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建构

点赞:12597 浏览:4835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目的 构建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影响主观幸福感潜变量的关系模型.方法 对417名大学贫困生进行量表测评,包括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国际大学调查》问卷.使用结构方程模型构建了潜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结果 外向、神经质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影响(权重分别为0.22、-0.45),精神质通过相似度检测变量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权重为-0.24).结构方程分析表明,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女生更大(男生权重分别为-0.19、-0.28,女生权重分别为-0.10、-0.19).结论 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得到结构方程模型的有力支持.

【关 键 词 】 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结构方程模型;人格特质;相似度检测变量

Developing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for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Yu Xinxin, Zheng Xue. Department of Psychology,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1,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build the relationship model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for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Methods 417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were surveyed with EPQ-RSC, Happiness Scale of International College Survey Questionnaire, a relationship model was set up by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Results Extrersion and neurotici had significant direct influence on SWB (the regression weight were 0.22, -0.45), psychotici had indirect effect on SWB (the regression weight was -0.24), which through the intermediary from oppress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alysis showed that passive cognition, oppression of females had less direct impact on SWB than that of males (the regression weight of females were -0.10, -0.19, the regression weight of males were -0.19, -0.28). Conclusion The important effect of personality trait, criterion of life satiaction estimation, mentally tropi on SWB was further supported in this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

【Key words】 Impoverished undergraduates, Subjective well-being, Structure equation modeling, Personality trait, Mediator

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指个体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Diener(1994)等认为主观幸福感主要包括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1].在西方SWB研究的早期描述阶段,主要探讨了人口学变量和环境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2,3].研究者们考察了SWB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发现,人格特质是SWB最稳定、最有影响力的预测指标[4].Gilovich等人发现,内部体验极大地影响着个体的心理判断[5].郑雪等人的跨文化研究表明个体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等社会心理取向会导致更多的消极情感[6].众多的研究分别探讨了不同的变量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但多个影响因素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尚未明晰,精神质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仍有待于深入探究.本文拟以大学贫困生为研究对象,探讨贫困生的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为构建贫困生精神扶助体系,提高贫困生精神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西某高师院校417名贫困生作为观察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贫困生指月生活费低于150元的学生.其中男153名,女264名,年龄18~22岁,平均20.6±0.6岁.

1.2 研究工具

1.2.1 采用Diener等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问卷(分A卷和B卷) 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7,8].选取的内容包括:①个人基本资料,年龄、性别等.②一般生活满意度(LS)问卷,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3.包含5个题目,1~7级评分制(统计时换算为9分量表的分数).③积极情感(PA)问卷,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1.包含6个题目,1~9级评分制.④消极情感(NA)问卷,其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78.包含8个题目,1~9级评分制(统计时该维度反向记分).在一般生活满意度问卷各条目上得分越高表明该项的满意程度越高,在积极情感问卷各条目上得分越高,表明该种积极情感体验得越多,在消极情感问卷各条目上得分越高,表明该种消极情感体验得越少.⑤测查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的问卷,其中包括自我体验、外在准则两个维度,其一致性信度分别是0.74、0.83.⑥测查社会心理取向消极认知、压抑倾向的问卷,其一致性信度为0.75.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采用的是随机把A卷和B卷发给被试的方法.

1.2.2 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 EPQ-RSC由钱铭怡等修订[9],共包括神经质(Neurotici,简称N)、外向(Extrersion,简称E)、精神质(Psychotici,简称P)和“测谎”(Lie,简称L)4个分量表,共48个项目.

1.3 方法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以不记名方式将问卷发给学生填答,完成后当场统一收回,剔除无效问卷,把数据输入计算机,用统计软件包SPSS 11.5和LISREL 8.7进行统计分析,进行了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

2.结 果

2.1 相关分析 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SWB间的相关情况见表1.

从表1可见,外向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正相关,与消极情感负相关;神经质与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主观幸福感负相关,而与消极情感正相关.这与国外研究[10]结果一致.主观幸福感及其3个成分均与精神质不相关.精神质与外在准则、压抑倾向有显著相关,外向与自我体验有显著相关,神经质与自我体验、外在准则、消极认知、压抑倾向有显著相关.自我体验与压抑倾向和消极情感有显著相关.消极认知与压抑倾向和消极情感有显著相关,压抑倾向和消极情感、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相关.外在准则与社会心理取向、主观幸福感及其各维度都不存在显著相关.这些结果为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2.2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在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时,人格特质作为外生潜变量(exogenous latent variable),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主观幸福感作为内生潜变量(endogenous latent variable),显变量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消极情感作为内生潜变量主观幸福感的内生标识(exogenous indicators).

