调、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和行动[Z].巴黎高等教育会议文件,1998.

[2]杜维明.人文学和高等教育[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3(04).

[3]蔡劲松.大学文化育人的主体视角与实现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8(21).

[4]丁玲,李忠云.新时期大学文化育人功能的探析与思考[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2).

[5]胡显章.推进大学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