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视听焦虑策略探析

点赞:8523 浏览:3391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焦虑主观影响因素是学生个人的英文水平、对本门课程的价值观念以及参与程度等;客观影响因素是教师的引导、教材内容和多媒体硬件设施等.在接受美学视域下解决学生课堂学习焦虑的策略主要是注意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增进学生学习成就感,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魅力,清除教师和学生间交流的壁垒等.

大学英语视听焦虑策略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

接受美学;大学英语;视听说;学习焦虑;解决策略

一、英语视听说课堂中的学习焦虑

“期待视野”是尧斯提出的接受美学理论的核心,指读者在阅读一部作品时根据先前的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形成的对作品的欣赏水平和要求,是读者内在的一种审美尺度[1].尧斯所认为的“期待视野”是具有“先在”性的,先在性规定着阅读的方向,读者在接受一篇文本时的心里过程“绝不仅仅是一种只凭主观印象的任意罗列,而是在感知定向过程中特殊指令的实现,而感知定向可以根据其构成冬季和触发信号加以理解”[2].

在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对于学习者的认知因素研究颇多,焦虑是其之一.焦虑根据其性质可以分为促进性焦虑和抑制性焦虑.一般认为过分的焦虑可以导致学习者自我怀疑、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而语言焦虑是语言学习特有的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简单地说,它由外语学习过程的特殊性引起,和课堂语言学习的自我知觉、观念、感情等密切相关[3].本研究主要讨论抑制性焦虑对视听说课堂的影响.接受美学理论则强调了受众的重要地位.在英语教学当中学生作为受众在学习中产生的焦虑可以从接受美学理论中找到解释和答案.

二、视听说课堂学习焦虑影响因素

根据笔者近十年来的教学经验结合对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对英语听和说能力的焦虑.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是大学英语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随着大学英语四、六考试中对听力部分分值的不断提高及四、六考试的数字化进程,大学英语听力及口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于各种英语考试当中.关于英语听说技能的重要性探讨早以为国民所熟悉.但是大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总体上仍然没有较大改观.

1.视听说课堂学习焦虑的主观影响因素

(1)要求转变,适应不足.从慢速度英语的习惯中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出来,在巨大的转折面前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焦虑.从听“阅读式英语”中转变为听原版、原声英语,耳音不熟,跳过大一时难以适应,也大大超出了学生对英语视听说课堂之前的期待.有的学院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似乎可以级级相传.大一的学生从学哥、学姐们那里继承了英语学习的风气和氛围.


(2)基础薄弱,重点转移.以陕西的普通本科大学生为例,大部分学生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有的甚至在学龄前就开始了英语的学习,经过将近9年的英语学习之后英语的阅读水平有一定基础.但是,由于在英语学习的各个阶段,听说能力都没有得到重视,尤其是高考英语考试并不包含听力部分,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英语的口试和听力测试.因此,在学生以及高中的教师来看,英语听说就不那么重要.进了大学校园之后,英语听力和口语的要求被提到首位重要的位置,让许多英语成绩还不错的学生顿觉茫然.因而部分学生产生厌倦英语课,甚至因为无法适应英语课堂而逃学.

(3)英语无用,动力不足.大部分学生把大学英语的学习目的仅定为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还有的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科设置心存抵触,认识不足.另外,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找到适合的运用英语知识,展现英语水平的场合,没有得到学习成功的乐趣.有的学生甚至大一时就有将英语四级考好几次再通过的思想准备.只有少部分同学上大学伊始就把自己的目标定为出国深造,或计划好未来的发展方向,早早就报了校外的培训机构,忙的不亦乐乎.

2.视听说课堂学习焦虑的客观影响因素

(1)视听说教材.过易的教材没有意义空缺,对学生而言没有审美距离,学生打不起精神学.过难的教材让学生一看就产生畏惧,审美距离过大,难以理解教材内容,而且容易使学生产生抑制性焦虑情绪.以《新风尚大学英语视听说》教材为例,此教材意在针对普通高校艺术类大学本科生所编写,教材的视频部分都是节选自英美国家社会、生活或地理类节目的原版材料,视频画面模糊,内容过时,翻录音频不清晰,话外音过大.艺术类本科生英语基础普遍较低,加之教材的乏味内容和令人疲劳的视觉、听觉品质,用这类教材不仅不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相反,却大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此类教材从视觉和听觉上而言不能够给学生带来学习英语的美的享受,因此,作为视听说教程时就非常不适宜.

