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市场影响下的大学课程变革

点赞:6093 浏览:213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收稿日期:2012-07-30

作者简介:徐高明,淮阴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江苏淮安/223300)

*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 12YJA880135)的研究成果.

摘 要:本研究基于江苏省六所大学文本资料和访谈资料的调查,探讨了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压力下我国大学的课程变革.研究发现,为了确保毕业生的高就业率,大学都积极进行了有益的课程改革尝试,开始关注国际化,更加强调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课程体系的弹性也有所增强.

关 键 词 :就业市场;大学课程;变革

20世纪80年代,美国有关调查显示,高等教育大扩张以后学生和家长对于上大学的目的和动机变得越来越现实,82%的家长和85%的高三学生认为上大学的重要原因是“获得一个好工作”.[1] 200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教育研究与创新中心也呼吁:“在工作市场上找到一个坚实的落脚点并能坚持下来的困难表明,教育系统需要把确保人们向工作生活的过渡作为一项主要的责任.”[2]同样,我国经过10多年的持续扩招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后,投资高等教育的观念逐步被人们所认同,学生和家长们更多地考虑将来的“出路-钱途-前途”问题.[3]近年来,在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持续增加、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双重挤压下,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保证大学生充分就业已成为当前我国政府、大学和家庭的头等大事.

那么,为了应对就业市场的竞争和压力,确保毕业生的高就业率,我国大学在课程上进行了哪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呢?这些改革尝试又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呢?本研究选取了市场经济相对发达的江苏省的苏南、苏北不同区域,“985工程”、“211工程”和省属普通大学不同层次,以及综合性、以工科为主等不同类型共6所大学作为案例.在收集6所案例大学18份不同时期的本科教学计划等相关文本资料的基础上,按照校—院—系三个层次,分别对案例大学的不同学科专业背景的行政管理人员、行政管理兼学术人员和学术人员三类共18人,进行了个别的、半结构的、当面的访谈.以期通过文本资料和访谈资料①的调查和分析,进一步探讨就业市场影响下的大学课程变革,从而为我国大学课程改革的决策和行动提供参考.

就业市场影响下的大学课程变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课程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夯实专业基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在访谈调查中,一些教授认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本科毕业生就业已相对淡化了“专业对口”问题,反而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显得更加重要.

C大学的教授指出:因为进行专业研究的岗位不是本科生就能够胜任的,硕士生和博士生招生量的扩大,这些技术岗位都被硕士博士毕业生所占据着,本科生是很难占据这样的技术岗位的.所以,现在的本科教育已不再针对就业强调专业对口,这个问题已经是淡化了(C-I-09).

D大学教授的看法也印证了这一点:其实专业性淡化了,人的基本素质强化了.我们自己的工作经验也是这个.但是我不是说专业不重要.比如说D大学材料系的本科毕业生,我可以很负责地讲,除了考研的占1/3,剩下的2/3里面绝对的大部分人从事非专业的工作,即使是材料专业毕业的硕士生,从事这个工作的也仅仅是沾一些材料的边.特别是当他三、五年稍微升职了之后,他从事的更多的是管理工作及与客户沟通交流,还就真的对他本身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D-I-12) .

针对这种就业形势的变化,传统专业模式下“专、精、尖”的“高深学问”的本科课程体系显然已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劳动力市场的要求.所以,各校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课程进行了必要的改革.

第一,学习一些公共的基础课.第二,抓住专业的核心课程.第三,逐渐给学生选择的余地.因为工科的学生要多学习些人文的、管理的课程,或者管理的、文科的学生就要学些自然方面的知识.这样会给学生一个很好的基础平台,使他的整个知识面更宽一些,让他出去自由选择的可能性更大一点(E-I-13).

为此,六校在专业课程开始之前都新增了大类平台课,按学科性质及其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设置了学科平台课或学科大类课模块,修读学分从十几到三、四十不等.各专业根据对基础课程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平台课模块或从平台课程模块中选择适当的课程进行合理组合(见表1).

资料来源:A-D-01,B-D-01,C-D-01,D-D-01,E-D-01,F-D-01. 二、拓宽专业面向,多元分流培养

为了应对就业市场的多变和高校毕业生的多元化发展,一些大学在课程改革中实行拓宽专业面向和分流培养,把未来发展路径和课程的选择权交还给学生本人.

A大学就是一个最为典型的例子,该校教务处副处长说:我们采取的措施就是分流培养,一开始基础打得一样,到上面我给你不同的菜单,你根据你未来的职业取向去选不同的菜单.用不同的菜单打包给你,由学生来选择.把包办代替改为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就是我有多样性的选择,或者多样的课程,我不再把你框死在某条线上(A-I-01).

基于上述思路,2009年A大学实施了“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在《2009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指导性教学计划”简介》中对分阶段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三三制”人才培养方案包括“三个培养阶段”和“三种选择发展路径”.“三个培养阶段”主要指大类培养阶段、专业培养阶段和多元培养阶段.在大类培养阶段,学生用1至1年半时间修完以通识通修模块为主的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学生用1年半至2年时间修完以学科平台课、专业核心课为主的学科专业模块课程,进一步强化专业素养和专业训练.之后,学生进入学校专门针对不同类型人才需求而设计的不同发展路径,也即多元培养阶段.这一阶段一般为1至1年半时间.多元培养阶段为学生提供三种路径选择:对于有志在本专业继续学习和深造的学生,学校将提供更深层次的本专业课程,并在课程设置上与研究生课程贯通;对于希望能跨专业进一步深造的学生,学校将提供相关专业的课供其选择;对于就业创业类人才,学校将开设就业创业类的课程,帮助学生为今后的就业创业做好各方面准备(A-D-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