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述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

点赞:4305 浏览:986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教会大学作为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中外教育交流的载体,在中国大陆存在了70多年,而这一时期正是中国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换的重要时期.作为在中国本土出现的近现代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其全新的办学模式和教育理念给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教育以强烈冲击,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独特贡献.

关 键 词 教会大学 高等教育 教育现代化

中图分类号:G649.29 文献标识码:A

浅述教会大学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所谓教会大学,是指从19世纪末起西方基督教会传教士凭借不平等条约在中国的土地上创办的一系列高等教育机构,是西方列强打开近代中国国门后想进一步控制中国的产物.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教会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中举足轻重的力量,为中国融入现代文明,为教育和社会的现代化都居功至伟.

1教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及演变

教会大学最初创立的目的是为了传教,早期传教士采用“办教育”作为辅助传教的手段,后来传教的重心转向办大学,在接下来的近70年里,教育大学的发展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初创阶段(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20年代中期):教会大学的发展游离于中国正规教育体系之外.

兴办教会学校最初是在沿海岛屿设立教育儿童的学校,然后才逐步深入内地,并从兴办规模较小的初等学校逐渐到规模较大的高等学校.19世纪晚期,西方基督教会开始在中国创办一些高等教育机构,最初教会办的大学是书院,到20世纪初先后将原有的书院合并、扩大改建成大学.

(2)从鼎盛到本土化(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抗日战争前夕):教会大学的发展逐步纳入中国正规教育体系.

到了20世纪20年代之后,教会大学已经遍布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各地.据调查,在1921年,教会学校学生达到214254人,教会学校达到7382所.再据基督教教育协会统计,1924年的教会学校学生,在基督教的学校中月三十万人,在天主教的学校中约二十六万人,总数达五十六万人.民国时期教会大学共有二十三所,其中基督教大学二十所:包括“在华十四所” 的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大学、金陵大学、东吴大学、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福建协和大学、岭南大学、长沙雅礼大学、湖北文华大学、武昌博文书院、华西协和大学;“会外五所”的沈阳文会书院、宁波三一书院、太谷铭贤学堂、岳阳湖滨学堂、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以及有别于在华十四所的协和医学院(北京).此外,还有天主教教会大学3所:辅仁大学,上海震旦大学,天津工商学院.


五四运动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如何应付变化了的局面,使教会大学在新形势下得以维持和发展,成为传教士教育工作者注意的中心.中国社会反基督教的斗争日益高涨,在20 世纪20年代,在一系列革命浪潮(如1922年的“非基督教运动”、1924 年开始的历时四年之久的收回教育权运动以及后来的五卅运动和北伐战争)的影响下, 教会大学为了争夺生存空间,不得不作政策的调整和教学方向的改变, 在形式上承认向政府注册立案.到30年代初,大部分教会大学纳入国家的私立大学范畴,办学受中国政府的监督,在教会大学中中外双重管理体制并存.这一阶段是中国教会大学发展的关键转折点,从此教会大学世俗化、本土化进程开始加快.

(3)衰落和消亡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至20 世纪50 年代):教会大学走向消亡,最终完全成为中国国立大学的组成部分.

在抗日战争初期,教会大学纷纷寻找继续存在的出路,或挂起美国国旗,防止日本人的入袭;或迁入西方列强在华的租界寻求保护;或听从国民政府关于内迁的意见,举校西迁.到1942年,大批教会大学西迁到后方,一些大学相继在重庆、昆明、贵阳等地开学.在成都的华西协和大学,迁入了燕京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大学和金陵女子文理学院,五所大学集中一地,学生达3000余人,显得十分融洽.虽然历尽磨难艰辛,教会高等教育事业也受到重大损失,但教会大学内迁,对于西南边陲科学知识的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乃至思想观念的变革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战时的特殊环境不仅造成课程重点的改变,而且还造成人事变动,学生的成份发生变化,许多学校改变了课程,以便更直接地为中国怎么写作.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政府便开始收回教育主权,逐步接管教会大学,经过1952年全国范围的高等学校院系大调整,最终教会大学与当时的公立和私立大学合并,组成新的大学,其原有校名均被撤销,教会大学从此退出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对20所接受外国津贴的大学的调整中,改为公立的11所:燕京大学、津沽大学、协和医学院――中国协和医学院、铭贤学院――山西农学院、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福建协和大学与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福州大学、华中大学――华中师范学院、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与华西协和大学――华西大学.改为中国人自办、仍维持私立、政府予以补助的9所:沪江大学、东吴大学、圣约翰大学、之江大学、岭南大学、求精商学院、震旦大学、震旦女子文理学院、齐鲁大学.

