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的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

点赞:8676 浏览:330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为了解决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单一、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本文依据需求分析理论,探讨大学选修课课程的设置方法,以期提高大学选修课的有效性.

【关 键 词 】选修课,需求分析,课程设置

0 前言

大学开设选修课的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拓宽他们的视野,合理优化配置教学资源,给学生提供更大的自由发展空间,使选修课的设置更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以促使其真正成为必修课程的补充.为此,笔者从2013年11月开始以湖北科技学院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先后采用了问卷调查、座谈和个别访谈的方法,对选修课进行了调查研究.调查共涉及我校2012级和2013级两个年级5个不同院系的学生共计132人,笔者通过研究全校任选课的情况,并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分析以期了解大学生的需求,提高选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1.选修课现状

根据问卷调查以及学生访谈的结果,笔者发现我校学生对选修课的满意度较低.我校选修课程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1 学生选课过于盲目

学生选选修课的目的以及他们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选修课教学质量的高低.调查问卷显示选课时出于对选修课的兴趣的同学仅占18%,为了学分选择的竟然高达72%.这说明大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选修课.他们选课仅仅为了凑学分,选课过于随意.部分学生表示他们选课仅仅凭主观感觉或是随大流,还有学生表示他们是为了和好朋友一起上课才选择某门课程的.至于自己应该选什么课,为什么要选那些课,他们从未真正地关注过和认真地思考过.由此可见,学生对他们所选课程不了解,他们所选的课程并不能反映他们的真正需求.

1.2 选修课程建设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其次,我校学生认为学校对选修课不够重视.学校选修课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课程的设置较为随意,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目前,公共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每个学期由各个学院的教师自由申报,再纳入教务管理系统统一开设.这样,由于缺乏学校的整体规划,开设什么课程都由教师自己决定,其结果必然是公选课杂乱无章、或随心所欲,与必修课交叉重复,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学生选课的盲目性、随意性,不利于给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和个性发展机会.二是选修课课程内容不够丰富,课程类别结构失调.近60%的学生认为我校选修的课程过少,学校应该增加公选课的课程门类.他们认为公选课开设的门类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涵盖人文、艺术、计算机、公共关系等方方面面.他们表示理科和艺术、体育类课程偏少.还有不少学生强烈建议学校增设一些他们喜欢的课程.

基于“需求”的大学选修课课程设置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选修课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1.3 教学模式单一,逃课现象严重

目前,各高校开设的选修课的课程类别虽不尽相同,但开课的方式基本一样,多为课堂教学,教学模式极为单一,无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需求.另外,学生们一致反映由于校方不重视选修课,选修课老师的授课质量自然大打折扣.老师们授课的方式非常枯燥,学生选修课选而不修的现象极为严重.部分学生甚至表示与其上选修课还不如自习或者是即使到课也不听不如干别的.众所周知,学生逃课与教师的讲课内容以及教师的讲课水平有很大的关系.学生们明确表示如果老师讲的好,逃课就少,否则,逃课就多.所以在对待逃旷课问题上,我们不能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把逃旷课都视为是学生的主观过错.我们应该从自身找原因,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将学生的“要我学”改变成“我要学”确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2.需求分析的概念

需求分析(needs analysis)是指通过内省、访谈、观察和问卷等手段对需求进行研究的技术和方法.简而言之,需求分析的目的是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主观与客观需求进行调查分析,从而确定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它是评估研究范畴中为实施和完善教学计划而开展的一种诊断过程,为接下来的一系列教学活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与使用、教学效果评估等提供客观依据.

3.需求分析下的选修课课程设置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形式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然后在课程设置和内容选择上体现和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使我们的选修课课程变得更加科学、系统和具有针对性.

3.1 开设课程要科学

只有设置合理、系统的选修课课程才能改变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在这方面学校首先要进行整体的选修课程规划,建立选修课的基本课程库,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库中的课程务必要体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选修课的门类应该更丰富、各学科之间的开设要更平衡.选修课的门类应该包括人文社科类、自然科学类、艺术体育类、实践技能类及社团活动类.目前,学生普遍比较喜欢我校人文社科类的课程,因为文科课程相对比较轻松,多有趣味性,但这并不是说我们应该增设更多的这类课程,相反,学校应该在自然科学类课程方面加大投入.自然科学类课程不是很受欢迎并不意味着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不感兴趣,很大原因是来自于课程自身.同时,在开设选修课时可以尝试开一些新的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开设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选修课课程设置的主要考虑因素.

3.2 重视对学生选课的指导

学校要认真做好学生选课的指导工作,尤其是新生,可以尝试出台公选课指南.为了让学生选课的目的更明确,指导工作应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指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专业、兴趣与爱好,按自身发展的目标去选课,二是指导学生从需要补充知识、提高能力的角度去选课,三是指导学生从提升自己人文素养的角度去选课.学校和教师还应从课程的内容、特点、学习所需要的基础、目的和要求、开课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方向等多方面进行介绍,及时给学生提供全面的选课信息,以避免学生选课的盲目性.同时,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选择课程也应在培养方案中给出一定的指导意见,如要求理工类学生至少选修一到两门人文类课程,文科学生至少选修一到两门自然科学的课程.

3.3 教学内容讲究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修课老师务必有高度的责任心,把选修课和专业课同等看待.老师们在授课时既要突出学术性,更要讲究趣味性.在教学方式上尽量做到多样化,摸索同学们喜欢的授课方式.不同的课程可以采取不同的授课方式,努力培养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结语

大学选修课是一个独特的课程体系,它不但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还能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因此,学校和老师们都应该重新认识选修课,设置更为科学、合理而(下转第267页)(上接第144页)受学生欢迎的选修课程,让选修课真正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补充,个人能力提高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张端端.高职院校公共选修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济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6).

[2]叶晓菡.基于“需求分析”的高职院校选修课体系建设[J].金陵t望(教育),2012(1).

[责任编辑:汤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