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

点赞:17864 浏览:8157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各种适应不良的问题,其中主要表现在学习方式、生活环境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不适应,对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长远的影响.新生适应不良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有家庭教育的原因,也有中小学教育模式的缺失,更有学生自身的内在因素,为此,针对新生适应不良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新生顺利的完成学业,健康成长.

关 键 词 :大学新生;适应性;对策

“适应性问题”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在Lazarus( 1969) 看来,适应是面对环境压力的应对行为和能力,是满足个体心理需求与环境维持的一种和谐关系,不适应的行为往往影响个体的日常活动, 而适应行为则促进个体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独立性,这种适应双向性特点导致新生大一时期的适应性对其后来的社会支持、同伴接纳、个人的情绪、世界观与信念、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都会产生较为持久的影响,进而对其后续发展和高校教育质量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一、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表现

目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自身心理健康和身心平衡发展的意义与重要性具有较明确和深刻的认识,一般都能自主地处理好学习与生活问题.但在长期的应试教育下,部分新生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并未过关,在离开中学进入大学校园时,面对全新的学习、生活和人际关系环境,对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换,对由依赖到相对独立的转变,不同程度地存在适应性问题.这是笔者在新生工作中,所要处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生适应不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式的不适应

据有关学者的调查表明,大学新生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在新生适应不良的问题上,排名第一位的便是学习适应障碍.其中直接的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在高中阶段,学生以升学为学习的主要目标,对升学后的目标很少考虑或根本没有考虑.当他们实现升学目标后,人生定位便开始模糊起来,目标也随着不明确.另外,大学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开展的开放式教育为主;对于大多已经适应中学时期的上课模式的新生而言,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如何自主学习成了一个普遍问题.结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厌学情绪,兴趣容易转移等.


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基本上要独立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要求新生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部分新生上大学之前个人生活方面均由父母操办,自理能力较为欠缺,难以处理日常生活事物,更为甚者自我中心强的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在作息时间等方面与舍友容易产生冲突.此外,不少新生在独立理财、照顾身体、料理个人卫生、保管自身财物等方面在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和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

3.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以后,新生人际交往范围、对象、内容、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由于交往能力和自身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系列变化,从而出现种种人际环境适应的问题.首先具体表现在不能恰当处理与同班同学或与室友之间的关系,导致在班级和宿舍内部存在不和谐因素.其次,表现为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相对宽松的校园氛围为新生扩大与异往提供了条件,但部分新生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日常学习.再者,过于依赖原有社会支持系统,主要表现为恋家,或总是与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向他们诉说衷肠,表现出怀旧倾向.

二、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的种种适应性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作用、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新生自身在适应新环境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大学新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1.家庭对孩子适应能力培养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家庭并未重视孩子适应性能力的培养.首先,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足.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保姆式的培养教育方式,包办替代孩子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其次,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一方面家长并未意识到人际交往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甚至后续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部分家庭不和谐的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最后,家庭对孩子制定长远目标跟规划的引导不够自觉.一般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目标规划是比较清晰和明确,但一旦步入大学则出现目标真空和规划缺位的现象.家庭在其中本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家长并未重视目标规划的作用,有的则未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目标,导致孩子由于期望值与现实落差较大而出现不适应.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新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2.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长期接受“满堂灌输教学”,在学习上主动参与性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中小学教育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方法的教授,形成“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只让学生“学会”,不让学生“会学”,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在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知识传授基本占据整个教学过程,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新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新生适应能力不足,固然与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培养等外因有关,但不能一味强调而忽略学生自身因素的存在.首先,部分新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意识,不主动调整自身去适应环境,存在依赖心理.同时,他们对事物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过度依赖外部力量,遇事习惯采取躲闪回避态度,盲目跟风,不能根据自身制定好课余生活.另外,一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则埋怨高考失常等外部原因,消极对待大学学习生活,表现自暴自弃,这些都是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所在.

三、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措施

大学新生入校后,会存在明显的分化,有的朝着积极方面发展,有的朝消极方面发展,所以这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一时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处在适应期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如果我们忽视教育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该根据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及存在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使新生尽快渡过适应期,从而保证新生学习生活的健康发展. 1.从学生教育的长远方向来说

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能力、心理调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蔡元培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使一个人全面发展,不能单纯强调智力的培养.首先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帮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将知识教授与方法掌握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改变过分溺爱孩子的做法,适当让孩子分担家务,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还要适时让孩子接受生活磨练和考验,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总而言之,要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反对家长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把握时机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惑.同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作孩子的人生导师,使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愿意说,愿意聊.

