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理与实践(一)

点赞:21678 浏览:957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素质导师制是武昌理工学院为推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而创建的一种新型育人机制,素质导师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素质导师班级管理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大学生能否成人、成才和成功.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是对传统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丰富和发展,是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在班级管理中的深化与落实,其核心内容为大学班级管理要以素质导师引导为主,以学生自主参与为根本,并将素质导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相结合.

关 键 词 :素质导师制;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大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管理作为学校管理的最基层,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载体.素质导师制是武昌理工学院为推行成功素质教育理念而创建的一种新型育人机制.素质导师是保障学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实施的重要力量,是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人生导师.如何将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在班级管理中深化与落实,对于做好学校班级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大学班级管理和建设,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能力的要求;也为了进一步践行学校“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深化学校“素质导师制”.笔者在充分吸收传统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构建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力图通过该模式的运用,具体落实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使班级管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成人、成才、成功.

一、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

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指的是大学班级管理以导为主、以参为本、导参结合,即以素质导师引导为主,以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为根本,并将素质导师引导和学生自主参与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班级管理模式.具体来说,在班级管理中素质导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角色定位由“管”变“导”,导主要包括五导即:观念引导、品格引导、知识引导、能力引导、方法引导;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服从”为“主动参与”,使其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参”主要包括九参:即学生自主参与班级德育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学风管理、班风管理、心理管理、宿舍管理、文化管理、考核管理;导参结合贯穿班级管理全过程,主要指素质导师引导全班同学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

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就是要形成和强化“以素质导师加强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管理、师生齐抓共管”的班级管理新模式,“五导”解决了素质导师对班级学生引导什么、怎样进行引导的问题,“九参”解决了班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参与什么、怎样参与班级管理的问题,“导参结合”实现了教育与管理、教师与学生的统一,保障了班级管理的高效开展.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是对学校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和素质导师制的进一步贯彻和践行,是对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在班级管理中的探索与落实,是对传统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丰富和发展.

二、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缘起

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大学班级管理需要紧跟时怎么发表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需要及时调整和更新管理模式.本研究立足于大学班级管理的实际,借鉴管理学、组织行为学中的人本管理理论、个性管理理论和参与式管理理论,在充分吸收和借鉴传统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将成功素质教育理念和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具体化到班级管理,提出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新模式,试图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改善大学班级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一)质量与挑战——源自发展要求

大学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快速推进到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日渐引起各界广泛关注,教育质量已成为大学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强化学校管理.为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大学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保障教育质量的政策与措施,其中特别强调要加强学校管理,提高大学管理的质量.大学班级是大学进行教学和管理的基本单位,班集体作为一种客观组织形式,它既是教育教学量的主体,同时也是学生获取知识、全面发展的重要组织载体.班级管理是大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其他各项工作的切入点和落脚点.要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必须重视和加强大学班级管理工作.为适应高等教育和大学管理质量提高的新要求,大学班级管理需要紧跟时怎么发表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由一元走向多元社会,由工业社会走向信息社会,由相对封闭的社会走向更加开放的社会.在社会深刻变革的背景下,身处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深受影响.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个性强,学生成分复杂化,他们在思想意识、社会角色、组织归属等方面也都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观念变革与行为变化.高等教育大众化使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在不断扩大,大学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再加上信息化、网络化以及大学学分制的影响,大学学生管理面临管理难度加大、管理对象分散、管理内容复杂等一系列问题.大学班级管理应及时调整其管理模式来应对挑战.

