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困境应对措施

点赞:7330 浏览:223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首先论述了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其次对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面临的困难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未明确,高职高专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冷眼相看,高职高专的大学语文老师不愿意教大学语文,僵化的考试制度使得大学语文教学雪上加霜等是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所面临的难题.最后,对如何排除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所面临的障碍,指出了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大学语文“正名”,各民办职业技术学院要重视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考核评价方式,限制班级人数等应对措施.

关 键 词 : 民办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语文 课程

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及面临的困境

(一)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的必要性

汉语是中华儿女的母语,记录汉语的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母语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是古代的诗文典籍.在未来的世界文化格局中,汉语言以及其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新文化将占有越来越大的比重.大学语文课就是以汉字书写、汉语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文学作品讲读等为内容的课程教育资源,但该课程当下处境却很尴尬.过去,不少老一辈优秀的语文教师,甚至特级教师,学历并不高.很多从事理工科方面的老专家,语文功底也都非常好.而现在,年轻一辈却大多无视母语经典文化教育的传统,这不仅影响了国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水平,而且影响了其人文素养、文明水平.很多学生数理化不好或学术论文难以达意,也和语文基础知识不过关、理解与表达失范有很大关系.因为语文学科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是学好各科知识的工具.“多读多写”是我国母语学习的传统方法,即便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也需要有起码的课时保证.中小学语文学科的课时数从上世纪五十年始是逐渐减少的.目前,义务教育阶段九年的语文课时数差不多只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小学六年语文总课时数的三分之二.可见,四十几年前母语教育比现在要受重视得多.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的情况普遍更不乐观,亟待改变.而面对网络语言和疯狂英语的冲击,汉语式微的形势日益明显.一方面,网络语言大面积流行,威胁语言生态并非危言耸听.由于拼音和拆字输入法导致民办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提笔忘字”成为常态,如何提高汉字笔画、结构、布局方面的规范书写程度成为问题.一些学生阅读与作文的兴趣全无,积累词句、模仿技法、领悟文眼、修养心性更是无从谈起.汉语表达的笨拙慢慢生成为情感表达的惰性与无奈,心理的冷漠与疏远.另一方而,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不断向强势扩展,使汉语言的存在空间越来越少.互联网上使用的英语语言占80%以上,联合国的各种场合95%使用英语,国际贸易活动中100%使用英语.非华裔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的人虽然正快速增加,但相对人数还是很少.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口约4.56亿,而全球学习英语的人口已经超过10亿.其中,中国有4亿多人接受英语教育,超过英美两国人口总数.进入21世纪第一个十年,我国民办或者公办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按日前适龄人口毛入学率25%计算,相当多的民办或者公办高等职业院校的大学生将成为传承母语的主力军,大学语文课肩负的使命显得越来越重要.在民办或者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专业知识的获取肯定与未来的职业有不可分割的联系,问题的实质在于知识的思想基础和精神价值应在知识的传递中,而不是被忽略和丢失,技能的教学不应变成纯粹的获利的途径,进而失去了太多的原本附着在教育本身的种种期盼.打破工具理性的教育态度,在专业教育领域中,渗透对科学理性的探索与追求,便寄寓在大学语文这类课程的肩头.只要还是教育,其本身就是人文精神活动,一切知识的深处总是思想和智慧.具有文化自觉的个人,作为家庭成员,作为企业员工,作为公民,都是自己和别人的大幸.

(二)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1.大学语文课程的地位未明确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学语文被定为基础性的公共课,因为不是必修课,所以尽管部分高校开设了,但课程开设得并不理想.截止1996年全国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仅有60多所,随后几年又有一些高校增设了大学语文课,但尚有为数不少的各类全日制高校,或者因课程地位未明确,或者因师资力量不足,或者由于教师编制无保证,至今没有开设过这门课程.在理工农医等系科,至今未开设或开得残缺不全的估计尚有半数左右.由于该课程并不能代表学校的专业优势,所以学校在师资建设、教学研究方面都不予重视.最近几年来由于素质教育的提倡,开设大学语文的高校增多了,但课程设置并没有得到保障.表现为开开停停,一会必修,一会选修,一会限选,有时甚至被取消,课时多少不定,总之随意性较大.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学生人数激增,使本来就紧缺的大学语文师资更加紧张.在视科研为生命的今天,又有几所高校愿意花力气来引进大学语文的师资呢大学语文课程的命运可想而知了.