2.高校要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学校应该重视新生适应性问题,把新生适应性问题作为新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解决大学新生出现的种种适应性问题,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引导.

(1)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明方向

学生干部是新生入学接触最快,接触最多,并最快建立交往关系的群体之一,所以学生干部在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干部首先应该组织好新生接待工作,明白接待工作不只是签到和报名,而是传递爱心,传达关怀,并引导新生了解校园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干部要真心对待每个新生,让他们感到被关怀,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以后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打下基础.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介绍课,引导和帮助新生形成正确专业认知

新生入学普遍存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模糊的现象,这往往是造成新生入学学习不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新生入学后,应积极组织邀请各专业专家,为新生详细解读专业特点和内容,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课程和毕业工作情况,同时对新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可以完善推行“学长制”,组织品学兼优的往届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情况,并建立学习关系.切实保证学生入学学习的顺利衔接.

(3)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新生客观地认识并评价周围的环境以及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性.首先要引导新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肯定自身的优点和成绩,并事实求是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再者,要引导新生加强自我修养,优化自身外在形象,注意言谈举止.同时优化自身内在形象,塑造开放、宽容、热情、豁达的个性品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课余生活,增进新生与新生,新生与老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4)关注特殊群体,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

新生在适应新环境中不同程度地遭遇心理困扰,有的新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能独立解除心理困扰.但也有一些新生凭借自己的能力不能摆脱心理困扰,这便需要学生工作者的帮助和调节,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要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应该注意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创新教育方式,使新生掌握心理基础知识和具备心理调试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变“坐等门诊”的做法,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咨询为主,通过专题讲座、积极与学生干部合作,了解新生思想动向,及时掌握新生思想问题,鼓励新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解决学习、生活、交友和自我发展方面的困惑.

总而言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对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起点.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尽快研究和解决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指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为新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和创造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考虑.当他们实现升学目标后,人生定位便开始模糊起来,目标也随着不明确.另外,大学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辅,学生自学为主的形式开展的开放式教育为主;对于大多已经适应中学时期的上课模式的新生而言,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如何自主学习成了一个普遍问题.结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存在厌学情绪,兴趣容易转移等.

2.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校园,学生基本上要独立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这要求新生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部分新生上大学之前个人生活方面均由父母操办,自理能力较为欠缺,难以处理日常生活事物,更为甚者自我中心强的学生,难以适应集体生活,在作息时间等方面与舍友容易产生冲突.此外,不少新生在独立理财、照顾身体、料理个人卫生、保管自身财物等方面在不同程度地存在困难和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注意.

3.人际交往方面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以后,新生人际交往范围、对象、内容、形式等都发生了变化,部分新生由于交往能力和自身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原因,不能很好地适应这一系列变化,从而出现种种人际环境适应的问题.首先具体表现在不能恰当处理与同班同学或与室友之间的关系,导致在班级和宿舍内部存在不和谐因素.其次,表现为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相对宽松的校园氛围为新生扩大与异往提供了条件,但部分新生不善于与异性同学交往,这有可能严重地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和日常学习.再者,过于依赖原有社会支持系统,主要表现为恋家,或总是与以前的同学、朋友联系,向他们诉说衷肠,表现出怀旧倾向.

二、大学新生适应不良的主要原因

大学新生的种种适应性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家庭没有充分发挥其培养孩子适应能力的作用、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新生自身在适应新环境中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大学新生在学习、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表现不适应的主要原因.

1.家庭对孩子适应能力培养的缺失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大多数家庭并未重视孩子适应性能力的培养.首先,对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不足.许多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对孩子采取保姆式的培养教育方式,包办替代孩子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其次,对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一方面家长并未意识到人际交往对于孩子学习生活甚至后续成长的意义;另一方面部分家庭不和谐的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交往方式和能力;最后,家庭对孩子制定长远目标跟规划的引导不够自觉.一般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目标规划是比较清晰和明确,但一旦步入大学则出现目标真空和规划缺位的现象.家庭在其中本应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有些家长并未重视目标规划的作用,有的则未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目标,导致孩子由于期望值与现实落差较大而出现不适应.

