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大学存在的问题

点赞:15207 浏览:6897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时代转入大众教育阶段,地方大学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主力军.然而,在发展过程中,许多地方大学都相继出现了一些盲目攀比,目标趋同等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阐述我国地方大学发展的地位及其作用,对我国地方大学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 :地方大学 发展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4)08-222-02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特别是地方大学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也有许多地方大学受当前我国高等学校分类研究标准薄弱、社会学历意识强烈、国家政策向高水平大学倾斜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发展目标逐渐趋同,各校之间盲目攀比,追求升格,不能合理定位.这就有待于我们对地方大学发展问题进行全面透彻的剖析,并结合自身实际探讨解决对策.

一、高等教育体系中地方大学的地位及其在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层次越来越多样、特征越来越鲜明,地方大学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012年1月17日,教育部公布我国普通高校共有2358所,其中地方高校2247所,占普通高校总数的95.29%,由此可以看出,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培养人才以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怎么写作的艰巨任务.

1.地方大学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提供技术.地方大学的主要职能是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各类专业型、高素质人才.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地方高校这一特征尤为凸显.它们有效地把“产学研”这种独特的办学模式应用到实际中来,为当地地方经济发展创新提供大量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2.地方大学在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任务与日俱增.统计表明,1998年,地方大学占全国高校总数的比例仅为74%,而目前已上升为95%.地方大学本专科在校生数也由1998年的70%上升到2008年的93.2%,上升速度是显而易见的.

3.地方大学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人民大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望及需求.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尤其是对高等教育的愿望和诉求.地方大学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层次化更加清晰,更能满足不同人群对不同学科的需求,在一定层面上拓展了人们的视野和思维模式,对人们更快更好的获取知识信息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地方大学特色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地方大学发展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匮乏

由于地方大学数量的骤增,地方大学间的竞争情况也十分严峻.而竞争的关键在于人才.只有加强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才能建设出独具特色的高水平大学.具有出色创新能力的人才可以引导地方大学走出一条超常规的特色发展之路,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当下,吸收引进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已成为各个地方大学面临的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因此,解决人才匮乏问题是发展特色地方大学的关键.

(二)缺乏健全的办学理念

一所大学怎样才能获得好的发展,办学理念是关键.这就要求地方大学在办学过程中仔细考虑好两个问题――办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办好这样的大学.从对国内外著名大学、地方性大学的历史发展和办学现状可以看出,只有明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和统一的思想,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办学治学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各个地方性大学要将学校当前发展实际与历史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仔细分析研究,总结经验规律,总结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办学理念.明确发展目标,更好的完善自我.

(三)政府对拨款关注度不高

目前,地方政府拨款为我国地方高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占拨款总数的46.15%.其中,政府拨款仅占1.92%,与教育部重点直属高校及重点支持的高校相比,政府对地方高校的关注程度显然不够.另一方面,许多地方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都是学生的学费及学校自筹经费,其比例分别达到27.94%和23.99%之高.这也不难反映出地方大学维持正常运转的经费十分紧缺,政府对拨款的关注度和积极性并不高.

(四)地方政府重视程度尚且不够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高等教育地方化”课题组于2004年上半年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东部和西部地区分别有77.78%和70.73%的高校领导认为本地的高教主管部门对地方高等教育比较重视,当地主管部门一般都能将高等学校工作列为地方工作的重要内容;而中部地区则有50%的高校领导认为,当地主管部门很少甚至从未将高等学校工作列入到地方工作的重要内容.

(五)趋同化现象明显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地方大学只有以特色为先,走特色发展的道路才能得以更好的生存.然而,由于我国一直以计划经济体制为主,高等教育发展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管理理念等方面趋同化现象严重.这无疑阻碍了地方大学发展的多样化、个性化.怎样为学校发展注入新鲜的氧气,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地位,彰显本地社会经济特色,发展特色性地方大学已成为长期以来困扰地方大学的一大难题.

