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课程改革思路

点赞:6607 浏览:2206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其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实践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文章对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现状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指出课程改革的主要思路.

关 键 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问卷调查;教学改革;分级教学;双基一能力;计算思维

0、引言

当今,中学信息技术教育已基本得到普及,但由于各地中学软、硬件教学条件和师资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落实信息技术教育会有较大的偏差,导致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基础和操作技能参差不齐.大学计算机基础目前仍是各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是对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提升和拓展,课程目标从“双基一能力”(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逐渐提升到计算思维方式的培养,技能上强调综合应用,思维方式上突出归纳和理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知识更新极为迅速.昆明理工大学生源几乎遍布全国,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昆明理工大学从2008级起实行分级教学,将学生分为普通班和提高班两个层次.普通班面向计算机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学目标定位于使绝大部分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生活、学习中,的一般问题.提高班则面向少数优秀学生,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同时,提高自身解决计算机实际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具备更高的信息素养.提高班的考核方式以综合设计为主,优秀作业将进行现场测评和答辩.

在分层次教学实施过程中,如何按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分班,如何更好地组织各层次学生的课程教学和考核,如何使绝大多数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和应用能力得到提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意愿进行全面了解,并对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进行全面总结.为此,笔者对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全体学生人学时的计算机基础情况和课程教学情况分别进行了网络问卷调查.

1.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采用自主开发的网络问卷调查自动汇总系统进行.调查对象为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所有学生,共4915人.其中,第一轮调查的时间为课程教学的第3周,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中学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情况以及对计算机基本操作的掌握情况,包括文字录入、Windows XP操作、Office 2003操作以及上网操作等,问卷共包含问题15个,其中单选题11个,多选题4个.第一轮调查的结果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为进一步深化分层次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第二次问卷调查在第15周进行,主要调查内容为学生在各教学环节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对课程安排和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问卷共设置问题17个,其中单选题16个,多选题1个.第二轮调查的结果将为教师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供相关信息和思路.

2.调查结果分析

2.1 学生计算机基础调查

参加第一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为3607人,占调查总人数的73.4%.有1 308名学生未能参与答卷,其主要原因是机房网络连接故障,学生无法访问网络问卷网站所致.本轮调查结果的统计和分析如下.

(1)中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如图l所示,基本没有按照教材和大纲要求完成教学.86%的学生上机时数低于70学时,其中近16%的学生“几乎没有上信息技术课,上机随意玩电脑游戏”.

(2)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及汉字录人情况如图2所示.约75%的学生能熟练使用鼠标和键盘,其中汉字录入较熟练的学生达43%,基本没有用过电脑的同学仅占2%.

(3)学生Word掌握情况如图3所示.88%的学生能使用Word完成文档的简单编辑和排版,其中仅有5%的学生能够熟练运用Word进行复杂排版.

(4)学生的Excel掌握情况如图4所示.约32%的学生会使用Excel中的公式,38%的学生只会填写表格数据,还有30%的学生根本不会操作Excel.

(5)学生PowerPoint掌握情况比Excel稍好,但也不容乐观,如图5所示.能够使用PowerPoint制作简单幻灯片并设置动画的学生占37%,还有31%的同学基本不会使用PowerPoint.

(6)学生使用网络情况如图6所示.0.6%的学生从未上过网,超过70%的学生都习惯于在网上看影音娱乐、聊天和查阅新闻资料.

(7)学生对计算机感兴趣程度如图7所示,69%的学生对计算机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制作与网站设计、多媒体技术等表现出浓厚兴趣(见图7-8),并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好计算机相关知识和运用(见图9).

(8)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主要来源如图10所示,约48%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源于中学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程,45%的学生通过自学获取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显示出了较强的自学能力.

2.2 学生对教学过程和学习效果的总体评价

参与第二次问卷调查的学生人数为3276人,占学生总数的66.7%.本轮调查的主要统计结果和分析如下.

(1)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对课程的认识有待加强.课前预习的学生仅占24%,能专心听讲的学生也仅为36%.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向老师请教的学生不足1/4.超过50%的学生课后学习计算机的时间很少,其中5%的同学课后根本不花时间学习,仅靠听课和课内上机操作.图11显示约53%的学生对课程不够重视,学习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

(2)模式值得肯定和推广.78%的学生认为分级教学模式可行或很有必要,只有约2%的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如图12所示.

(3)提高教学素养,改进教学方法是保证良好教学效果的前提.80%的学生期待那种幽默风趣、讲解生动并富有的教师(见图13),他们希望通过实际案例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超过63%的学生期待增强师生互动,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见图14). (4)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13%的同学认为理论课时不需改变,而79%的同学要求适当增加上机学时(见图15),并表示将利用好自主上机机时完成课程相关作业和测试练习.有近1/4的同学基本没有使用课后免费机时(见图16),这些学生反映课后空闲时间在计算中心难于找到空位上机.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课程改革思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学生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5)深化教学改革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通过前3个月的学习,70%的同学对课程感到满意,认为自己在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上有较大进步,但还有1%的同学对课程不满意(见图17).

