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磨蚀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

点赞:28538 浏览:1317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汉语语境下的英语磨蚀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国内从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阐述英语教学的研究很多,但是从外语磨蚀的理论这一角度谈英语教学的研究很少.本文在中国大学生英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语言磨蚀研究中的回归检测说、关键阀值检测理论提出语言磨蚀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以促进大学英语有效地教与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减少磨蚀现象.

关 键 词 : 大学英语教学 语言磨蚀 回归检测说 关键阀值检测说

1.引言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即语言习得的逆过程,是指双语或多语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倪传斌、延俊荣,2006).自1980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语言技能磨蚀会议”之后,语言磨蚀研究就正式被确立为语言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根据语言磨蚀理论,外语学习者如果停止或者减少对外语的学习,该语言就会发生磨蚀现象.近几十年来,随着我国英语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英语学习者的队伍不断壮大,第二届中国外语教学法国际研讨会透露的数据表明我国约有三亿人在学习英语.既然有如此多的人在学习英语,那么在汉语语境下的英语磨蚀研究就显得非常必要.国内从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阐述英语教学的研究很多,但是从英语磨蚀的理论这一角度谈英语教学的研究很少.本文结合中国大学生英语教育的具体情况,运用外语磨蚀研究中的相关理论(如回归检测说、关键阀值检测说等)提出一些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旨在促进大学英语有效的教与学,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减少磨蚀现象.

2.外语磨蚀的相关理论回顾

2.1回归检测说

回归检测说是语言磨蚀研究中探讨较多的一个问题,但更多的是应用在外语磨蚀研究中.早在1883年,Ribot就将该检测说应用于双语制的失语症研究中.1891年,Freud也将回归这一概念,与失语症联系在一起,之后,Freud将其引入心理分析中.Kusaul于1910年第一个验证了该检测说.1941年,Jackbson将检测说应用于语音的习得和磨蚀研究中,这样才将回归检测说纳入了语言学的研究之中(Kees Debot and Bert Weltens,1991).回归检测说的实证研究有很多,如,Cohen(1975)进行了一次研究,得出的结论证明,就某些词汇测试而言,回归检测说正确,即最后学到的词最先磨蚀.Cohen(1989)又研究了把葡萄牙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两个10岁和14岁的儿童外语词汇的磨蚀情况.他们在停止使用葡萄牙语后的第一、三和第九个月接受复述故事的测试,结果发现实验对象对于产出性的词汇磨蚀明显,尤其是名词.这正好与普遍认为接受性词汇习得先于产出性词汇的顺序相反.Olshtain(1989)研究了在希伯来语环境中英语的磨蚀情况.研究对象是5-14岁的儿童,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稍小的儿童(5-8岁),就名词复数形式和不规则动词来说,孩子们确实表现出了与习得顺序相反的磨蚀情形.然而对于已经达到近似本族语英语水平的年长的儿童来说,类似的情形并未出现.Olshtain认为年龄小的儿童遗忘规则/不规则形式是因为他们尚未达到对英语的比较成熟的掌握阶段,并没有真正地掌握英语的读写技能.所以Olshtain认为回归检测说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即:(1)易发生磨蚀的是那些标记性明显的语言特征;(2)急剧减少的使用该语言的环境.Kuhberg(1992)对从德国归来的两名7岁和9岁的土耳其儿童的德语磨蚀情况进行了跟踪研究.他们从3岁起就在自然环境中学习德语.研究结果发现,动词、介词和名词的复数形式比其他词汇的磨蚀情况严重.作者认为就所调查的语言特征而言,第二语言的磨蚀顺序正与习得顺序相反.总的来说,回归检测说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磨蚀是习得的镜像.语言磨蚀的顺序和习得的顺序正好相反.在语言学习中,先习得的知识后磨蚀,后习得的知识先磨蚀,掌握得好的知识后磨蚀.

