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点赞:4277 浏览:1302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针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大学体育教育,对当代大学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和方法.

关 键 词 :大学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247-01

大学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体育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前言

体育教学在帮助学生改善心理状态,排除心理困扰,纠正心理缺陷,克服心理障碍,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品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工具.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阐述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对新环境产生适应障碍.一些大学生在中学里是佼佼者,成功和表扬在其心目中根深蒂固,由于环境的变迁,心理上的期望值与现实产生的反差,容易引起心理障碍.

2.学习带来的压力.进入大学后,一些学生由于各地教育水平有差距或是没有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成绩不佳,从而带来考试恐惧症、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3.对现实社会缺乏认知.大学生在人格和心智逐渐独立后,生活和经济上却得不到完全的独立,他们对自己普遍存在着比较高的期望.当现实与理想的期望值达不到统一,往往容易发生心理健康问题.

4.情感问题带来的压力.大学生由于心理上不够成熟,经验不足,阅历浅,往往在感情问题上缺少严肃性,而多盲目性,很容易进入感情误区而无法自拔,最终导致心理冲突和情绪不稳,甚至行为异常等心理健康问题.

5.家庭和外界环境的不利影响.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单亲家庭环境以及学校环境的负面影响形成的虚荣、攀比、歧视和自卑,是引发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对体育与心理健康的认识

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应该清楚的意识到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大学生因心理压力而讯在心身疾病和心理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比率为16%~25%,如果此时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会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致使部分大学生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理行为.体育教学属智慧行为,应该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者相结合的结果智力因素对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具有操作功能.而非智力因素能转化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态度、情感、意志,成为推动他们进行种种体育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也是消除种种心理障碍的有效手段.同时非智力因素是学生智力发展的可靠保证,甚至可以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学校既不能用体育中德育代替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也不能用体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取代体育中德育.

四、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教的主体,由于大多体育教师在高校读书期间也没有受到专门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工作后也没有参加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培训,所讲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都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对此类知识的需求.拥有不健康心理的体育教师难免在教学和生活中,让自己不健康的心理产生的观念和认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才能使学生不断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2.理论教学中贯穿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师要有目的地挖掘体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价值的内容,有的放矢的进行培养,并融入体育卫生、保健知识与体育基础知识的传授之中,通过讲授、讨论和现代多媒体技术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掌握心理健康的保健方法,提高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并明确增进心理健康是体育锻炼的重要目的之一.


3.技术教学同时实施健康教育.体育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他们提出力所能及的要求和目标,积极要求学生参加学习的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增强自信心.教师根据学班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性,针对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相应的教学要求和内容,有效落实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目标设置法、创设情境法、价值追求法等,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健身的积极性;通过成功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都能掌握所学的技术动作和练习方法,并得到最优的发展,感受到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从而改变或改善学生的体育态度,养成体育习惯,产生良性心理定势.

五、结论

1.体育教师应提高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同时自己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2.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并在体育理论和技术教学中不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重视延伸体育课后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