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中美文化比较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的建构

点赞:32327 浏览:14643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无法单纯从教学模式和教学体例创新中寻找答案,而需要从教学方法中来给予回答.因此,需要重视中美文化比较在教学中的意义.通过现状分析和教学实践机制的讨论,具体的建构途径包括: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等四个方面.

关 键 词 中美文化比较 大学英语 专业知识 建构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Construction of Sino-US Cultural Comparison

in College Englis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HE F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Xinyu University, Xinyu, Jiangxi 338004)

Abstract How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est and thus enhance their learning results, the answer to this question can not simply looking for answers from the teaching mode and style innovations, from teaching methods need to be answered. Therefore, we need to focu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Sino-US cultural parison in teaching. Situation analysis by discussing and teaching practice mechanis, specific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channels, including: a clear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methods to grasp the application period, the importance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to prepare before class, building control mechanis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four aspects.

Key words Sino-US cultural parison, college Englis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nstruction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针对大学英语课程的教改工作也纳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中.从现阶段的实施效果来看,其中不乏出现诸多有价值的教改成果,包括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体例创新等成果也都应用于教学实践之中.然而,在着重从整体视域来关注课程教改的情况下,我们似乎对某些细节之处有所忽略.具体来说,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增进他们的学习效果,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则无法单纯从教学模式和教学体例创新中寻找答案,而需要从教学方法中来给予回答.为此,建构中美文化比较下的英语专业知识便成为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刍议中美文化比较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的建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化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大学英语”作为一门公共课,其所涵盖的专业知识分别处于词汇语法板块、阅读板块、写作板块、听说板块中.而为了更好地进行主题讨论,这里将聚焦阅读和听说板块的专业知识建构.基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1.大学英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分析

(1)对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方面的分析.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仍有不同,前者不仅含有制度化的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等要求,更含有教学主体的价值判断.当下,许多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并没有去思考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同时,在现有的应试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似乎也在于应对期末考试和英语过级考试.这种教学目的如果说有“目的”,那就是突出了英语教学的功利主义色彩,而无视语言类教学的内在规定性.

(2)对大学英语教学手段方面的分析.毫无疑问,现存的教学目的直接决定了教学手段的实施.尽管大学英语包括若干个板块,但部分教师并没有较好地完成对这几个板块的融合工作,在教学中仍习惯于沿用着:单词讲解、课文翻译、课后练习的流程,这一流程必然挫伤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目前的教改也主要是围绕着教学手段来进行的,但过于主观化的教改导向在实践中仍不具有太强的实效性.

(3)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方面的分析.对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主要体现在测评方面,它的主要变现形式便是期末考试.从现有考试形式来看,闭卷考试尽管能公平、公正地进行水平测试,但这种评价形式将强化现有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弊端,也不利于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对英语学习的正确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2.中美文化比较的教学实践机制

(1)中美文化比较在阅读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这里笔者想起了在电影《中国合伙人》中的一句台词,大意是:为什么你们在阅读《中国日报(英文版)》时能理解文中的意思,但在阅读《纽约时报》时则有时很难读透文章的含义,这就是因为美国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这里所谈及的美国人思维方式似乎与中美文化比较无关,实则不然,一国国民的思想方式深受其所在国家社会文化的影响,而思维方式的不同自然会在文章的写作中反映出来.因此,通过中美文化比较下的教学方式,将能使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下来阅读外文,这将极大地增强他们的阅读能力与阅读参与感.但这里也需要正视一个问题,我们教会学生站在美国人的习惯视角来看待美国人的问题,而不是改变学生的思维习惯与价值判断.这就意味着,在实施比较文化教学时应把握好其中的度,再说没有长时间在美国生活的经历也无法形成美国人式的思维方式.那么如何来把握好这个度呢?把握好这个度需要从比较文化元素的选择,以及对该元素的释放环节上下工夫. (2)中美文化比较在听说板块中的教学实践机制.不难理解,思维方式的不同也在中美各自的语言习惯上打上了烙印.如,中国人较为含蓄,而美国人则较为直率.从美国人口语所要表达的意思中还能发现,他们更习惯于直线思维和对数量参数的应用.这些语言表达习惯的形成,不仅与他们特有的移民文化不可分离,也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在大学英语听说教学中也需要使学生从总括层面来把握美国人的思维习惯,以及对特定事物的态度.当然,这些都离不开对中美文化比较知识的传递.与上文的价值取向一致,我们不要试图去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但是否需要应该建立起学生思维的转换模式呢?笔者认为,这将影响学生在听说能力训练上的实效性.遵循“习惯成自然”的观点,应在特定的情境下来帮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来熟练掌握英语通常的表达习惯与交际形式.


