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现代大学文化与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

点赞:6270 浏览:1947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当今的大学文化建设必然与高校网络文化紧密相关.由于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兴起,高校教育一方面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冲击着高校的文化建设并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网络文化可以区分为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两种文化在表现形式与影响方面略有不同,但是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大学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网络文化语境下为大学文化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关 键 词 :大学文化,网络文化,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34-0169-02

大学文化是大学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在21世纪的新形势下,大学文化成为高校推动自身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学文化愈来愈成为高校增强吸引力的重要手段,也成为高校扩大影响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高校网络文化以不同功能和形态不断涌现,已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载体和阵地,发挥着思想引导、舆论宣传和氛围营造等功能.目前高校普遍都建立了校园网、新闻网以及辅导员博客、BBS论坛、微博、微信等多种网络文化平台,但很多都局限于日常性事务工作、内容丰富性不高、主题性不突出等问题,致使很多网络文化平台缺乏对大学生的吸引力,难于发挥网络文化平台对大学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其中的管理机制的问题,是大学文化建设与高校网络文化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一、大学文化的特点

大学文化首先是一个有机的系统,包括大学生、大学教师以及相关配套的硬件与软件设施的有机整合.同时,大学文化秉承着对知识的传播、整理、创新与交流,对真理的思考、追求与探索.从古今中外的大学建设而言,不同的文化体系下所建构的大学文化各有不同,但是,从中国目前整体的文化建设而言,大学文化的特点又具有很多相似之处.在此,我们仅用宏观的角度对大学文化的特点进行解读,大学文化是大学思想、制度和精神层面的一种过程和氛围,是理想主义者的精神家园,是大学里思想启蒙、人格唤醒和心灵震撼的因素的结合体.随着时代价值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时代的大学文化呈现出不同的特质.当代大学文化的蓬勃发展,铸就了当今大学文化的诸多特点.

建设现代大学文化与高校网络文化管理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首先,大学生作为大学文化的主体,承载并体现着大学文化特质.不难看出,当代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与日俱增.虽然大学教师与管理者包括后勤人员是大学校园的常驻主体,但是,大学文化是通过大学生的日常活动、学习成果以及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而体现出来的.这种特质的形成,与大学本身的校园文化与教师引导紧密相连,又与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息息相关.由于当今的大学生受到社会外界信息咨询的影响更为广泛,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以及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渠道更为多元化,使得当今大学生的思想更为活跃,受到的文化影响更为深刻,体现在学习、生活中的思维方式更与当今社会关联密切.

其次,大学文化的担当者即大学生的文化素养,与时代紧密相关,而今,学生通过微博、、微信等方便快捷的通信设施,及时关注着大学校园内外的各种动态、各种信息与各种价值评论.大学生的思想就在这种多元化的影响下形成并发展着.这也成为当今我国大学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文化的建设,成为当今的主流趋势.这一方式的应用,一方面使得大学文化的建设更为多元,另一方面也迎合了当今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亦成为当代大学文化的主要特点.

最后,当今的大学文化建设必然与高校网络文化紧密相关.由于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的兴起,高校教育一方面引领着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社会的信息化、网络化与数字化冲击着高校的文化建设并影响着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在这样的大环境、大背景之下,高校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机制对高校文化的影响显得尤为突出,当代大学文化的特点必然也必须涵盖着网络文化.

二、网络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

网络文化可以区分为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两种文化在表现形式与影响方面略有不同,但是都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对大学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网络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是相对而言,二者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进而对大学文化的建构与发展也产生相应的影响.

网络主流文化特指在当今诸多网站中传播的信息与价值观念,同时包含着高校本身的网络文化建设内容与建设机制.这一文化现象与社会主流文化相互呼应,大学生在高校期间,接受的网络文化大多来源于此.每天学生浏览的信息与受到的价值多元的影响,主要从网络主流文化中汲取,比如新闻、公告、通知,同时也涵盖着诸多影响价值观的哲理、美文等等.这样的主流文化形式与内容与高校对学生教育的内容互相呼应,同时成为正能量传播的主要途径.

