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点赞:18863 浏览:832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R 395.6 G 806

【文章编号】 1000-9817(2010)07-0848-02

【关 键 词 】 身体锻炼,精神卫生,对比研究,学生

有研究资料表明,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出现心理障碍倾向者占总体的20%~3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者约占10%,有严重心理异常者约占1%,而且心理不健康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长期的或过于强烈的心理压力既是妨碍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主要障碍之一,也是造成大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可见,心理压力已经成为大学生最突出的心理卫生问题.笔者力图通过实验手段来对参加身体锻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研究,分析身体锻炼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独特作用,进而倡导大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身体锻炼,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扬州大学公共体育课一年级健美操、篮球和羽毛球各3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运动强度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每个运动项目的2个班级分为中强度组和小强度组,另1个班级为对照组.所选班级包括文理科不同专业的大学新生,健美操和羽毛球班级均为女生(健美操中强度组29名,小强度组37名,羽毛球中强度组32名,小强度组37名,篮球中强度组39名均为男生,小强度组38名(其中女生10名,男生28名).

1.2 方法 分别对中、小强度的健美操或羽毛球或篮球运动干预12周,被试在相同的时间、地点并有固定教师指导,每周锻炼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 min(不包含准备活动和放松活动).实验组的锻炼强度通过心率指标进行控制,中等强度锻炼干预心率控制在135~150次/min,低强度锻炼干预心率控制在105~120次/min.每组选取固定4名学生至实验结束,使用Polar心率遥测仪.

实验前期测量被试心理健康,并以性别和专业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运动干预6周(实验中期)和运动干预12周(实验结束)分别采用相同量表再次测试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对实验中期和后期不同运动项目的中小强度实验组进行重复测量的多因素协方差分析.

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cale,CCHS)[2]是由教育部《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课题组2003年编制,该量表采用Likert 5点记分,共有104个问题,分为12个维度,分别是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偏执、强迫、依赖、冲动和精神病倾向,每个维度的得分越低,表明心理状况越好.CCHS适用于中国在校大学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此外,该量表中有检测作答可靠性的题目,考察被试是否认真,是否具有掩饰倾向,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1. 3 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定量结果使用(x±s)表示.

2.结果

2.1 实验前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比较 对照心理健康量表每个维度的T分,表1结果发现:实验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基本处在可能有心理症状和无明显心理症状之间,属于一般水平.在专业方面,理科类学生和文科类学生在各个维度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理科生在躯体化、焦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精神病倾向维度得分高于文科生,在其余维度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心理健康总均分文科低于理科,因此文科生心理健康水平稍优于理科生.在性别方面,男生和女生在各个维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男生仅在强迫、偏执和性心理维度得分高于女生,其余维度均低于女生,心理健康总均分显示,男生心理健康状况稍好于女生.

身体锻炼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维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2 实验中后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比较 在对实验中后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各个指标进行比较时采用以前期数据为协变量,中期(6周)和后期(12周)数据为重测指标进行重复测量的协方差比较,考察锻炼持续时间效应、锻炼强度效应、锻炼项目效应以及3者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见表2.

表2是实验中后期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的比较,结果发现:锻炼持续时间和锻炼强度对大学新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影响不同.锻炼持续时间主效应在抑郁、焦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依赖和总均分维度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其中,12周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47.68a,a=48.06)的影响效果好于6周,锻炼强度的主效应仅出现在偏执维度,时间×项目的交互作用在冲动维度方面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项目×强度的交互作用出现在躯体化维度,时间×项目×强度的交互作用在社交攻击和偏执维度上达到非常显著性水平,锻炼项目的主效应和时间×强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

3.讨论

在心理健康方面,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推移,大学生心理健康大部分维度的得分基本处于下降趋势,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好,经检验,锻炼持续时间在大部分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有学者曾对中小学生进行了为期6~8周的锻炼干预,实验结果证明,长期的体育锻炼能够取得较好的锻炼心理效应[3].可见锻炼的持续性也是影响心理健康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但是本实验中偏执维度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延长,其得分也逐渐升高,而且在强迫、依赖、冲动、精神病倾向和总均分方面也出现“ V”型曲线,这表明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有促进和维持两方面的作用.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推移,身体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的效益逐渐转变成维持现有的心理健康水平.虽然锻炼项目的主效应不显著,但是篮球锻炼组心理健康总均分(45.89)明显低于健美操组(47.77)和羽毛球组(48.84),这也说明竞技性运动有助于大学生心理压力的释放,以及在活动中获取更多的运动愉快感,这也与汪晓赞[4]的研究结果一致.强度的主效应仅出现在偏执维度,但在心理健康总均分方面,中强度组得分(47.09)和小强度组得分(47.01)都要低于对照组得分(48.26),可见经常参加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效果要优于不经常参加锻炼的.时间×项目的交互作用出现在冲动维度,时间×强度、项目×强度均未有明显的交互作用,时间×项目×强度3者的交互作用出现在社交攻击、偏执2个维度上,这与季浏等[5]的研究结果类似,他们以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参加不同项目、不同强度的体育锻炼,将会产生不同的锻炼心理感觉,适宜的体育锻炼能使中小学生获得积极的情绪体验[5].

4.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大学生心理压力感基本特点的调查研究.应用心理学,2003,9(3):3-9.

[2]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办公室.“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评定量表的编制”研究成果述评.当代教育论坛,2007(4):11-14.

[3] 李林,季浏.中、小学生参与不同项目锻炼的心理效应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中国体育科技,2006,36(6):35-37.

[4] 汪晓赞.学校体育教学与中学生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5):70-72.

[5] 季浏,李林,汪晓赞.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8,14(1):37-42.

(收稿日期:2009-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