2.2关键阀值检测说

Baharic(1984)研究结果显示受试在西班牙课堂所学的一部分知识在训练结束后头几年里发生磨蚀,但是在其后25年甚至50年一直保持稳定,因此Baharic将这种稳定的外语能力称之为永久性贮存(permastore).Neisser(1984)进而提出关键阀值检测说用来解释受试为什么会出现永久性贮存现象而不发生磨蚀.Neisser认为受试的西班牙语水平在训练结束前就已经达到了关键阀值以上,而达到这种阀值水平的语言能力被认为是不容易磨蚀的.相反,如果语言能力低于这个关键阀值水平,该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就极容易发生磨蚀.Pan&Berko-Gleason(1986:204)同样支持这个观点,他认为外语学习中存在一个观点水平分水岭,一旦语言习得达到该水平以上,就不容易发生磨蚀.所有这些研究结果都证实了关键阀值检测说.而在美国,Lowe(1982),Clark(1984:58),Nagasawa(1999:169-200)等相继确定了关键阀值的范围在S2/R2和S3/R3之间(S和R分别代表说和读,这个系列是美国政府界定工作人员外语能力的标准,共5级11等),FSI量表上的Level3及ACTFL量表上的2+(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的ACTFL量表(American Council on the Teaching of Foreign Languages)中的优秀级),这些学者确定语言学习有一个关键阀值水平.总的来说,根据关键阀值检测说,外语学习存在一个关键阀值水平,达到这个分水岭水平以上的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容易长久保持,低于这个水平则容易发生磨蚀.

3.外语磨蚀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我国大学英语学习通常只局限于前两年的系统的课堂学习,许多英语教师对于学生在两年的英语学习中学生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的结果没有明确的认识,而大学生本身对于自身英语能力的提高显得动机不足而且盲目,除此之外,课后,英语学习者也缺乏英语能力巩固的环境.许多学生在两年的系统英语学习结束后,甚至是在两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磨蚀现象非常迅速明显.显然,大学生英语能力急待提高,磨蚀问题急待解决.对磨蚀的研究目的显然就是更好地指导语言习得.笔者结合大学英语教学实际,在磨蚀理论基础上得出以下启示. 语言习得和语言磨蚀互为逆过程,有语言习得就必然有语言磨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外语磨蚀现象都可以用“回归检测说”解释,但是回归检测说至少能部分解释语言磨蚀,并且回归检测说也能指导外语教学.回归检测说认为在语言学习中,先习得的知识后磨蚀,后习得的知识先磨蚀,掌握得好的知识后磨蚀.这启示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大学英语教学的习得顺序预测学生在英语学习减少或停止后可能出现的磨蚀情况,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英语掌握情况预测随后可能发生的磨蚀现象.教师在做出这样一些磨蚀发生可能性的预测后,可以提前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防止磨蚀现象发生,防止学生语言能力下降.例如,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英语接受性技能先于产出性技能习得.据此可以预测英语产出性技能比接受性技能更易磨蚀,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当着重训练学生的产出性技能,通过强化训练防止产出性技能的磨蚀.Hansen(1999)认为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教学的侧重点和强度的不同会影响学习者的外语磨蚀程度.因此,英语教育者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加强容易磨蚀的语言成分的训练强度并提高这些语言成分的使用频率,对那些易蚀对象加强训练,提高其使用频率.同时,在强化易磨蚀语言成分的训练时还要兼顾其他语言成分的学习和掌握,不影响学习者英语系统平衡合理地发展.

外语磨蚀研究结果显示,外语水平只有达到关键阀值以上,才能有效地防止外语磨蚀.也就是说要想提高大学英语教学,就应当提高学生英语生平,但是提高到什么程度才不容易发生磨蚀,应当制定一个标准,这些都是应当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参考国外研究成果,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统一的外语学习阀值水平,并根据这样一个水平制定外语教学大纲,设置外语课程,加强外语测试,以及改善教学方法等,借此使外语学习者的外语水平达到关键阀值以上,从而有利于大学生外语的保持,避免磨蚀现象发生.对于外语教师而言,最重要的就是组织最有效的课堂英语学习,不仅要引导学生重视英语学习,还应该从诸多教学方式中挑选出符合学生实际的与抗磨蚀远期效果均好的方法用于教学,那么就能为学生保持较高外语水平提供有效的帮助.此外,倪传斌(2006)认为外语课堂教学方式、侧重点和强度对学习者的外语磨蚀有一定的影响.在外语教学领域,一种外语教学方式的效果考查均是从习得的角度适时地实施的.其实,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除了对外语习得产生共时的影响外,还会对外语能力的磨蚀产生历时的远期影响.

总而言之,外语磨蚀的研究有利于指导外语习得.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结合外语磨蚀中的一些相关理论有利于增强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英语能力,减少磨蚀现象,尽量避免英语教学高投入低产出的窘迫局面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