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大学上下红房建筑

点赞:7619 浏览:309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之江大学是13所在华基督教教会大学之一,由美国长老会差会创办.现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浙江大学之江校区从1907年之江学堂购写秦望山荒地开办学校以来,至今仍拥有20余幢建筑遗产,整个建筑群布局高低错落,与空间环境融为一体.之江大学校址已被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上下红房建于1910年,其建筑保存完好,整体格局基本呈现原状.作为建校初期开始修建的教授住宅之一,上下红房基本上体现了美国本土建筑风格的移植.

上红房

现状

位于下红房北侧的高地上,建于1910年,1911年落成,由美国建筑师设计,为美式别墅.底层为开敞的文艺复兴式拱圈外廊,其和谐的比例产生了严谨的构图效果.上红房曾为司徒华林校长住宅,其弟司徒雷登亦曾居于此.

立面造型变化丰富,凸窗、阁楼、壁炉等处理手法为美国住宅中所常见.只是由于后来的使用,壁炉已经废弃,几乎没有痕迹.外廊列柱柱头雕凿精美卷渦、花草等图案,二层柱头以转叠涩支撑出挑屋檐.

红房自归属浙江大学曾作女生宿舍,考虑到安全因素底层外廊部分被封闭.室内后期改为招待所,原格局改动较大.上红房应该有地下室,但是现在已经找不到出入口,只能从外立面上的窗户等推测出来.

平立面布局

上红房主入口设在建筑南立面,建筑主体分为二层,平面功能分区明确,动静流线分离,体现了其作为教授住宅私密安静的特点(图1).建筑设计拥有现代设计的特点,平面设计各功能分区做到了相对独立,又不乏紧密而有机的联系,整个建筑内部平面空间组合灵活.

立面为上等红色清水砖砌外墙,角部勒石.柱形奥尼式样.外墙均红色清水砖白水泥嵌缝,屋檐、楼层腰线、窗眉窗台及外墙转角等处以浅色水泥点缀,局部配以多道水泥线脚,转角勒石,四坡屋面.入口设门廊,成弧形山花,有柱式,形成构图中心(图2).

室内特征

室内地面一层走廊原为木地板,为八十年代改作水泥预制板、彩色瓷砖铺地.房间内为柳桉木地板、东北松木龙骨,二层走廊和所有房间内为东北松木地板、木龙骨地面.卫生间地面为浅米色瓷砖铺地.天花板为灰板条吊顶,同墙面一样有粉刷剥落情况.


下红房

现状

下红房位处二龙头,是1911年学校迁入之江建造的第一批建筑.由美国建筑师设计,为美式别墅.

别墅坐北朝南,分主楼和加建的附属配楼.主楼两层,另有阁楼;配楼两层.主楼显著特征为东面和南面的外廊,是典型的殖民外廊样式.主入口在主楼的东面,通过外廊过渡到室内.

立面造型变化丰富.整栋建筑包括外廊列柱均由红砖砌成,砌筑精良.仅在窗台和腰线处点缀以浅色水泥二楼外廊有木栏杆、铁格栅围护,檐下柱间饰以木质挂落,完全是中国传统建筑处理方式.木门窗采用弧形过梁,窗台下砖砌“?”形微凸于墙面,类似新古典样式.

平立面布局

建筑平面呈"L"形,为一般住宅布局,建筑总面积276m2,结构为砖墙承重、屋面为木桁架,两层(局部带地下室),一层为水泥地面,二层楼面为木楼板,保存状况良好,屋顶为四坡木屋架,保存基本完好(图3).

外墙立面为上等红色清水砖砌外墙.建筑南北墙面有大面积的开窗.外墙面为橙色清水砖墙,一顺一丁扁砌,砖尺寸为250x122x45(图4).

室内特征

现存室内陈设和装饰主要有木地板、水磨石铺地及少量门窗构件等.建筑的主要房间本应有壁炉现均已拆除.室内分灰板条墙和砖墙两种.灰板条墙及砖墙均因经多次粉刷,墙面不平整,局部出现粉刷层掉皮现象.一层为水泥地面,,二层为木楼板,柳桉木地板、东北松木龙骨 300x75,间距3001.

总结

上下红房虽然完全是美国建筑师设计的建筑作品,但是却是在之江大学山地环境的地形条件限制和在中国的产生过程中以不完全的西方建筑技术、运营体制的背景下由中国工人建造的,通过对上下红房的建筑师、建筑背景、建筑环境、交通流线、结构体系及立面风格的研究,来找出上下红房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和结构、建筑施工和建筑使用等方面与美国建筑原型相比所产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之江大学上下红房建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建筑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通过上下红房的研究、阐释,使建筑设计同时具有对过去的记忆和对现代的感知,最终成为建筑设计进行某些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