2.高职高专学生对大学语文课冷眼相看

在文学被边缘化的今天,大学生群体(曾被认为是社会中最理想的文学部落)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他们年轻、浪漫,本应承载文学的希望,但残酷的社会现实却迫使他们不得不走向世俗.大学生们普遍认为:最重要的是专业课,其次是英语、计算机,再次就是各种各样的实用证书了,因为这些跟学生的就业或考研密切相关.“大学语文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我们的学生在毕业的时候,对他们的外语水平有一定的要求,但他们的汉语水平如何,就没人管了.”这句话说起来有点荒唐,却是事实.有的学生说,我们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学语文,学得够多的了,为什么到了大学还要学呢这反映了部分学生对语文的一种审美疲劳.经常有学生问:“老师,学大学语文有什么用”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追求学习立竿见影的一种普遍心态,跟整个社会日趋浮躁有密切关系.学生戏称大学语文是“高四语文”,也反映了学生对教材及大学语文教学的不认可.

3.高职高专的中文老师不愿意教大学语文 现在,高校许多中文老师不愿意教大学语文课.这倒不是说老师们不爱岗敬业,而是因为高校教学体制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使得老师们不愿教大学语文.大学语文不是独立的学科,它连一级、二级学科也不是,缺乏学科支撑,教大学语文的老师自然就失去了研究方向,不但在科研上难获支持,晋升职称更是困难重重(一个没有研究方向的大学老师如何评职称).再加上大学语文老师基本上都是兼任,他们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又有谁愿意用心地从事大学语文的教学研究呢即使有一些大学语文师资编制的老师,也因为教学和科研不能结合而不安心从教,随时准备“跳槽”.以致越来越多的优秀语文教师纷纷远离大学语文的讲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学生不愿意学,不少优秀老师不愿教大学语文,许多学校只好派刚参加工作的青年老师去上课,而“过渡”几年后,这批老师也迫不及待地纷纷转岗.大学语文教学的研究也只能浅尝辄止,大学语文课就更难吸引学生了.

4.僵化的考试制度使得大学语文教学雪上加霜

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高校的考试制度基本上是高中考试制度的延续,其导向功能发生偏差,考试制度存在许多弊端.高校考试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更充分地发挥其双向反馈功能,既要反馈学生所学,也要反馈教师所教.而日前大学基本上实行一次性考试,在反馈方面流于形式.现行考试只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忽视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和创造力的培养,未能与时俱进,不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考试形式单一,内容陈腐,客观题比重过大,只重分数不重能力,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创造精神.同时,这种僵化的考试制度也束缚了教师的手脚.各高校关于试卷、参、评分标准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得违反.这些规定对于大部分理工科专业可能适用,但对于人文性极强的大学语文来说未免太机械了.无奈,在有限的课时内,老师们也只好考什么就教什么,懒得搞什么教学创新.那些仅善于死记硬背课堂笔记的学生得到了高分,学生成了平庸的“复印机”.

二、解决民办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大学语文困难的应对措施

(一)首先,教育主管部门要为大学语文“正名”.

孔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正名”是要将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从基础性的公共课上升为公共必修课,这将是一个关键性的转变.课程的地位往往与学科发展方向和具体内容安排等密切相关.大学语文至今未被确认为公共必修课,也就丧失了在高校教育中的话语权.就其自身来说,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研究等具体工作也就没有一个支撑点和生长点.一直以来,大学语文的尴尬地位跟这点很有关系:没有或缺少师资,可以不开或少开,专业课排不过来时,也可以停开甚至干脆取消,可以把它开成选修课,让学生去选.在整个社会日益功利化的今天,又有多少学生愿选修大学语文呢校方受到质问的时候会说:“上面没说大学语文是必修课呀!”纵观世界各国,没有一个国家不重视本国的母语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如此,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12日为“国际母语日”.大学语文是母语教学的核心课程,而母语教育是公民的终身教育.在高校里大学语文连公共必修课的地位都不能得到的话,教育体制的某些方面就值得反思了.今天的大学生真的不需要母语教育了吗情况恰恰相反.“近一个时期以来,报刊上不时出现诸如‘大一学生写申请,百字错了一十八’、‘汉语比赛留学生夺魁’等让国人大跌眼镜的报道.”又例如,上海一高校要求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要进行一次‘中国语文’水平考试.考试的结果是博士生不如硕士生,硕士生不如本科生,学位越高汉语水平越低.该校出版社审读过一本留美博士生写作的毕业论文,这位博士生是去美国学新闻的,这本近二十万字的专著,真是让人看不下去,让编辑伤脑筋,文章文理不通,无内在的逻辑联系,东拼西凑,达不到出版要求.如果她在国内扎扎实实地学新闻也许不会落到这种水平.另外,我们还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把大学语文建设成一个“语文教育”一级学科(具体名称可商),在有条件的高校逐步建立该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培养部分宽口径的教学、研究及应用人才,创办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机构和专门刊物,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语文”的学科地位.