2教会大学对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影响

教会大学的产生与发展固然有深刻的政治背景,是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但从客观上来说,教会大学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破和立的双重作用,它既是中国传统教育的破坏者,又是中国新式教育的奠基者,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现代化的催化剂.古老的中国教育,在教会大学的参与下,被迫向现代化迈进.

2.1教会大学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1)开启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的先河.据史料记载,第一批享受庚子赔款奖学金的绝大多数留学生曾在教会学校学习过.1917年,清华学校出版的《留美归国学生人名录》一书中,列举了401名学生,其中有132人曾在教会大学受过全部或部分的高等教育,24名以上在教会中学学习过.(2)教会大学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场所.例如,哈佛燕京学社举世闻名,许多著名的中国学者曾都在该机构进行历史典籍和文物考古方面的研究,至今它在美国仍是国际汉学研究的一流机构.抗战期间,华西协和大学和内迁成都的燕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知名学者共同发起成了东西文化学社,进行了广泛的中西文化交流. 2.2教会大学推动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

(1)冲击了女子教育的传统观念,不仅开创了中国的女子高等教育,而且在女子高等教育方面一直居于领先地位.基督教女子高等教育为中国培养出了第一代职业女性,在教会女学的冲击下,国人也开始逐渐重视女子教育.(2)为中国女子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师资和管理人才.金陵女子大学是20世纪前期国内最负盛名的女子大学,其前后毕业学生一千余人,这些人在妇女界高级知识分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发挥了积极作用.据统计,在1919年―1947年金陵女子大学毕业的学生中,从事教育工作的占34.4%,从事社会工作的占12.8%,从事科学研究的占9.7%,从事医护工作的占4.7%,其它占38.4%.

2.3教会大学培养了中国教育的早期现代化人才

教会大学作为一种文化教育机构,它的出现和发展在客观上适应了中国社会变革对人才的需求,为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培养了一批宝贵的人才.教会大学在1949年前的70多年间,毕业生有相当的比例从事教育工作,广泛地分布在从到地方的各级教育管理部门、从高等学校到中小学的学校管理队伍和教师队伍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以自己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知识结构、生动的教学方法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现代化的生力军.像我国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圣约翰大学)、著名教育家孟宪承(圣约翰大学)、著名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金陵大学)等均有在教会大学学习的经历.

2.4教会大学冲击了中国传统高等教育模式

教会大学最直接的贡献就是把现代教育模式移植到了中国,影响了中国传统教育的教学目的,改革了传统教育的教学内容,改良了传统教育的教学方法.教会大学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的中国塑造了仿效样板,使中国高等教育迅速融入了现代高等教育的大潮.

2.4.1联合办学、中西结合

教会大学主要是外籍教师和少量中国教师的中西结合.所有的教会大学都很重视英语教育,在教学中直接用英文授课,所以一般教会大学的毕业生外语都十分流利.教会大学所发的文凭全部来自国外,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声誉;而且这些文凭都得到欧美国家承认,有的学校毕业后可以直接进入美国大学研究生院学习.教会大学的联合办学模式提高了中国高等教育的水准,为现代大学间的相互协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2.4.2注重实效、注重社会怎么写作

教会大学开创了传授科技知识的先河,且教学内容比较多样化,重视生活与社会怎么写作课程,注重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为其进一步影响中国高等教育乃至社会各个层面创造了条件.教会大学的课程设置体现出深与高、专与博的特点,既有语言和科学这样的主体课程,也有园艺、家政、农技、博物等这样的社会怎么写作课程,这种做法不但把课程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也让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4.3教学、研究、推广相结合

教会大学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化,主张以学生自身的学习与发展为目标,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或切身体验来掌握知识,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也使学校与社会更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教会大学由于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开辟了许多新的科学领域,从而带动了中国有关法律、农科、新闻、医学等方面的教育研究,影响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变迁.

就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进程而言,尽管教会大学留下的是一条抛物线式的轨迹,但在1949年前的70多年间,它们将西方的科学、哲学、艺术等先进文化一块捆绑带入中国,以多种方式为推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