(2)多媒体设备.视听说是英语课程中对教学设备要求相对较高的一门课程.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课件,教室环境等对视频教学的影响都较大.图像逼真,音频清晰的视频教材能增加学生学习时的美感享受,激发学习积极性,反之则会令人昏昏入睡,烦躁和焦虑感增强.

(3)课堂氛围.视听说课堂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有时视频教材的选择及难易程度较难符合所有学生的愿望,因此,对视频的兴趣差别及个人英语表述能力的差别使得英语的视听说课堂中的听说环节往往会被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所占领,而大部分同学则处于相对较沉默的状态.而一部内容和题材较好较能适应本班学生能力的视频的听说讨论课则会激励学生产生较强的认同感和学习成就感.另外,一个班学生的总体性格和价值观念也会影响一个班课堂气氛.学生对于英语视听说课堂的观念决定了学生参与的程度.学生的观念与教师对本门课程的教学观念较为符合时有更强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相反,学生与教师的观念不协调时焦虑感会增强.

(4)教师魅力.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的仪态、语言的亲和力和号召力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教师组织课堂的能力,课堂内容的教授方式以及课堂视、听、说活动的设计方式以及在活动中对于学生的恰到好处的鼓励和激励,在课堂交际中营造的学习氛围都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 三、基于接受美学思想的对策

接受美学理论将受众的地位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尧斯等人看来受众并不是被动的,不仅仅作为一种反应,受众也是历史的一个能动构成.受众的接受过程也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根据接受美学理论,教学当中的受众是学生,视听说课程的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接受课堂教学活动、参与其中、主动学习.

1.增强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方式多样化

(1)榜样的力量.结合我国的教育模式,大学生在高中之前的教育多为引导式、灌输式.学生普遍没有养成脱离教师自学的能力.大学教育模式的转变使众多学生失去学习的方向.在教师的教学当中,如能以恰当的方式以几个学习较有成效的学生做榜样,在课堂或课后的教学中对其他学生加以督促和引导,则在学习动力和方法上可以给予其他学生以激励,以学生带动学生.

(2)视频材料的恰当的层次感.尧斯认为任何一个读者在其欣赏任何一部具体的作品前,都已具备一种先在的理解结构和知识框架,一个检测设的读者可能赋予任何一种文本的思维定向,即期待视野.伊瑟尔认为,文学作品本身是一种具有内在生命力的“召唤结构”,具有许多“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作品的意义只有在读者的参与下才能够完成.[4]尧斯和伊瑟尔所认为的期待视野具有先在性,“绝不仅仅是凭主观印象的任意罗列,而是在感知定向过程中特殊指令的实现,而感知定向可以根据其构成动机和触发信号加以理解.”[5]由此可见,学生的接受能力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提高的过程.学生对于课堂有期待视野,期待视野的先在性决定了对材料的理解程度和感兴趣程度.视频教材如能够有一定的层次感,符合学生的“期待视野”并有恰当的“审美距离”学生就能够从中有更多收获的同时也产生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3)教学方式多样化.请学生对作品中的某个情节、任务、事件做以判断和评价,参与到作品的再创作中.还可以对某些材料,例如:电影剪辑等,进行重新演绎,编入小品或话剧中进行课堂再现.方式多样化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以受众即学生为本对视听说教材加以充分利用就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产生较好的教学效果.

2.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提升教师的个人素质和魅力,清除教师和学生间交流的壁垒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又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当中教师的个人魅力也是学生学习兴趣的触发因素.站在接受美学的角度看,教师在课堂上也是学生学习的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当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学效果为目标,采取适于本班学生的方式教学.教师的知识面越广,组织学生的能力越强,学生对教师的接受度越大,教学效果越好.因此,个人的教学能力和个人影响力都是一个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保证.

四、结语

就学习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又是课堂教学的受众,是学习成败的内因,起着主导作用.而教师、教材、学习环境等都是外因,起着辅助的作用.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学习大学视听说课程的核心.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焦虑最为显著.从接收美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课堂焦虑能够使我们更容易找出焦虑的原因,对症下药的处理好教学关系.接受美学的期待视野以及审美距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学生焦虑、教学关系、教材、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效果的新视野.

【参考文献】

[1][2][5]尧斯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282.29.

[3]Horwitz,E.K.,M.B.Horwitz&J.A.Cope.1986.“Foreignlanguageclassroomanxiety”.TheModernLanguageJournal70:125-132.

[4]伊瑟尔著,金元浦,周宁译.阅读活动一审美反应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