(二)困惑与反思——源自工作实践

对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相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和思考,缘起于笔者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如何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提高班级管理的成效,进而通过班级管理育人培养更多成功人才,是笔者工作之中一直在困惑和反思的问题.一直以来,学者们在理论上对班级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学生工作者们在实践中也高度重视班级管理工作.然而,大学班级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班级管理目标缺乏明确性、班级管理主体和对象定位不清、班级公正和原则没有放在优先地位、班级缺乏很强的凝聚力、缺乏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班级缺乏和谐的竞争氛围、学生班集体荣誉感不强等.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班级管理?其中理论上和实践上强化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研究尤为重要.因为,采取何种班级管理模式直接影响到大学班级管理的顺利开展及实效.在大学班级管理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大学班级管理模式,学者们对此也作了大量理论研究工作.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大学班级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大学班级管理需要紧跟时怎么发表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因此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大学班级管理和建设,提升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能力的要求,切实提高大学班级管理的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就必须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升华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经验,研究和探索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适应新时期教育、社会和大学发展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 (三)深化与突破——源自认知拓展

一直以来,学生工作者们和学者们对班级管理的内涵、目的、功能、内容、原则、方法等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对于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还比较少;同时,对于大学班级管理改革的研究,也很少有学者从管理模式的角度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作为大学班级管理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至关重要,加强对它的研究是对大学班级管理研究的深化与突破,有助于丰富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论研究.

加强大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努力构建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也是对本校“成功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践行深化,成功素质教育致力于培养专业素质扎实、非专业素质过硬、个性特长突出的成功人才,通过全面培养学生的观念、品格、知识、能力、方法五大体系素质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开发,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本项目进行的大学班级管理研究是在管理育人的理念指导下开展的,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提升大学生的成功素质,如何培育更多成功学子.

加强大学班级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努力构建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也是对我校“素质导师制”理论与实践的进一步丰富和突破,素质导师制是以素质导师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成功素质为目标,以非专业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新型育人机制.素质导师的角色由“管”变“导”,其工作职责可以概括为“五导一管”,五导,指导观念、导品格、导知识、导能力、导方法;一管,指班级日常管理.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的研究是对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具体落实的进一步探索.

三、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提出的依据

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是以“以生为本”为理念,以管理育人为依据,以学生成人成才为宗旨,在学校“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和素质导师制具体指导下,以探索和深化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落实为直接目的,充分吸收国内外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提出和实施的依据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以人本管理和参与式管理为理论依据

人本管理是以人为导向的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要求管理必须肯定人的主体地位,从人出发,以人为核心,尊重人,关心人,塑造人,充分调动和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以人本管理理论为根本理论基础,以促进学生成才发展为目标,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展;尊重学生差异,注重发展学生个性,始终把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以学生为班级管理的主体,努力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的能力.

《教育管理大词典》对参与式管理的定义是:它是指在学校管理过程中,不是把下属或学生作为消极的被动的管理客体,而是作为自觉的,能动的主体.在参与式管理中,组织成员能够积极主动地融入集体管理中,参与设定目标、参与制定决策、参与解决问题、参与变革.运用在平等自由的组织气氛中谋求组织和个人利益的最大发展.只有参与式管理方法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管理,才能正确地为组织设定目标和有效地达到目标.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以参与式管理为直接理论依据,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大学生的聪明才智,引导大学生自觉参与班级管理,提高班级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理与实践(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班级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是顺应班级管理理念转换的客观要求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班级管理理解为——以管教为主,教师管教多少,学生就学会多少;班主任任怎样管教,学生就怎样学习,这种班级管理关系甚至曾被视为天经地义、不可移易的班级管理规律,而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以“管理主义”为特征的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和局限性日益显露出来.现代班级管理理念坚持以“以学生为本”,强调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尊重学生思想,尊重学生的参与权利,要主动怎么写作学生,把管理寓于怎么写作中,通过怎么写作引导实现管理目的;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引导者,强调“管”最终是为了“不管”,要努力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自立自理能力,使学生自主发展、全面发展、生动活泼地发展.

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实现了“以管教为主”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转换,摒弃过去班级管理以教师的管教为主,突出大学教育的真正主体、最终受益人——大学生的核心地位,从关注“教师”向关注“学生”转移,强调大学班级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要求素质导师转变角色,注重对班级学生的引导,充分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提升和发展,进而使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长、成才、成功.

