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大学教材建设

点赞:12205 浏览:552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研究型大学承担着为社会各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因而教材建设应跟上学科建设步伐,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但目前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中存在领导重视不够、编者无兴趣和适合研究性教学教材缺乏等问题,为此,研究型大学应发挥名师荟萃优势,把教材建设纳入“985”工程项目,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教材.

关 键 词 :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国际化视野

中图分类号:G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11)06014804

作者简介:喻胜华(1966-),男,博士,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

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指出:“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高等院校的教材建设不应该片面地理解为教材编写,而应该包括教材研究、教材规划、教材编写、教材出版、教材评价、教材选用以及教材管理等诸多环节,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研究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国家队,承担着为社会各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重任.研究型大学有一流的学生、一流的教师和较充足的办学经费,在其办学实践中始终体现了精英教育的理念.所有这些决定着研究型大学的教材建设应紧跟学科建设的步伐,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体现自身的特色.笔者就目前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谈几点看法.

型大学教材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等教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6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高等教育已走上大众化的道路,由此也促进了高校教材建设表面上的大发展和大繁荣,但实际情况是:高校教材质量已严重滑坡,高校教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也已日益突出.戚鹏等人[1 ̄5]对此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剖析,主要表现为:教材内容陈旧,更新周期长;教材低水平重复现象较为严重,精品少;教材内容及其创新性滞后;教材的参编人员过多,材不同章节的编写风格迥异;教材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际相脱离;教材选用较随意;高校教材管理人员的素质偏低.总之,由于目前高校教材建设中的市场化和功利化倾向,致使教材的管理者、编著者以及使用者已很少再将教材作为学校的三大建设之一,大学教材似乎已成为学校教学的外在的东西.以上这些问题在高校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当然,研究型大学也不例外.除此之外,笔者还想补充在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中尤为突出的几个问题.

(一)领导者不重视,编著者无兴趣,管理者不作为

与一般高校相比,研究型大学的科学研究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长期以来,研究型大学重科研、轻教学已是不争的事实.学校各级领导所关注的是论文、课题、科研经费、学位点、重点学科以及重点实验室等,教材建设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在学校的各类规划中以及领导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很难找到与教材建设有关的内容.学校的教材管理部门只负责教材的征订与分发工作,而不对学校的教材建设作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研究型大学的教师科研压力空前大,没有出色的科研成果就没有生存空间,更不要奢望在学校中占有一席之地.教师们的奋斗目标就是多出论文、多拿课题,其余都是副业,只要过得去就行,他们把科研看成是机会,而把教学看成是负担.在这样的生存环境中,教师们不会有兴趣、也不可能有兴趣去编写教材,更谈不上去长期研究教材了.事实上,在研究型大学里,如果长期致力于教材建设,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除非你实在是搞不了科研.当然,有的学院,尤其是承担基础课教学的学院会组织教师编写教材,这些教材往往由一位资深教授任主编,拟订编写大纲,而真正动笔的是一群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或研究生.他们一把剪刀,一瓶浆糊,你一章,我一节,东拼西凑,很快就能速成一套系列教材.有了教材,院里就可以组织申报教学成果奖,而年轻教师参编教材或是碍于情面,不便拒绝;或是在晋升职称时当成果用.况且,这些教材多是速战速决,编完就了事,对他们搞科研也影响不大.真正想出精品,把教材建设视为己任的教师实在是难得一见.

(二)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教材严重短缺

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的今天,研究型大学仍应该实践培养精英的目标定位,仍应该坚守精英教育的理念,这是研究型大学一流的生源和一流的师资所决定的.也就是说,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同于一般大学,不是“批量生产”熟练的技术工人和一般性的技术操作员而是要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综合性、创新型的人才.当今世界经济与科技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更在于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近年来,我国不少研究型大学在试点研究性教学并逐步铺开.开展研究性教学是研究型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是研究型大学发展的时势所趋,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当前,研究型大学使用的教材和一般大学使用的教材并无多大差别,多局限在基本原理、概念、理论及传统内容的介绍.而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的教材严重短缺,几乎是空白.当然,究竟什么样的教材适合开展研究性教学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这样的教材首先应该紧跟学科发展的步伐,将最新最快的知识反映在教材里,更新周期短;其次,应该将具有启发性或争议性的问题大胆地引入教材,以探讨的方式向读者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课后的习题也应该是开放式的.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研究性教学的教学效果恐怕会大打折扣.

二、相应的对策

针对高校教材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戚鹏等人[1-5]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对策和建议.下面仅就研究型大学的教材建设谈谈笔者的一些看法.

(一)充分发挥研究型大学名师荟萃的优势

编教材容易,但出精品教材不容易.一本优秀的教材,其编著者不仅要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要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外常常是大师编写教材,如萨缪尔森,他编写的《经济学》堪称经济学权威巨著,而国内常常是水平比较低的老师在编写教材.其实,我国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出过不少精品教材,而且那些教材也大都是由名家名师编写的,如徐之纶院士的《弹性力学》、王力的《古代汉语》、蒋学模的《政治经济学》等等.与一般大学相比,研究型大学拥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尤其是拥有数量不少的名家名师,这是研究型大学的一大优势.学校领导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教材建设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积极动员和鼓励名家名师参与教材建设,为他们提供全方位的怎么写作,切实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实施品牌战略,把精品教材看作是学校的一张名片.

