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大学专业选报

点赞:17027 浏览:7246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每年升入大学的人数与年俱增,但是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由于不了解自己和自己当初所选择的专业,选择与自身不匹配的专业,导致在大学不能专心学习和提升自我,从而浪费宝贵的大学时光.本文从中学生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选报的角度,分析了如何让中学生认识自己,认识大学专业.

关 键 词 :中学生 职业规划 高考志愿 大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3.077

1.引言

职业规划是指客观认识自己的兴趣、能力、个性和价值观,[1]在对个人的内部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种职业的需求趋势以及关键的成功因素,确定自己的事业发展目标,并制定相应的教育和工作行动计划,以获取最大程度的事业成功,而高考志愿是指考生所选报的大学院校和大学专业,是考生的志向、愿望、爱好、个性和能力等因素的综合反映.

能否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适合自己的专业将直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发展和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通过对全国31个地区175所普通高校47000余名2007级大一新生及其中536名大二学生的一次调查显示,当前我国大学生的专业满意度不高.大学,是一个自我督促、自我学习、自我进步的平台,学生对专业不满将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前途一片迷茫,从而放任自己,没有目的、没有规划,错失一次增强自己能力和优势的机会.所以,对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选报的指导,让中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大学专业,减少对所选专业的不满,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势在必行[2,3].

2.中学生高考志愿,专业选择的现状

2.1 学生自己缺乏正确的职业规划,盲目选择

考入大学,选择一个好的专业是每个高考学子以及父母们的梦想.每到高考成绩公布,那些高考生们和他们的父母为填报志愿之事忙得不可开交.然而他们却忽略了高考志愿选报的根基――职业规划.

如今,高考志愿和大学专业的选择完全脱离了它实际的意义.自我认知不明,掌握信息失衡,专业了解不透.第一,随大流,“别人选什么我就选什么”.有些学生在选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班上大多数同学或好朋友选择的专业,觉得进入大学后有老同学、老朋友在身边方便、好玩.而完全忽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擅长,以及对所选专业的了解.第二,选择在别人眼里看似未来有发展前途的专业,选择目前热门专业.一些学生和家长通过各种途径打听、获取目前市场上热门的和以后可能具有发展前途的行业.这样等他们毕业时就能很容易地获得一份好的工作.第三,选择家里有亲戚朋友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这样等到他们毕业后进入职场时,就有足够的资源可供他们利用,减少找工作的压力.第四,按专业字面意思盲目选择或认为学费高的就是好专业.一些学生由于对大学专业没有深刻的认识理解,只是从专业字面意思去理解专业,有些甚至错误地认为学费高的就是好专业.第五,注重学校而忽略专业,觉得只要高考分数高,能进入一个好大学就意味着将来能有一个好的发展,专业只是其次.第六,过分依赖父母,把高考志愿选报的工作交给父母,而完全忽略自我.而有些父母的思想仍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对于一些新生的行业、专业他们并不了解,在他们认为选择那样的专业风险太大.他们选择的依据往往过于功利,多从就业出发.

2.2 学校过度重视高考成绩,而忽略对学生的职业规划和相关高考志愿,专业填报指导

如今在中学,缺乏全面育人,多样化教育体系.老师们注重的只有高考,功课学习才是王道,高考成绩是一切.每天,课表上安排的都是备考科目,学生脑子里想的是数学公式、语文古诗、物理定律等在他们认为,安排时间给学生进行职业规划,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是浪费时间,阻碍了学生为高考奋战的步伐,职业规划是大学的事,高中期间,学生就应该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功课学习上,为了高考成绩而抛弃其它一切.学校更不会花时间去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兴趣.高考完之后意味着他们对这批学生的任务完成,他们接下来又重新带领另一批为高考拼搏的学生进行重复的学习、工作.

2.3 就业压力与社会压力大

随着信息与科技的高速发展,人们获悉信息的渠道和方式越来越广.大量的关于大学生毕业生增加,大学生就业后失业,中国失业率不断上升等信息出现在中学生眼前,使这些高中毕业生在进入大学之前提前感受到就业压力和社会压力.[4]中国高等教育不断从“选择专业人才”阶段转变为“大众化”阶段.接受高等教育,获得本科文凭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累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重要途径.所以大部分中学生上大学的主要愿望就是“找一份好工作”.市场接纳度高的专业,相对能保证今后在就业竞争中占有利地位.

3.现今高考志愿与专业选择方式所带来的后果

由于缺乏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对自己不了解,对专业不了解,到了大学真正接触自己当初所选择的专业时,才发现专业与自己当初想象的不一样,才发现自己不适合该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深造.学不懂,不想学.久而久之,对专业完全失去兴趣.逃课,打游戏,睡懒觉,对学习失去动力,对生活失去,觉得前途一片渺茫.有些选择在读了一年大学后,又重返高中校园再次进行高考.有些人就这样每天无所事事,虚度光阴,没目标,没规划的过着堕落的生活.等到毕业时,才为自己浪费了美好的大学时光而后悔,才为自己没学到知识技能找不到工作而痛苦.还有些在大学中途直接退学去从事苦力劳动.更有甚者,因为自己从以前中学阶段的佼佼者突变成大学的挂科生而心理受到打击,干傻事丧失生命.

4.对中学生进行职业规划与高考志愿、专业选报指导

4.1 了解自我,正确定位

认识自己是进行职业规划,专业选择的开端,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正确定位,才能脚踏实地的学习、工作、生活.

根据自己以往的生活经历,了解自己的兴趣,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拥有兴趣才能有和动力做事.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找到自己所擅长的.对照加拿大的《职业分类词典》,找到自己的职业能力,并以此为基准,将能力与职业结合,选择自己的专业.根据《霍兰德职业倾向测试》和《职业锚测试》来确定自己的人格、职业类型与其未来相对应的职业.从而能更有把握,更科学地填报高考志愿,选择合适的专业. 4.2 建立师资队伍,在中学开设职业规划指导课程

中学只开设高考考试科目的课程是不合理的,高考就是为了要广大学子考入大学,学习知识,提升自己,从而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所以,教育部和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可以聘请相关老师或选择一些本校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也可以按条件邀请高校职业规划老师、企业家对学生进行演讲和职业测试.在中学开设职业规划课程,让学生了解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和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在高考志愿填报与专业选择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专业.[5]让学生积极参加职业体验活动,例如带学生到当地企业进行参观、实地考察,了解企业的部门设置和生产线,感受企业员工的工作时间、内容、方式、环境.也可以请从该校毕业的已经进入职场的师哥师姐们来学校分享自己的职场经验.

4.3 鼓励高校大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去中学介绍大学专业

教育部应该下发相关文件、政策,让中学和当地高校合作,鼓励大学生利用检测期或周末走入中学课堂,向中学生讲解大学相关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所涉及的内容、领域,所要掌握的知识,招生比例、形式,培养目的以及就业情景.中学生可以面对面的与大学生交流,消除自己对大学相关专业的疑惑.大学生也可以把自己在学习本专业中的经验,感受,心得介绍给中学生们.

5.结论

高考是国家选择和培养人才的机制,也是考生自我实现的途径.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专业的选择是中学生今后的职业取向和人生成就的起步阶段.结合自身实际,选报合理的专业才能使自己成为国家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职业规划并不是大学的事.中学生只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所好、所擅,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职业规划,才能减少高考志愿填报的盲目性,选择适合自己的大学专业,发挥自己真正的才能,从而让自己在进入大学后有目的的学习、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