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课堂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析

点赞:6551 浏览:2201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本文结合传统激励理论针对大学课堂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对课堂中学生的内环境――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外环境――课堂环境加以分析,对课堂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实施给出了指导性的建议.

关 键 词 :激励;大学;课堂;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

1. 问题的提出

课堂作为师生交流最普遍的时间和空间,是学生吸收新知识、更新旧观念的前沿阵地,是教师播种科学与文明的园地.课堂又是教师呼唤学生潜能的平台,是学生展示内心的乐园和张扬个性的场所.但现实中又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课堂的教学和学习观念有待更新.课堂教学不仅是课本内容的讲授与吸收.在教师的指导下,如何通过课堂教学在课堂内外让大学生自主参加科研活动,使课程学习过程渗入科学研究因素,从而促进大学生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掌握,这是现代大学课堂教学承待解决的课题.这也形成了中小学教学过程不具有的特殊性质.

其次,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比较薄弱.一方面,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多变的动态过程,每个教师在课前都不能完全预测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和突发情况;另一方面,制定教学计划并严格实施的过程中,对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的组织与控制则较难把握.

最后,教学方法方式的影响.迈克尔韦斯特讲过:“语言教师最有害的缺点和最流行的通病就是讲课过多.”实际上,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是“导演”,学生才是“演员”,优化的师生活动结构是教师为学生提供条件、创造环境、指明方向,放手让学生自动去“演戏”――看书预习、思考、想象,听课中的质疑、解决问题,积极调动大脑的功能区域.

2. 相关的激励理论及启示

2.1 双因素激励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于1966年提出的双因素理论将组织中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按其性质分为两类:一类是起调动积极性作用的“激励因素”,主要有成就、赏识、晋升、工作本身、发展前途和责任等六种;另一类是只能消除或减少不满意情绪的“保健因素”,主要有组织的政策与管理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的人际关系、与同级的人际关系、工资、职业保险、个人生活、劳动条件和职位等十种.此理论表明:一个组织为了保持员工的积极性,就应该注意保持或完善保健因素;为了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则应在激励因素方面多下功夫.只有二者兼备,才能全方位调动组织成员的积极性.

大学生的这一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发展,其智力发展进入高峰.辩证思维发展也日趋成熟,个性业已形成,导致了学生创造能力的大大提高,并为他们的学习由继承性过渡到创造性提供条件.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堂环境这一“保健”因素,设置一定的学习目标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手段形成“激励”因素,二者结合来就可以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以及课堂之外相关的自主科研活动.

2.2 期望激励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于1964年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的期望理论是一种研究需要与目标的规律的理论.该理论认为某一活动对某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它所能得到的结果,即全部预期价值乘以他认为达成该结果的期望概率.用公式表示为:M等于V×E.式中激发力量M的大小表明人们为达到设置的目标而努力的程度;效价V指达成目标后对于满足个人需要其价值的大小;期望值E指根据以往经验进行主观判断的一定行为能导致某种结果的概率.

据此,激励对象对目标的价值看得越大,估计实现的概率越高,则激发力量越大.这表明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达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兴趣,从而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大学生学习心理和课堂环境分析

3.1 大学生学习心理分析

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在大学阶段逐步成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开展的活动或发生的行为加以组织、协调与控制,使自己身心活动与周围现实发生相互作用.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表现出独立性的特点.他们能自觉产生动机、调节与支持目的、防止活动的任意改变、坚持实行预定的行动计划、能运用逻辑分析提高执行过程的知觉水平.这种稳定成熟的自我意识使得大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具有很强的自主能力.

如何在大学课堂开展学生自主学习探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0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大脑存在四个功能区域:感受区、贮存区、判断区和想象区.贮存只不过是人脑的一个区域的功能.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只强调了教师的主动教,而忽略了学生的主动学,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个贮存物体的仓库.与中学相比,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层次高、负担重,具有专业定向性;内容多样、复杂,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自由支配的余地大,具有更大的自主性.