从以上阐述中可以发现,中美文化比较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明白英美人士的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在阅读和听说训练上的成绩.

3.在大学英语专业知识中建构的途径

3.1 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

面对现阶段成果颇丰的大学英语教改实践,需要明确中美文化比较在专业知识建构上的应用范围.本文主要从阅读和听说两个方面进行了主题讨论,其中也表明在这两个板块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该教学方式.那么对于作文写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这种教学方式呢?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发现,理论上看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实践中感觉采取该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心理负担.因此,在写作训练范围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宜.

3.2 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

大学英语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一年级,且每周4课时.然而,大学生英语课程在许多高校中还扮演着提高学生英语过级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也无可能贯穿于阅读和听说训练始终.因此,需要把握好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笔者建议,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知识点进行发挥,如引导学生阅读美国人写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学生就两国文化所导致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进行介绍,从而告诉学生在阅读时要紧扣文章逻辑而不要过分自我发挥.

3.3 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

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依赖于教师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大量材料的查阅.前面也已提到,美国人的思维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学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课程准备阶段就应按照“美国社会文化特征――美国人的思维特点――美国人的行为偏好”的内在逻辑来进行资料准备.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教师在阐发这些知识时应以提升学生的兴趣和点拨学生的认识为基础.总之,努力改变现阶段在教学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3.4 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

为了更好地实施这种教学方式,我们还需要构建起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控制机制的内容包括:依托教学团队来不断深化对比较文化教学的认识,将学生的主观评价纳入到控制机制中来,具体来听听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体会.

由此可见,借助中美文化比较下的专业知识建构模式,将能丰富学生的视野和拓展他们的英语专业能力.

4.实证讨论

秦建华在《中国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初步调查(英文)》中对来自中国5所高校的216名英语专业,以及354名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进行了测试,其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大学生都缺乏足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秦建华,2005).《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性研究》对266名中国非英语专业和30名英语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SPSS数据分析.其实验数据显示,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当的行为的能力都很低(王莹,2007).因此,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着手进行课前准备:

(1)对中美文化中哲学内涵的专递.哲学作为上层建筑将影响着一国的文化特质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从中美不同的哲学内涵入手进行文化知识传递.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的优势和习惯,这深深受到希腊哲学的影响.可见,教师可以就希腊哲学所蕴含的理性思维和实证推理元素进行提炼,并从总括层面来传递给学生.

(2)对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传递.为何英美人具有直线思维的特质,并反映在阅读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这与国人的喜欢绕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特定的哲学意识下,所逐渐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则性极强,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学生明白这一点将有助于他们在涉外岗位上,能适应英美人士的行为习惯,而不至于陷入中国人臆断的尴尬之中.

(3)对中美文化中价值观念的传递.价值观念的不同也充分体现在中美文化的差异中,而美国人的价值观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响.众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竞争、自由、平等,深深影响着美国社会,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国人的意识形态中,这就使“自信”、“创新”、“冒险”的特质植根于美国人的行为习惯里.在语言逻辑上则表现在,如面对需要冒险的事宜,国人常常从消极的一面进行表达,而美国人则从积极的一面进行表达.

5.小结

本文通过现状分析和教学实践机制的讨论,具体的建构途径包括:明确该教学方式的应用范围、把握该教学方式的应用时段、重视该教学方式的课前准备、构建该教学方式的控制机制等四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