本研究采用了Joreskog和Sorbom建议的模型设定策略,即事先设定多个模型进行评价,通过模型比较得到一个可以接受的相对有效和节俭的模型[11].根据结构方程模型的构建思路,在模型设定中提出以下检测设:①人格是预测主观幸福感的有力变量,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②人格作为一个较深层次的因素,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做结构方程分析时只考虑自我体验这一维度)、社会心理取向可能在人格与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部分相似度检测的作用,而精神质可能是完全通过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的相似度检测作用而对主观幸福感起作用;③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根据以上的理论考虑,本研究设定了4个相互竞争的模型.模型1:人格特质既可直接预测SWB,人格特质也可通过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间接影响SWB,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对主观幸福感有直接的影响,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互为相似度检测对主观幸福感产生效应.外源变量间均有相关.模型2:此模型与模型1一样,但外源变量间均无相关.模型3:此模型与模型1一样,但人格特质直接预测SWB,不通过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间接影响SWB.模型4:此模型与模型3一样,但外源变量间均无相关.在模型拟合中我们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估计.4个模型的拟合结果见表2.

表2的结果表明,模型1的各项指数拟合得最好.不过,检视模型1中各变量间的关系,发现外向到消极认知、压抑倾向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17(t等于-0.529)和0.061(t等于0.686),神经质到消极认知的路径系数0.047(t等于1.053),精神质到自我体验、消极认知和主观幸福感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087(t等于-0.462)、-0.077(t等于-0.850)和-0.018(t等于-0.164),都远未达到显著水平,为简约模型,逐步删除这些路径,得到如下模型.

经简化后的相似度检测模型各项指标为:χ2/df为1.64,RMSEA为0.0413,NFI为0.912,NNFI为0.922,CFI为0.936,GFI为0.941,模型拟合得比较理想.

进一步分解各变量对SWB的效应,发现神经质对SWB具有最强的负效应(总体效应为-0.56,其中直接效应为-0.45,通过外向、自我体验、压抑倾向的间接效应为-0.11).外向对SWB具有正的预测力(总体效应为0.18,其中直接效应为0.22,通过神经质、自我体验、压抑倾向的间接效应为-0.04).精神质对SWB没有直接预测效应,是通过压抑倾向的完全相似度检测对SWB产生影响,其相似度检测效应值为-0.24.消极认知和压抑倾向对SWB具有直接影响,其效应值分别为-0.13和-0.26.自我体验对SWB没有直接影响,是通过压抑倾向的完全相似度检测对SWB产生间接影响,其效应值为0.08.

为了检验上述相似度检测模型中的路径系数是否有性别差异,我们首先用相似度检测模型分别拟合男生和女生的数据,用MO-1表示男生单独估计的模型,MO-2表示女生单独估计的模型.然后将两个模型整合成多组模型,并依次增加参数相等的设定,增加的顺序参见侯杰泰、温忠麟和成子娟(2004)[12].经检验,MO-1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为1.32,RMSEA为0.0408,NFI为0.922,NNFI为0.924,CFI为0.938,GFI为0.931;MO-2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df为1.27,RMSEA为0.0411,NFI为0.932,NNFI为0.944,CFI为0.928,GFI为0.929.各拟合指数表明上述两个模型拟合得比较理想,说明对于男女生来说,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模型是相同的.多组模型中路径系数等同检验表明,男、女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P<0.05),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女生更大,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分别是-0.19、-0.28,女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作用分别是-0.10、-0.19.

