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格塑造的大学体育教育的

点赞:3389 浏览:802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生的年龄处于从人格转型到人格定性的阶段.强健的体魄是塑造个体品质的基础.良好的大学体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完美的人格品质,进而为大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本文试图从大学生人格塑造方面探讨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即实现大学体育教育目标与手段的统一.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 教育 人格塑造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从大学毕业开始,大多学生都将走上职业生涯.从已有的案例来看,职业生涯中大凡取得成就的人士至少具有这样的品质:即健全的体魄和坚韧的人格品质,并且这二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我们可以从已有的案例进行归纳,但凡事业成功者,无一不具备强健的身体,旺盛的精力和坚韧的性格.如华为集团CEO任正非,万科集团老总王石等.我们甚至还可以发现,这些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在军队里接受了铁一般的训练.为塑造员工的体质与品质,东星航空公司更是对所有入职的员工进行实弹的军训.由此可见,军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机会接受来自军队的训练.因此,在高校大众化的今天,培养个人强健的身体和坚韧的意志的重要任务就落在了大学体育教育的肩上.按照我国大学体育教育制度的规定,大学体育就是适合大学生的体育运动.大学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由此可见,大学体育教育的目标可以分为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基本目标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个性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锻炼强健的体魄.而发展目标则主要是指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在锻炼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人格特质,比如勇敢、坚韧、吃苦、毅力等品质,这些品质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巨大的意义.实现大学生身体素质与人格品质的提升是大学体育教育的根本价值诉求.

人的生命具有相对固定的周期.按照一般的说法,人的一生主要分为婴儿期、儿童期、青年期、成年期、中年期和晚年期.从婴儿期到儿童期,人的身体和心智都处于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人对于其身体和心智的控制度相对较低.大多孩童都是在父母、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身体锻炼和道德培养的.而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随着身体第二性征的发展,他们的自我意识有所提升.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大多具备了大学生的身份,他们离开了父母,走进了大学课堂,失去了对父母的依赖.大学阶段是他们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心理和人格品质非常不稳定的时期.

因此,通过大学体育课堂锻炼其身体,进而培养其现代人格品质就成为了大学体育教育的重要任务.人格品质是人在时代背景中必须具备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品质就是人的意志.它是人所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支配自己行动,并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下面,我们主要从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当具备的心智模式进行分析.

所谓心智模式,就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组织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检测设、形象和故事,并深受习惯思维、定势思维、已有知识的局限.由此可见,在大学生身体、生理、精神品质处于可塑时期,通过体育教育塑造起现代心智模式是大学体育教育的一大任务.与现时代相联系,这些心智模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奋发向上的价值追求.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市场是这个社会的代名词,竞争是这个时代的焦点.在需求无限与资源有限的矛盾中,如何激发创新的,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奋发向上的价值追求,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培养学生的这种奋发向上的价值追求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来实现.

(2)健全的心理.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素质构成的重要内容,高校要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大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和训练的力度.目前许多高校频频发生的大学生违法犯罪、精神失常、轻生等案例表明,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不容乐观,不少同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不良心理,甚至一些同学存在着严重的心理疾患如神经症、人格障碍与性变态等.这些心理疾患已成为影响大学生们健康成长的巨大心理障碍.心理问题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源于身体紧张机能没有得到有效的释放.因此,大学体育教育是大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心理障碍的形成大多是内心情绪的压抑而造成的,因此,通过一定强度的体育训练,一方面可以释放心理压抑的情绪,另一方面可以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收到既锻炼了身体,又培养了品质的双重效果.

(3)意志和胆识.意志和胆识是人的一种精神力量,主要是指个体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为,从而实现心理上的预期目标.人的意志表现为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独立性是指不屈服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采取决定,表现为较强的“非从众主义”,果断性是指有能力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坚定性是指长时间坚持自己决定的合理性,并坚持不懈地为执行决定而努力,有明确的行动方向,自制力则是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4)公平与正义.如上所述,未来的社会是一个资源日益稀缺的社会,并且充满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竞争将更加激烈,然而,无序的竞争将导致人类社会的灾难,因此,市场竞争必须讲求公平与正义.这与体育竞技是一个道理.因此,通过体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平与正义素质. 由此可见,大学体育不仅仅是为了塑造大学生健康的身体,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育形成现代社会应有的品质.强健的体魄是大学生必须的身体要求,保持强健的体魄需要通过各种体育活动的进行,而各项体育活动的进行则有利于人格品质的形成.稳定的人格品质在体育运动中又促进了身体的健康.因此,体质的增强与人格的塑造是相辅相成,紧密相关的.

