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学语文》教学,提高理科生文学素养

点赞:9436 浏览:3479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面对当下理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严重缺乏的现实,《大学语文》教学承担改变这一现象的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在培养理科大学生文学素养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在充分利用好优秀文学作品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积累、写作的习惯,提高整个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素质三个方面有所突破.

关 键 词 : 理科大学生 文学素养 《大学语文》教学

一、理工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及《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许多理工科大学生毕业后在文学艺术修养、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质量等方面达不到社会对大学生所提出的时代要求.这种状况,严重地制约人才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学生说话时或吞吞吐吐或语焉不详或措辞不当或出语粗俗或语言呆板,而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差,他们其中的有些人甚至连一些简单的实验报告都写不好,更遑论写那些要求严格的论文.不能熟练地运用本民族的语言文字,这已经是一些理工科大学司空见惯因而见怪不怪的普遍现象了.

强化《大学语文》教学,提高理科生文学素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素养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要想从根本上提高理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加强《大学语文》教学是必然选择.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大学语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是教材编写缺乏新意,体例设计与内容安排均能突破传统,主要是从老师的思维特点出发安排教材内容,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要求;其次是教法陈旧,不少师在教学中仍然沿袭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爱扣字、词、句,或者是按照“作者简介—结构分析—人物形象—写作特色”的固定思路教学.这些教学方法压抑了大学生的自学能力,限制了青年人善于思考的天性,不符合大学教育的根本特征,导致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越来越厌烦;再次是《大学语文》作为普修课程,大多数语文教师对此并不热情,认为教《大学语文》的是被边缘化的人,在高校没有地位,不利于自己的专业发展,所以上课采取敷衍的态度,教学效果自然不理想.


语文教育“历来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教育的最主要的部分和最重要的途径”,担负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

三十年以前,在恢复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初期,苏步青老先生就明确指出了四个方面的教学目标:“①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②传承传统文化精髓;③提升精神文明;④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此四点教学目标对今天的《大学语文》教学依然具有科学合理的指导意义,也正是基于此,《大学语文》教学培养理科生的人文素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不能被漠视,而应当被强化.

二、如何发挥大学语文教育对培养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面对理工科文学素养严重缺乏的现状,要想扭转这一局面,就必须创新《大学语文》教学,充分发挥《大学语文》对培养理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1.充分利用优秀文学作品的潜移默化作用

大学时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生理、心理不断发育、发展的同时,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如意志力不够坚强、抗挫折能力差、依赖性强、情绪不稳定等.而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秀文学作品对大学生健康心理、高尚人格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大学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优秀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让学生在学习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达到提高文学素养的目的.

理科大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正是利用文学作品所拥有的文化特质,对学生的感知、情感、想象、直觉等审美的感性素质进行开发与提升,从而使其具有健全的人格、活泼的生命力和不竭的生命力.如《归去来兮辞》带给我们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卓然不群、洁身自好的高雅志趣;《我与地坛》则是对生命、对健康的渴望;《前赤壁赋》让我们感觉到超脱旷达的苏轼所富有的独特魅力,以及他处逆境时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泰然达观的心态.教育学生以这样的境界充实心胸,就能从容应对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增强心理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树立自尊、自强、达观、进取的精神.

其次,长期的文学欣赏活动,不仅使人获得精神愉悦,而且有助于形成人的审美人格;健全、完善的人格,应该是且必须是审美人格与实用人格的有机统一;单一人格总是不完善、不健全的,自然科学的认知活动培养了人的实用人格,文学欣赏活动培养了人的审美人格,这是通过人的左半脑和右半脑共同协调作用塑造理想的、完善的、健全的人格;单一人格可能会使人的某一种心理、生理功能压倒或排斥其他功能,这样会产生人在成长中的单一的心理倾向,既不利于科学发现心理与能力的培养,又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甚至形成冷傲孤僻病态人格.清华大学生刘海洋“伤熊事件”、马加爵事件就是典型案例.