(二)依托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长期稳定的编著者团队

学科建设是高校中的一项大的系统工程,是代表、反映高等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建设,而教材建设是学科建设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它要为学科建设怎么写作.反过来,学科建设的兴旺发达,又必然促进教材建设的发展[6].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到2007年为止,全国共评选出286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677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研究型大学获得了绝大部分的国家重点学科.一些学者认为,今后的国家重点学科将越来越向研究型大学聚集,尤其向清华、北大等少数著名高校聚集.支撑一个国家重点学科的不仅有先进的实验设备、良好的教学条件,更有一支高水平的学术队伍,这支队伍为本学科的教材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保障.国家重点学科的每一个成员都要牢固树立科学的教材建设观,把教材建设看作是学科建设中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科建设与教材建设有主有次,相互促进.教材建设中能不能出精品,编著者是关键.编著者不仅了决定一本教材的编写质量,而且很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对这本教材的宣传和推广产生影响,甚至是决定了这本教材的生命力.国家重点学科的负责人要组织力量尽早规划,从长计议,发扬老师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团结合作精神,把出精品教材作为学科建设的目标之一,逐步培育优秀的长期稳定的编著者团队.这样的团队应该是一个强有力的有机的整体,而不是临时拼凑的教材编委会.这样的团队应该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如有的负责对同类教材进行比较研究,有的负责收集教材使用过程中反馈的各种信息,有的负责跟踪本学科不断出现的新知识和新技术,然后通过团队成员的集体讨论,形成统一的意见,把这些有用的信息及时地组织到教材中来,真正做到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新、充实、再版,只有这样,教材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三)把教材建设纳入“985工程”建设项目

“985工程”是国家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该工程规格高,投资力度大.我国的研究型大学一般都是“985工程”建设高校.到目前为止,已完成“985工程”一期和“985工程”二期的建设任务,2010年启动了“985工程”三期的建设.“985工程”的目标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这样的大学无疑应该有高水平的教材建设.因此,研究型大学应该把教材建设纳入“985工程”建设项目.研究型大学的知名教授之所以不愿意编写教材,笔者认为主要有如下两个原因:其一,他们认为教材编写得最好也对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在同行中的知名度没有多大作用,相反,如果能发表高水平的论文,则能迅速提升自身的学术地位,扩大在同行中的影响.其二,编写教材几乎没有什么经费,而搞科研则可以申请到相当可观的研究经费.如果能把教材建设纳入“985工程”建设项目,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则应该会有一批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愿意参与教材建设.在具体运作上可采用与课题相同的评审与管理模式.首先,立项要严格论证,只支持定位准确、内容先进、编写条件成熟、编著者学术水平高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材,切实做到宁缺毋滥.其次,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监督,要加强对教材质量的控制与管理,确保出精品教材.

(四)教材建设要有国际化视野

经济的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的一体化,因而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我国的高等院校也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国际竞争.近年来,我国的研究型大学都在实施国际化战略,其国际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具体表现为:互派留学生已有一定的规模;有海外学历或海外工作经历的教师已占相当大的比例,不少学校已达60﹪以上;在国际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有显著提高;实施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的课程门数在不断增多;校际间的人员往来正日益频繁,合作项目也越来越多.笔者所在的湖南大学在“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人才培养和师资队伍国际化,建成教育部留学生示范基地.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研究型大学的教材建设无疑要有国际化视野.首先,选用教材要有国际化视野.研究型大学有条件也有义务为国家培养大量急需的国际化人才,即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要想培养出这样的人才,就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选用优秀教材.许多外文原版教材是由该学术领域中最著名或享有较高声望的教授编写的,而且经过上百所大学长期地使用证明,这些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且视野开阔,资料丰富,论述精辟,语言简练,通俗易懂,具有主动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7].有条件的学校,如清华、北大等顶尖大学,可考虑在一定范围内使用外国原版教材.条件还不成熟的学校,可先组织力量翻译优秀的外国原版教材,并逐步向使用外国原版教材过渡.其次,编写教材要有国际化视野.第一步,深入开展对国外教材的比较研究工作,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编写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教材;第二步,有条件的教师可尝试参与海外合作者的教材编写工作,在不断交流与研讨的过程中逐步积累国际化教材的编写经验;第三步,组织力量编写英文教材,先在国内高校试用,在不断修改和完善的基础上逐步推向国际市场,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实现教材的双向交流.这既可以满足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或全英文教学的现实需要,又可以提高学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同时,还有利于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总之,研究型大学要从战略的高度看待教材建设,要把教材建设视为学校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既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力量、学科建设、办学条件、办学经费以及办学理念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又要切实加强与国内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与合作,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开创出教材建设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