民办职业院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面临的困境应对措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其次,各民办职业技术学院要重视大学语文师资队伍建设.


没有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师资,就没有高水平的大学语文教育.大学语文的师资队伍不稳定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其原因在上文已经分析,不再赘述.教育行政主管要在全国建立若干大学语文师资培训地,不定期进行交流和培训.各高校要配备一批专职的大学语文教师,为鼓励他们从事大学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要从教学、科研、办公设备等方面给予公平的保障和支持,激发他们创新的热情,增强他们的成就感.尤其在职称评定方面,设立“语文教育”研究方向,鼓励大学语文教师在这方面做出终身的贡献.鼓励他们参加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支持他们参加大学语文师资培训,让大学语文老师不断地用先进的教育技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来武装自己,促进大学语文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三)再次,改革现有的考试制度和考核评价方式.

考试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鼓励创新的、富有活力的考试制度有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造就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而不科学、不合理、束缚学生思想的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扼杀学生的智慧和创造力.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丝毫不低于教学过程本身,甚至更加重要,它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教学日标的能否实现.应加快考试改革,树立科学的考试观念,明确考试日标,丰富考试形式,更新考试内容,改进考试评价标准,使考试与学习全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目前各高校大语的考核方式大同小异,选修课写一篇小论文,必修课是一次性考试.写小论文难以避免学生抄袭,以一次考试来评判大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和实际能力更是有失科学和公正,反过来还会严重影响大学语文的教学.我们认为,对学生的考评,应该以能力测试为主,以对知识掌握的测试为辅,并提高平时考核和作业成绩在学生总成绩中的比例.考核采用口试与笔试结合,课堂内与课外结合,闭卷与开卷结合,论文与答辩结合等形式,认真考查学生的全面表现.比如平时作业有成绩,课堂讨论发言有记录,课外征文、演讲比赛等获奖要加分,鼓励在报刊上发表文章,避免仅凭一张试卷定成绩,力求客观公正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另外,为了使大学语文课真正达到提高大学生中国语言文学水平、提高人文素质的目的,我们认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借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经验,尝试举行大学生汉语水平等级考试.

(四)最后,还要限制班级人数.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班级人数超过一定规模(理想人数应在60人左右),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随着高校扩招,各高校师资都十分紧张,绝大多数高校公共课的班级人数均在100人以上(英语除外),最大的班级甚至达到140多人!教师点名都要花上十几分钟,学生也都难以认全.大师级的名人之所以能吸引几百个学生的注意,是因为他们只是偶尔来做一个短暂的讲座,而老师却是要长期与学生一起学习、生活,面对这样大的班级,其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我国目前正处在改革的攻坚时期,高教改革也在不断地向纵深发展.在有识之士的努力下,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更是如火如荼地进行.光是大学语文教材就已经出版了上百部之多,呈现出百花齐放、方兴未艾的局面,己经形成上海、北京、南京、武汉四大语文教育改革研究中心.这些教材都各有优点,各有长处,形成了多元互补、相互竞争的格局,相信不久的将来,更优秀的大学语文教材将会出现.其次,关于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讨论也非常充分,学者们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我们应该取长补短.但直到今天,唯独大学语文课程被边缘化的现象并没有改变,笔者认为,为大学语文“正名”是非常关键的.大学语文有了公共必修课的地位,才能在课时上得到保证,在学科建设和教材研究等方面获得充分的重视,教师的积极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其他方面的改革才能顺利地推进.一直为大学语文学科建设和教学研究而努力的同仁们才会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