2.中小学对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前,长期接受“满堂灌输教学”,在学习上主动参与性低,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同时,中小学教育注重理论的讲解,忽视方法的教授,形成“授之以鱼”,不“授之以渔”,只让学生“学会”,不让学生“会学”,这些都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形成;另一方面,中小学教育在知识本位的教学理念支持下,知识传授基本占据整个教学过程,对小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

3.新生主观能动性发挥不足

新生适应能力不足,固然与家庭教育和中小学教育培养等外因有关,但不能一味强调而忽略学生自身因素的存在.首先,部分新生存在严重的依赖心理.他们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和生活意识,不主动调整自身去适应环境,存在依赖心理.同时,他们对事物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过度依赖外部力量,遇事习惯采取躲闪回避态度,盲目跟风,不能根据自身制定好课余生活.另外,一些高考不理想的学生则埋怨高考失常等外部原因,消极对待大学学习生活,表现自暴自弃,这些都是新生适应不良的原因所在.

三、解决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措施

大学新生入校后,会存在明显的分化,有的朝着积极方面发展,有的朝消极方面发展,所以这是学生教育的关键时期,学生工作者应该认识到这一时期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处在适应期的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如果我们忽视教育的引导作用,学生的发展有可能出现偏差.因此,学生工作者应该根据大学新生的适应性问题及存在原因,找出相应对策,使新生尽快渡过适应期,从而保证新生学习生活的健康发展. 1.从学生教育的长远方向来说

家庭和中小学教育应该重视学生独立能力、心理调试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蔡元培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使一个人全面发展,不能单纯强调智力的培养.首先在教育中应该注重发挥学生参与学习的主体作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教授,帮助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和探索新知识的精神,将知识教授与方法掌握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此同时,家长要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要改变过分溺爱孩子的做法,适当让孩子分担家务,增强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独立意识,还要适时让孩子接受生活磨练和考验,培养其抗挫折的能力.总而言之,要培养孩子独立面对生活的能力,反对家长大包大揽.另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应该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试能力.要密切注意孩子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及时把握时机解决孩子的心理困惑.同时要采取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尤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孩子的心声,作孩子的人生导师,使学生在今后遇到问题时愿意说,愿意聊.

2.高校要引导和帮助新生适应新环境和新角色

新生进入大学校园,学校应该重视新生适应性问题,把新生适应性问题作为新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帮助大学新生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解决大学新生出现的种种适应性问题,高校要采取措施加强对新生的教育和引导.

(1)积极发挥学生干部的示范作用,为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指明方向

学生干部是新生入学接触最快,接触最多,并最快建立交往关系的群体之一,所以学生干部在新生适应性教育工作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学生干部首先应该组织好新生接待工作,明白接待工作不只是签到和报名,而是传递爱心,传达关怀,并引导新生了解校园的重要方式.因此,学生干部要真心对待每个新生,让他们感到被关怀,赢得他们的信任,为以后各方面的教育和引导打下基础.

(2)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专业介绍课,引导和帮助新生形成正确专业认知

新生入学普遍存在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模糊的现象,这往往是造成新生入学学习不适应的重要原因.因此,新生入学后,应积极组织邀请各专业专家,为新生详细解读专业特点和内容,使学生了解该专业的课程和毕业工作情况,同时对新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同时,可以完善推行“学长制”,组织品学兼优的往届学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情况,并建立学习关系.切实保证学生入学学习的顺利衔接.

(3)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正确的自我认知有助于新生客观地认识并评价周围的环境以及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新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适应性.首先要引导新生实事求是地认识自我,肯定自身的优点和成绩,并事实求是地承认和接受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再者,要引导新生加强自我修养,优化自身外在形象,注意言谈举止.同时优化自身内在形象,塑造开放、宽容、热情、豁达的个性品质,鼓励新生积极参加课余生活,增进新生与新生,新生与老生之间的交往,增强其与人交往的能力.

(4)关注特殊群体,重视新生的心理健康

新生在适应新环境中不同程度地遭遇心理困扰,有的新生心理承受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较强,能独立解除心理困扰.但也有一些新生凭借自己的能力不能摆脱心理困扰,这便需要学生工作者的帮助和调节,心理教育师资队伍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应该加强心理健康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其专业水平,同时要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应该注意新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殊性,创新教育方式,使新生掌握心理基础知识和具备心理调试能力.另一方面,要改变“坐等门诊”的做法,坚持以预防性和发展性咨询为主,通过专题讲座、积极与学生干部合作,了解新生思想动向,及时掌握新生思想问题,鼓励新生说出自己的心声.关心关注特殊群体,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快速融入大学生活,解决学习、生活、交友和自我发展方面的困惑.

总而言之,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高等院校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维护高校校园稳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生适应性教育是对大学新生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的起点.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尽快研究和解决新生适应性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地指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新环境,为新生完成大学的学习任务和创造未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任务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