(三)是克服传统班级管理弊端的内在要求

总体来说,传统班级管理基本上呈现“管理主义"倾向,控制和服从是传统班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形成和维持良好的班级纪律是班级管理的中心任务.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班级管理总体上以班主任的控制为特征,班级的一切事务基本上都由班主任控制和操纵,学生只需要听话和服从就可以了,学生干部的任务就是传达和执行班主任的指示和安排.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片面强调控制和服从,强调对学生的管制,强调班主任的绝对权威,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过分地寻求管理的技术和程式;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管理的程度低,在实践中造成了许多弊端.极大抑制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阻碍了大学生独立人格的形成,强化了大学生的等级意识,异化了班级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加剧了大学生个体之间的分化,导致了学生集体意识的缺失以及其他素质的不足,使班级丰富的育人价值不能充分发挥,使大学生难以获得全面的发展.

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以学生为本,以满足学生发展为目的,以造就成功人才为宗旨,把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为班级管理的重点,从强调统一规格、整齐划一标准化培育向注重个性、注重全面发展的“量体裁衣式”个性化培养转变;确立学生在班级中主体地位,把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班级管理的关键,发扬学生在班级自我管理中的主人翁精神,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确保学生持久发展;引导班级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把以班主任为中心的班级教育、管理转变为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从自上而下的指令发布、被动执行的集中式管理向多元的全员参与、师生互动协作的化建设转变.班级管理的实质变为尽可能的开发学生潜质,促进学生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实施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是克服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弊端的内在要求,有利于解决我国大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四)是做好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的现实要求

新时期作为大学班级管理的主体对象的大学生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管理后勤化都给大学班级管理带来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大学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班级管理工作的目标是培养个性特长突出且全面发展的创新人才.为此,新时期班级管理务必使班主任改变观念,转换自己的角色,淡化“管理者”意识,避免“放任自流”做法,加强引导、疏导.同时要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创新性人才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是大学不可推卸的使命,在管理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班级管理中体现出主人翁的地位,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互相合作,学会独立工作,学会创新工作,使学生的才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挥.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强调大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在参与班级管理过程中大学生就能提高其管理能力、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协调能力等,培养其集体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其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非专业素质;同时充分发挥思想教育工作者的组织、引导作用,在个体教育、班级教育、社会教育诸方面全方位拓展,是着眼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探索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

四、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的探索意义

进一步总结、提炼和升华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经验,研究和探索符合现代管理学理念,适应新时期教育、社会和大学发展特征的班级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一)理论意义

新时期大学班级管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大学班级管理需要紧跟时怎么发表展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需要及时调整管理模式.在教育领域中对班级管理的研究已经呈现多元视角的态势,大学班级管理中也开始借鉴管理学中的自主管理、人本管理、参与式管理等管理理论,开始跨学科的研究.大学“导参式”班级管理模式是对传统大学班级管理模式的丰富和发展,是对大学班级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本研究在理论上运用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对现有的大学班级理论进行总结和创新,对大学 “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的内涵、功能、原则、方法、长效机制等进行分析,力图在理论上对大学班级管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进一步丰富我国大学班级管理理论研究.


(二)现实意义

1. 通过大学“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大学生成功素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在发生变化,不再仅是培养专业知识人才而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需要在各方面为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创造机会.“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应用为班级成员提供参与班级管理的平台和途径,在参与管理过程中同学能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怎么写作的能力,能提高自身组织、协调、沟通、表达、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

2. 通过大学“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提高班级管理效率.大学“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班级管理,注重发挥班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提升班级凝聚力,形成班级团队,造就自我管理团队.他们作为同学中的一员,更了解同学的需要,能更好的为同学怎么写作,这样也减轻了素质导师的工作负担,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3. 通过大学“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的应用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它包括校园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这种物化形态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大学“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要求班级成员之间形成很强的凝聚力,对班级文化有认同感,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良好的班风和学风可以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4. 通过大学“导参式” 班级管理模式研究进一步贯彻本校成功素质教育办学理念,进一步深化我校素质导师制理论与实践,进一步落实我校素质导师“五导一管”工作职责,提高素质导师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境界,培养更多的成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