然而,要实现体育教育的上述两个目标不是那么简单的事.在学生教育中常常要解决的两个基本问题,一个是解决“知”的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另一个是解决“知与行的统一”问题,即“如何做,如何做好”.从体育教育实践来看,体育在解决“知”这一性质的问题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问题中,理论的教育常常显得更重要些.而在解决“知与行的统一”问题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育中,实践的作用尤为明显.因为对这类问题,“知”是清楚的,问题是能不能做到,能不能做好.比如说进取的精神、勇敢的精神,公平竞赛的意识,这都是靠实际的锻炼来培养.而体育恰恰具有这样的功能,通过锻炼,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通过比赛,能够培养人遵守规则、公平竞争的意识.因此,体育也是学校德育中非常积极、主动、有效的手段.要实现上述目标,就需要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改革.笔者以为,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一定要结合体育教材的基本特点.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把品质教育置于身体活动之中.因此,大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需要努力克服诸如体力、心理障碍等各种困难.这样一来,就可以从各个方面锻炼学生的品质.大学体育教材内容相当广泛,这些教材大都具有品质教育的特征,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品德.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就需要体育教师结合根据不同的的教材体系,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例如长跑可培养大学生坚忍不拔的毅力,尤其是中长跑练习中的“极点”现象,更是对大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的最好时机.

(2)采取不同的组织教学方法.科学的组织教学方法,不仅仅是大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更是对大学生进行品质教育的有效方式.大学体育教师要善于把大学生心理活动与身体活动、意志和行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组织教法中的具体环节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比如通过列队练习,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

(3)一定充分利用运动竞赛的特征.体育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各种运动竞赛项目,有益于大学生在集体主义精神、团队意识、团队协作、遵守规则、持续拼搏等方面的意志品质教育.比如可以给大学生制定一些必要的障碍、次数、距离、高度,规定一定的时间,并使其乐意接受和自觉服从这些限制并对那些随意犯规、傲慢不羁、目无一切的意识行为做出必要的制约与判罚,从而达到通过体育运动竞赛中的制约条件和规则,实现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之养成遵守规则、顽强拼搏、文明比赛的思想作风.

基于人格塑造的大学体育教育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品质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4)通过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精神意志. 体育学习中,不仅要克服运动项目本身所带来的困难,又要克服本体生理上和态度上的困难,因此,大学体育教育一定要讲求科学的方法.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榜样激励法.榜样是正面激励的标杆,我们可以通过介绍和宣传优秀运动员在运动中的良好意志表现,激励大学生产生仿效的愿望,从而达到培养其意志的效果.②诱导练习法.主要运用循序渐进的原则,遵循从易到难、从简到繁的程序,引导学生参与运动.比如在纵箱前滚翻教学中,可以先进行教学分解,让学生在做垫上前滚翻,然后再到一层跳箱前滚翻,再逐级加高.这样不但减轻了学生的恐惧心理,而且让学生在参与运动中培养其顽强的意志品质. ③运动刺激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运动量大的项目,主要是通过高强度的训练,激发体能运动潜能,逐渐承担更大的负荷,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但这种方法一定要讲求科学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千万不能随意给学生加压,避免不必要的伤害.④考核强制法.通过预先设置一定的标准,采用考核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训练,通过达标训练可以激发学生自觉刻苦参与学习锻炼的.⑤挫折教育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挫折教育,设置一定的困难环境,让大学生承受一定的肉体与精神之苦,实实在在地体验挫折,让学生在体验挫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面对困难,挑战困难的心态,从而形成锲而不舍、奋斗终身的意志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