(六)发展过于保守

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地方大学在办学过程中过于保守,不能及时与当地社会就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发展、怎么写作贡献社会等方面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及互动,不能积极适应当地社会发展需求,危机意识、怎么写作意识不够强.所以,怎样立地、拓展思维、怎么写作全国,增强办学意识,加强办学理念,构建开阔的高校怎么写作模式?怎样提升教育质量,优化结构、突出特色?怎样加强与社会间的沟通合作,实现地方大学和地方社会互利共赢?怎样开拓国际视野,提升国际间交流合作水平?诸如此类问题,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对地方大学的长远发展将构成一系列挑战和影响. 三、针对地方大学发展问题的解决对策

如何进行科学定位、实施特色办学,是地方大学追求卓越,特色兴校的根本.这就要求每所大学都能根据自己的传统、特色、优势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保障性政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充分落实大学的办学自主权

分析国内外一流大学特色办学的成功事例可知,成功大学的办学都拥有较充分的办学自主权的制度环境.因此,办学特色就是大学的自我发展、自我调控、自我约束的行为过程和结果,其依凭是所拥有的自主权.我国《高等教育法》第32条明确了大学在招生、教学、学科专业设置、国际交流合作、科研开发和社会怎么写作、财产管理和使用、机构设置和人事等7个方面的自主办学权,这就对大学特色办学起到了重要的法律保障,贯彻落实了大学在这些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就能使大学正确地选择和把握其发展所需的自身类型和定位,实现大学的社会化、市场化自主办学,从而形成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特色发展局面.


(二)建立地方高等教育的分类管理体系

在建立地方高等教育分类体系的过程中,不单纯是“自上而下”,而是要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有机结合.首先,政府部门要自上而下地进行宏观分类与指导.其次,地方大学要自下而上地将微观的类型归并和自主选择.所以,在建立地方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时要重点考虑两个方面的要求:一要认识到地方经济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二要关注各种特色大学的科学发展和合理定位,使各类型大学能在自主、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分工协作意识与思维,依据自身内外的发展条件,找准自己的定位,扬长避短,办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

地方大学存在的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大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建立有利于大学公平竞争发展的制度环境

纵观世界上所有办学成功、特色鲜明的大学,都无一例外地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在我国计划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条件下,政府部门掌控着大学的自主权、所有权、资源配置权,大学的发展缺乏自主权与良性的竞争机制,所以会难以避免地出现发展同质、办事模式趋同的现象.政府职能转变尚需时日,高等教育资源合理化配置仍在政府配置模式的控制中,致使大学之间公平竞争的机制不够合理与充分.因此,推进地方大学特色化发展,建立有利于激励地方大学之间公平竞争的制度环境是首要任务.

(四)构建地方大学特色发展的承载主体

大学个体特色是地方大学特色建立的基础,但又不是地方大学个体特色的简单结合,而是与地区内高等教育外部环境有着密切的关联,是各种类型大学所共有的特点和品质.三个关键性的承载主体是推进地方大学特色发展必备的要素:

1.建立具有优势特色学科体系的平台.大学想要实现其各种社会职能,必须以学科为综合平台,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学科专业设置情况与水平上,而融合和协调高等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更要将特色学科设置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推动地方大学特色化发展,特色优势学科体系的建立成为其首要的载体.

2.合理优化结构布局.想要充分地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化,从而确保高等教育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就必须使地方高等教育的结构布局体系得到完善.

3.形成科学的发展模式.各省份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存在差异,是因为不同省份和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社会环境和资源配置情况不同,使本地方大学获得其他省份大学无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地方大学需要从地方特有的社会资源、文化特色中发掘和构建大学特色发展所需的依托与载体,因而成为地方大学特色发展的关键性载体.

(五)构建有利于大学特色发展形成的教育评价体系

首先,对于不同类别的大学建立多方位的立体式评估体系,政府要对各层次、各类型的大学分别提出适合其定位的标准要求,并严格按其职责规定的业绩表现来进行相应的奖励与处罚.其次,必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这就为避免大学特色评价与大学实际发展出现悖论――防止各大学以评价指标为导向而出现新的“办学趋同”现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防治手段.第三,评估政府与评估学校应相互结合,由于地方大学特色发展形成的前提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施政理念,因此,地方政府所营造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对大学办学特色的评价起到了关键性的指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