作为网络亚文化载体的互联网,为网络亚文化营造出宽广的平台,各种ID背后传播的、被影响的都与网络亚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尼葛罗庞帝说:“数字化会改变大众传播媒介的本质,‘推’送比特给人们的过程将一变而为允许大家(或他们的电脑)‘拉’出想要的比特的过程.”[1]这一特性也促使网络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当代大学生通过微信、微博、、社交网站以及BBS等方式表达着个人的观点,这种观点的表达很多时候受到网络亚文化的影响,由此出现了火星文、包括一些网络符号,其包含各种语言与特殊符号所组成的、旨在传达个人意愿的网络流行语中.例如“给力”、“神马都是浮云”、“童鞋”、“盆友”、GG(哥哥)、BS(鄙视)、跟帖、汗、等.这些词汇被青年大学生所热衷,甚至将这种亚文化形式内化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除却网络主流文化与网络亚文化,不难看出,在网络文化流行的今天,一些负面影响、负能量的信息内容与形式也影响着大学文化,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与网络主流文化形成了对抗.如果说网络亚文化对大学文化的影响还是娱乐与消遣式的,那么网络上一些负能量信息以及等现象的出现,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大学文化的构建显然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尤其是一些诈骗信息、颠倒是非黑白的报道与评论、不良网站的存在等一系列的问题,对大学文化的健康合理建构形成了诸多负面影响. 进入大学阶段的学生,其价值观处于关键的建构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所构建的价值观与价值体系将影响其一生.而当代90后大学生的特点是情感丰富却又神经敏感,有强烈的交流与倾诉但是又不愿意让自己的诸多想法与精神世界被大众窥探,而虚拟的网络给了他们一个发挥与倾诉的空间,甚至不去发表任何意见也在心中产生些许共鸣.这也是他们更加热爱网络的原因,可以毫无暴露却又可以酣畅淋漓地表达,无论这种表达的形式是隐性的还是显性的.正因如此,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的有效建立更显得突出与重要.

三、网络文化管理机制

网络文化虚拟性特征对于大学文化求真精神是一项巨大的挑战,网络时代下的大学生在传播媒介的使用、信息意识和国际视野上超出了他们的师长,与之相伴随的,则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强烈感受到的互联网文化对大学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带来的冲击.同时,应当看到的是,网络文化与大学文化并非对立,而是属于大学文化建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的大众化特征对大学文化精神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大学倡导的文化精神,即追求校园与社会进步的精神,在学术上,强调真理面前、学术面前人人平等,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学术研究问题上的平等关系.这对于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的建设具有积极导向作用.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接受社会信息的主要渠道.根据近年来全国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和方式为网络,占到80%以上.网络文化管理机制的建设也应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网络文化语境下为大学文化的构建提供有力支撑.

第一,网络文化管理机制虽然名为管理,但是管理的学问需要高校的反思,因为当今高校网络文化管理面对的是90后大学生,他们心态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有着超强的创新精神与探索.同时,90后大学生热衷于标新立异的文字与装扮,这在很多90后的空间中得以彰显.高校的网络文化管理可以顺应这一趋势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例如在校园网的建设中,语言与形式更加贴近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与用词习惯,这样的文化传播显得更为轻松与易于接受.包括价值观的讨论,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主动讨论与思考,让大家有机会去发言,表达个人的观点,管理不是管制,而是积极合理的疏导与引导.

第二,建设健全高校网络文化活动.当今高校的各种活动名目繁多,在整体的文化大环境下,高校的网络文化活动略显单薄,一方面这样的活动经验缺乏,正因为缺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通过网络文化活动可以更为直接和真诚地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引领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同时建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可以设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人,这一人选的确立,必须既是真正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与心理,又是能够通过令人心悦诚服的方式引导大学生,使他们在高校网络文化的大环境下实现自我价值,又能合理积极构建健康的价值观念,这也是高校网络文化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

第三,高校网络文化管理的建立,虽然不能保证一定要超前,但最基本不应该是滞后的,底线是与社会大环境的同步.所以,管理机制中的滞后因素要及时排除与清理.在网络文化的管理过程中,要能够包容这些多样性和差异性,改变过往文化管理的强制灌输和自上而下的固有模式,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大学生在网络文化中的表达,同时发挥大学生的主体原动力,使学生自觉产生对高校网络文化的认同.

由此看来,针对大学生思想特点兴趣爱好,打造高校网络文化精品,使之成为大学生接受社会信息的重要有效载体,突出吸引大学生兴趣与关心的功能设置,构建多样性的大学生喜爱的网络社区,发挥大学生主体性创造力量,通过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建构并凸显大学文化特色,是今后大学文化建设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