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

点赞:6525 浏览:202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语文学科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因此,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但是,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其问题有人文精神渗透的模式平面化;人文精神渗透的价值评判的代本我立言的非英雄.为此,可采取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以美文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等方式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

关 键 词 : 新课改; 大学语文; 人文精神;渗透

人文精神的培育是大学语文教学的应有之意.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征.”[1]这说明语文学科具有两重性: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两者不可分割.但是,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缺失的现象依然存在.为使大学语文在提升学生人文精神方面能有所作为,笔者以为,新课改背景下探讨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很有必要.

一、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的内涵有一个综合而全面的系统层次,它应该含盖人类的所有行为准则,单纯地去强调人文精神的某一方面难免会有失偏颇,但笼而统之地去讲人文精神并不对现实产生针对性.因此,我们所理解的语文教育中的人文精神应该包括三个层面:[2]第一,从感性层次来讲,就是指人性,它包括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宽容,对人的接纳,对人的尊重和对人的爱护;第二,从理性的层次上讲,就是科学理性,是指对真理的追求,即广义的科学精神;第三,从形而上的层次上讲,就是超越性,是对人的终极价值的追寻,对人类命运的忧患.

二、当前大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问题

1.人文精神渗透的模式平面化

人文精神渗透的模式平面化即现象之下没有本质.[3]如雷平阳《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三十三条支流》:澜沧江由维西县向南流入兰坪县北甸乡/向南1公里/东纳通甸河,又南流6公里,/西纳德庆河,又南流4公里,东纳克卓河,又南流3公里,东纳中排河等又南流3公里,西纳瓦窑河,东纳核桃坪河/又南流48公里,澜沧江这条河/一意向南的流水流至火烧关/完成了在兰坪县境内130公里的流淌/向南流入了大理州云龙县.


雷平阳的这首诗掀起了诗歌讨论的风暴,有人说这根本就不是诗,充其量是澜沧江在云南兰坪县境内的线路图.类似的现代诗歌常常使人产生这样的疑惑:诗歌的纯美与理性担当哪里去了?我们不知道这类诗歌能从什么样的维度提升学生的人文精神.

2.人文精神渗透的价值评判的代本我立言的非英雄

价值取向中存在着所谓的比矮心理:[4]李白、杜甫是巍峨的高山,和你比高,永远望尘莫及;不和你比高,和你比矮,看谁更矮.这种比矮心理,如果说在观念上有新意的话,那么,对人类的进步来说是否是悲剧性的?在有的作家和作品中更出现了“我是流氓我怕谁”和“我爱美元”这样的作品.这种讽刺现实、讽刺政治、讽刺文化的作品,对美、善、真消解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表现为一种完全的、意义上的颠覆,阅读类似作品,在学生中似乎只能产生荒诞的社会认知,最终表现为人生的焦虑.

三、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方式

人文精神深邃而悠远,大学语文的使命神圣而崇高,新课改背景下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以美文来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

文学即人学,通过对美文的品读,要让学生因文知世,启发学生对人生、历史和社会的独特发现与感悟.[5]文学在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丰富人生体验的过程中,还始终贯穿着人文精神,以具有人文关怀和普世意义的价值观引领学生的成长.说到底,人文精神的目标是追求美和善.那么什么是美?“美”具有多方面的含义,真诚、真实就是其中之一.《红楼梦》中这样描写王夫人的卧室陈设:“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等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等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等”这个细节不免让我们产生一个疑问:挥金如土的贾府怎么用的都是“半旧”的东西呢?仔细想想,我们恍然大悟:贾府是一个百年望族,又是一个诗礼簪缨的官宦之家,不同于新兴的暴发户和土财主,这种“低调的奢华”既符合贾家显赫的地位和身份,又说明贾家具有深厚的文化素养.卧室里“半旧”的摆设很内敛,有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内涵.这个细节说明,一部好的作品必须要客观、真实,要最大限度的贴近现实,也只有这样,才能具有永恒的生命力.可是,时下社会上充满着恶俗的文学作品,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电视剧,大玩“穿越”,大搞“戏说”,这种不尊重历史的现象常常会迷惑和误导学生.《大学语文》通过文学作品向学生展示了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真实而广阔的生活画面,还历史以原貌,还事实以真相,让学生能够分清美丑,明辨真伪.人文主义所倡导的务实求真,热爱美、发现美、追求美的精神在这里得到提升.

2.营造创造性的学习氛围

营造创造性学习氛围,倡导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一些文学鉴赏和创作实践活动是最好的创造性学习.[6]一部经典作品,经过阅读、赏析,从中发现了真善美的元素,品味到了生命的律动,对作品有了自己的认识与见解,不再人云亦云,这就是创作;一个人物、一个故事,一段感情、一段经历,一个想象、一个意境,从前没有进行梳理,仅仅作为素材存在于学员心中,如果经过苦心经营和劳作,写成各种文体形态的作品,这更是创作.文学创作既是一种精神性的创作,它的意义不仅在于想象能力、审美能力、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更在于它可以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与美好事物的追求,对人生、生命在更高层面上的新认识,以及参与社会实践的渴望,这样可以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精神维度,使其人格更加健全和丰富.从而达到人文教育所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