3.调查总结与课程改革思路

问卷调查分两轮完成,旨在了解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他们对课程教学安排的总体评价情况,以便为下一阶段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思路.尽管参与两次调查的学生人数占本年级学生总数的比例还不是很高(分别为73.4%和66.7%),问卷内容设计上也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基本反映出昆明理工大学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以及课程教学现状.仔细分析上述问卷调查统计结果,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教学感受,笔者认为可从以下4个方面着手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

1)坚持和加强分级教学改革,精选各层次教学内容.

分级教学是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前提,依据一定准则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进行组织教学的模式,它不仅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而且体现了“学生是认知的主体”的教育思想.在前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校片区选课制下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已积累了不少实际经验.从本次网络问卷调查也可看出,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和操作能力存在很大的差异,约10%~15%的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且多数学生对分级教学模式持肯定态度.因此,要提高多数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学校应充分重视分级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拟进一步加强分级教学的改革力度,将每个选课片区的1个提高班增至2个(4个选课片区共设置8个提高班),个别提高班甚至可以试点开展双语教学,从而实现包括提高班在内的全面学分选课制.

在分级教学模式下,以模块化方式组织教学内容无疑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同时,为提高教学效果,一定要注意使各层次学生的教学内容和其已具备的知识水平相适应.本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尽管各地中学大多没有按教学大纲和要求完成相应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但学生的基本信息素养已比前些年得到明显提高,尤其在计算机基本操作、文字录入以及网络应用等方面更为明显.因此,对于普通班而言,教学宜进行“提升加速”,适当减少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基础以及Office应用(尤其是Word操作)的教学时间,提升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应用以及计算机安全方面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对于提高班而言,根据前期试点的经验,教学内容应重点放在Office综合应用、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数据库应用、多媒体制作等专题上,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培养计算思维能力.

从本次问卷调查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对计算机课程充满了兴趣,并希望通过学习达到较高的目标,但其学习习惯和对课程的认识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为什么在课程初期学生基本都能按时上课和上机,但到了期末缺勤的学生却越来越多?作为教师,我们在抱怨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同时,也应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不能吸引学生?实际上,学生的学习习惯像一片待开垦的处女地,等待着教师去塑造和引导.良好的教学方法和适当的教学艺术不仅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增进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并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相反,照本宣科的教学足以抹杀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厌学和应付的心态,因此,该是摒弃按照PPT课件讲概念、照着操作测试题演示的时候了.我们应该站在学生的位置进行思考,充分研究教学内容以及如何与学生进行互动沟通.我们通过富有吸引力、生动形象且切合实际的典型案例开展启发式教学,在演示中进行归纳,从归纳中理解概念,从实践中掌握概念和技能.

学生对课程有了兴趣,便会主动去思考和应用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因此,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尽管计算思维理念还处在一个探索阶段,其培养途径和方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实践.但作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其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性已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识和肯定.笔者认为,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总结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规律,要注意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意识,要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探索未知世界,通过反复的学习、思考和应用,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一定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3)加强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甚至是思维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上机实践.从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多数学生对课程涉及的文字录入、Word文档简单编辑排版、Excel数据录入和排版、网络基本应用等内容已有一定了解,因此应尽量减少这类验证型实验所占的比重,相应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的实验内容.尤其对于提高班,更应围绕所讲授的专题,设置一些综合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实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造性学习知识的能力.

问卷调查结果指出,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增加上机学时,并表示将利用好课外上机学时完成课程学习任务.这就要求学校应持续增加对计算机软、硬件的建设和投入力度,以缓解课外上机“一机难求”的局面;同时,实验室也应不断提高实验教学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尽可能为学生创造优良的上机环境.笔者认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关键在于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方面的探索,只有改变传统上机实践课“学生依葫芦画瓢,画不出来时问老师”的固定模式,实验教学的质量才能得到根本上的提高.而加强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是一条可行之路.本次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表明,多数学生是不乏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因此,任课教师可围绕理论教学内容主线,在每个专题内容中布置1~2个具有一定知识综合程度、一定创新性且较接近生活实际的实验题目,教师仅作思路提示和归纳总结,让学生在课外上机实践中自主完成相应任务,并督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4)完善多元化考评体系,强化过程考核.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丰富繁杂且具有较强的操作实践性,传统的以理论知识点为主的单一考核方式已不适应课程发展的需要.在分级教学模式以及任务驱动的上机实践框架下,自主式、研究式和协作式学习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信息素养的主要手段.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体系,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具体来讲,可适当降低理论基础知识考核在期末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增加对网络教学平台单元测试、专题实验以及期末综合设计的考核力度,鼓励学生开展创新性和研究性的实践和学习.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避免课程学习和考核的脱节,从而更公正、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相对客观的总体评价.

4.结语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各高校面向大一新生开设的第一门校级计算机基础课程,目的是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信息技术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和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对昆明理工大学2012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情况以及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在深入总结和分析问卷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给出课程下一阶段的改革发展思路.尽管计算机基础教学一直受到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但继续坚持“双基一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和实践计算思维理念,无疑是促进计算机基础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主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