大学课堂教学往往是提纲掣领式的,完成开章、明义、释疑、解惑,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任务有三分之二甚至更多一点的时间是留给学生自学的.大学教学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前沿性和探索性,而且内容比较深,比较广,比较新.大学教师讲课内容多,信息量大,进度快,当堂不能完全解决问题,课后要靠学生自己去钻研.学习时间的支配、学习计划的制定和学习潜能的发挥,都给大学生们留下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使大学生获得了更大的自由,从而使大学生的学习具有更强的自主性.心理学认为,发现和解决问题是大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善于把自己发现的、不易解决的问题通过实践或实际操作来解决,可以使一个大学生具备能发现和解决许多领域的问题的专长.大学生的学习既广泛又更加专门化.主、客观条件都容许他们在活动中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组织性和深刻性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提高.

3.2 学习课堂环境分析

一般可以把不恰当的课堂学习环境分为三种类型:刺激过少型、刺激过多型和绝对要求型.

(1)刺激过少型:这种课堂环境对学生几乎没有什么刺激.例如,教师单调的说教、很少的交流、呆板的教学方法,很难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兴趣.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使学生只能设法利用过去所获得的知识来应付新问题,新的能力很难建立.一旦这种状况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学生的学习领域就很难拓展.

(2)刺激过多型:这种课堂环境超越了学生的能力或者技能.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知识连续的提问、对学生听课状况过多的关注等,这种课堂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不是促进反而起着一种抑制作用.在这样的课堂学习环境里,虽然学生会产生学习的行为,但是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时学生为了适应这种被动的课堂环境会设法逃避强加给他的任务.


(3)绝对要求型:这种课堂环境就是采取强迫、绝对的教育方式,让学生长期处在过高过多的要求下,导致学生手足无措,不知道该从何下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的,所以当他们陷入完全被迫或力所不及的境地时,不仅无法学到新的能力,甚至连过去已掌握的技能也会变得不确定.

以上三种不恰当的学习课堂环境从反面告诉我们,爱护和保持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深入研究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和学习动机的课堂环境,这样才能期待学生发展出良好的学习能力.

4. 课堂教学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建议

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自主学习需要教师的不断激励,这种激励主要是精神激励.英国教育心理学家M.鲍门说过:“教师在课堂上犹如一个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声音、衣着、体态、语言以及静默来表演、传播或接受信息.”教师在向学生传播科学知识时,在情感思想方面对学生也有影响.所以一定要注意课堂上对学生精神情感方面的关注.对于课堂教学激励的实施,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4.1 设计适当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首要问题.一方面,教师应将教学目标看作学生探索的结果.教学目标对教师的课堂行为有指向作用.教师教学的重点已由传统教学重视结论的记忆,转向引导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发现、感悟、体验数学规律,进而学会应用.另一方面,教师应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细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课堂教学的动力系统.新课程倡导对教与学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基础上对教学目标深层次的开拓.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必须融合、渗透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喧宾夺主.

4.2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也是衡量学生智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论是问题导向还是方法导向,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里是发展他们的智力的关键.对于学生课堂学习激励的目的也正在于此.

(1)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思维是由问题引起的.在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的首要途径.可以鼓励学生提出疑难问题,或者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出思考题,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解答问题.

(2)指导学生应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思维过程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基本操作.教师要多做逻辑思维的示范,要抓住重点和问题的关键,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去解决问题,教师给予点拨和总结,使他们逐步自觉地应用逻辑思维方法,同时要及时地纠正和分析学生答问、答题中出现的逻辑错误.

(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水平.良好的思维品质,主要有: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的逻辑性与创造性等.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同他们言语的发展联系着的.教师要注意发挥言语示范作用,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5. 结语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人有自尊的需要,而实现自己的潜能是人的最高需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注意教学中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课堂学习情境,使学生都能不断实现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发展学生的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