另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可以向我们展示其所反映的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有了解认识社会生活和启示生活真理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区分真善美和检测恶丑,培养人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情操,提高人生境界,帮助人们确立积极的价值取向,对生命价值做积极的思索与实践;它可以愉悦人的情感,给人以美的感受,从而使人的情感在美的陶冶中得到升华,形成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摆脱建立在物欲享受上的低级庸俗的情趣,使人们的生命价值走向趋于高尚的人生追求,趋于精神追求.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元曲,汇聚了古典诗歌的条条巨流;从先秦诸子散文到唐宋八大家之作,架起了古代散文的道道彩虹;从《三国演义》到《红楼梦》,形成了长篇小说的座座高峰;从《窦娥冤》到《桃花扇》,铺就传统剧目的块块基石,鸿篇巨制,美不胜收.理工科学生徜徉于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中,可以丰富知识,提高兴趣,扩大视野,开阔胸襟,提高修养,陶冶性情.

2.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写作的习惯

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希望,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性格决定命运,但形成性格要靠习惯.同理,如果《大学语文》教师能很好地引导理科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阅读、积累和写作的习惯,那么对其文学素养的提高是十分重要的.

第一,提高文学素养离不开阅读,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文学的积淀,也没有文学的感受力,也就导致文学素养的缺乏,这里的阅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课内阅读,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文学作品的深层解读,这种解读是学生审美心理、审美意识的建构过程,是学生通过优秀的文学作品与各个作者之间的一种“对话”,获得人性、人格、人情的深刻体验和感悟的再造过程,是一种见情、见性、见灵、见神韵的活动.二是课外扩展阅读,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学生自身的兴趣、个性、性格、情绪的差异广泛涉猎文学作品,拓展文化视界,增强艺术功力,通过数量的不断积累达到质量提高的目的. 第二,文学创作,从心理学上分析,是学生头脑中语文潜能的自我实现历程,一个人一旦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他的这种自我表现之欲和自我实现之“能”就会产生创作的冲动.朱光潜先生说:“要彻底了解文学,要尽量欣赏文学,你必须自己动手练习创作.”在阅读中,学生充分感知了生活,与作者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知识上的沟通,从而引发表情达意的心理冲动,创造写作发生的契机,使学生与作者的心灵在对话情景中达到沟通与默契,调动积淀在学生心底的生活积累,拨动他们敏感多情的心弦,使他们产生写作的冲动,写出展示鲜活的个体生命意识与生活情趣的作品.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只要写鲜活的世界、富有个性、富有思想的文章,就可奇文共欣赏.可见文学素养的提高能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写作的多渠道也同样能提高文学素养.

3.提高《大学语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语文教师作为时代文化精神的“体现者”、“表达者”与“传播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模式、情感模式、精神理念及其表达方式每时每刻都在以一种“文化场”的载体熏染教育对象.尤其是语文教师的文化精神系统就像一个多面体的魔方,以强大的文化潜能影响和支配着教学行为,也同样制约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的文化心理建构不自觉地影响他的精神世界的“神韵”.在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运用之中,教师会不自觉地打上民族的、时代的和个人的文化意识烙印.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深厚的文化积淀,浓郁的文学情感,具备语文教师应有的文学特质.

学生对文学的态度,很多时候不是取决于他们上了多少语文课,而是取决于是谁上语文课.语文老师如果对文学缺乏热情,修养不够,教学内容单调,语言枯燥,方法陈旧,是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所以,要想充分发挥《大学语文》教学的作用,就应当重视教师的能力因素和个性因素,让更多的文学底子好、文学热情高并且甘于奉献的老师给学生主讲《大学语文》.

三、结语

我们的时代是越来越强调综合素质的时代,素质越来越意味着职业生涯的发展和命运,意味着生存的尊严和价值,应让文学教育根植于语文教育,创造出一个个精神自由的天地,让每一个理科大学生在文学审美的田园自由地种植与收获,命运自主,个性洒脱,在生活感悟与体验中探索人生真谛,塑造出个性丰满的自我,这是学生应形成的、真正的文学素养,让大学语文教育提供给所有的理科大学生两样东西:一是工具,二是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