3.讨 论

3.1 大学贫困生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跨文化研究表明,外向和神经质与幸福感的相关模式在不同国家之间具有一致性,幸福感与外向正相关,与神经质负相关[13].我们以大学贫困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人格特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也得到了与国内大学生研究一致的结论[14,15].SWB的气质倾向理论认为,这主要是由SWB的气质属性所决定的.Watson和Clark(1997)也提出,神经质和外向的个体分别对体验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存在气质易感性[18].以往的研究发现,精神质对主观幸福感没有直接的影响,精神质维度与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被人们所忽略.本研究发现,精神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是通过压抑倾向这一相似度检测变量起作用的.精神质的特点是冷酷无情、不关心他人,也就意味着较低的社会兴趣和较差的人际关系,因此,精神质的个体有较多的压抑倾向,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消极情感体验,从而产生较少的主观幸福感.精神质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可能还有更多的其他相似度检测变量,这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2 大学贫困生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社会心理取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本研究发现,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的负效应,而自我体验通过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的影响.在进行生活满意度判断时,采用自我体验判断标准的个体产生较少的压抑倾向,主观幸福感水平更高.我们认为这与幸福感本身的特性有关.幸福感是个体现象,是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一种主观判断和感受,因此,依据自我体验进行判断比依据外在准则进行判断更容易产生满足感,提高幸福感水平.贫困生经历的生活压力事件较多,物质生活质量比普通学生低,贫困生存在更多的自卑心理和消极的认知,在社会交往情境中,他们经常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向别人谈论和表露个人幸福,这样的社会心理取向使他们减少了积极情感,增加消极情感,心情抑郁,谨小慎微,从而降低其幸福感水平.

3.3 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表明,外向和神经质既可对主观幸福感产生直接效应,又可通过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和社会心理取向等相似度检测变量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效应.这表明幸福感既受稳定的人格特质影响,同时也受到个体的认知和心理取向的制约,积极的认知和乐观的生活态度能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提高主观幸福感水平.性别比较的多组模型分析表明,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女生更大.我们认为这与男女性别角色的自我期待和社会期待有关.社会对男性的性别角色期待更高,而且在建立家庭时对男性的角色期待也比女性高,因此,男性贫困生在面临当前和未来的生活时会比女性贫困生产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更容易导致压抑倾向和消极的认知,这种心理取向对男性贫困生的幸福感产生更大的影响.

大学贫困生主观幸福感与其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建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幸福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4.结 论

本研究以大学贫困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方程建模,考察了人格特质、生活满意度判断标准和社会心理取向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发现外向和神经质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预测变量,精神质通过压抑倾向完全相似度检测对主观幸福感产生间接影响.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产生直接的影响,并作为外向和神经质影响主观幸福感的相似度检测变量发挥作用.男生的消极认知、压抑倾向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比女生更大.

5.参考文献

[1]Diener E. Assessing subjective well-being: Progress and opportunities. Social Indicators Research,1994,31:103-157

[2]Diener E. Subjective Emotional Well-Being.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2002,53:139-56

[3]Campbell A. Subjective measures of well-being.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6,31:117-124

[4]DeNeve KM, Cooper H. The happy personality: A meta analysis of 137 personality trait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8,124:197-229

[5]Gilovich T, Sitsky K, Medec VH. The illusion of transparency: Biased assesent of others' ability to read one' s emotional stat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5:332-346

[6]郑雪,严标宾,邱林,等.幸福心理学.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137-146

[7]Diener E. Sub, EM. Culture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M). Cambridge, MA: MIT Press,2000

[8]邱林,郑雪.大学生生活满意度判断的文化差异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1):66-71

[9]钱铭怡,武国城,朱荣春,等.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的修订.心理学报,2000,32(3):317-323

[10]McCrae RR, Costa PT. Adding liebeund arbeit: The full five factor model and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1991,17:227-232

[11]Joreskog KG, Sorbom D. LISREL 8: User' s reference guide. Chicago, IL: Scientific Software Internationa1,1996

[12]侯杰泰,温忠麟,成子娟.结构方程模型及其应用.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4,7

[13]Francis LJ. Happiness is a thing called stable extrersion: A further exam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xford Happiness Inventory and Eysenck' s dimensional model of personality and goals.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1999,26:5-11

[14]程俊卫.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格特征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2):144-147

[15]邱林,郑雪.主观幸福感的结构及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应用心理学,2005,11(4):330-335


[16]Watson D, Clark LA. Extrersion and its positive emotional core. In: Hogan R, Johnson J, Briggs S, eds.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psychology. San Diego: Academic Press,1997:767-793

(收稿时间:200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