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选修课现状AnalysisoftheUniversityofelective

点赞:29394 浏览:1338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大学是学术自由、求知自由的圣地,而选修课制度就是这种自由精神的具体体现.但是,近年来国内许多高校的选修课制度都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以选修课逃课现象为例,具体分析了大学开设选修课的意义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和解决策略.

Abstract: the University 's academic freedom, learning freedom of the holy land, and elective course system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pirit of freedom.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the domestic many college elective course system has many problems. This paper with elective course this phenomenon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significance of university elective courses offered, the reasons for this phenomenon and solving strategies.

关 键 词 :大学选修课;逃课现象;现象分析

Key words: university elective course, this phenomenon, phenomenon analysis

作者简介:武治国(1978-),男,汉族,河南安阳人,信阳师范学团委,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4-0170-02

一、大学开设选修课的必要性

自1977年大陆恢复高考以来,国内大部分高中便开始了文理分科.文理分科制度源于苏联,二战使苏联损失了大批知识分子,因此战后重建急需以分科教育来快速培养各类专业人才.而1949年我国建国后,同样需要大批专业人才来建设百废待兴的新中国,所以国内的文理分科制度从1949年便开始了.文理分科之后,专业性人才培养周期会缩短不少,这样就可以加快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文理分科的培养模式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很不利的.过分注重专业化知识的学习可以在短时间内和相对较浅层次上取得一定的突破,而造成其他方面知识的缺乏,就会对问题的分析理解产生一定的障碍,从而限制个人想象能力和开拓性思维的发挥.因此,学习专业知识之外的其他学科也尤为重要,选修课便应运而生.


(一)选修课的开设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对多数人而言,文理兼修非常困难,同时将两种不同类型的学科学精学透也不太现实.大学选修课的开设则为广大同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多学科知识拓展平台.通过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同学们在深入学习本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可以广泛涉猎到其他领域和学科的相关知识.例如,理工科的学生选择人文社科类的课程,这样不仅能够深化自身的人文素养,还可以活跃相对僵化的定式思维,激发潜藏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理,对文科生来说,选择一些逻辑思维性较强的理工科课程可以锻炼思维逻辑的严密性,能够学到一些理性的思维方法,用这些科学的思维方法便可更好地驾驭和组织情感丰富的感性材料.

(二)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可以扩展和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可以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对国内许多在校大学生而言,每个人在报考学校时已经提前选择了将要学习的专业.其实,在选择的过程中很多人都是盲目的,到校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才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或不喜欢当初选择的专业.出现这种状况之后,同学们将会做出不同的抉择,一部分同学会选择转专业或退学.很明显,这样做将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和麻烦.另外一部分同学会选择继续坚持学习,毕竟兴趣爱好不是决定专业的唯一标准,但这也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这样的情况下,选修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一定的调和缓冲作用.选修课,顾名思义,就是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兴趣爱好是选择选修课的一大原则,进入大学校园前,很多同学都有一些兴趣爱好,随着学习的逐步深入,同学们可能想进一步地进行探究,故而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就成了绝佳的兴趣拓展平台.

大学选修课现状AnalysisoftheUniversityofelective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选修课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专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大学选修课学生到课率偏低的现象及原因探究

不知从何时开始,“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已成为大学校园中的一句流行语,而“选修课必逃”则揭示了国内许多大学中选修课的尴尬处境.2011年10月《现代快报》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报道了南京大学一名教授在很少有人上课的情况下坚持上课11年的事例.此事一经报道引起了广泛讨论,有人赞叹教授的执著精神,有人反思现今的选修课制度[1].据统计,在国内某些大学里,选修课的到课率不足50%.如此低的到课率,很明显地反映了一个问题:大部分选修课根本没有对学生产生多大的吸引力.难道是选修课制度不符合教育规律,学生不认可也在情理之中?答案是否定的.调查显示,许多世界名校的选修课所占比重是很高的,并且开展得有声有色.中国人民大学顾海兵教授曾做过一项关于境内大学与境外大学选修课课程比重对比的调查,国内大学的调查对象是包括清华、北大在内的11所重点高校,国外大学是包括14所像哈佛大学那样公认的世界名校.结果显示,在全部学分中,国外大学选修课比例平均高于国内大学170%,国内大学选修课所占比例为24.5%,最低的仅10%,国外大学的高达66.7%,前者选修课比重不到后者均值的40%[2].这说明,国外大学比我们更加重视选修课的开展,虽不能确切地证明如此高比例的选修课对世界名校的推动作用,但至少说明选修课的开展绝对没有多大消极影响,这项制度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既然制度本身没有问题,那么可以肯定,问题一定出在操作环节上.各个环节的参与者没有履行好职责,学生、老师以及学校的管理者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对话机制等,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选择选修课的同学没有认真学习意识

思想的放松与懈怠为逃课制造了思想准备.众所周知,我国的高考竞争激烈程度远非其他国家能够相比,每一个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就像刚刚跑完马拉松一样累得气喘吁吁,一旦跨入大学校门就好像看到了柔软的沙发一样,只想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中学阶段,由于怀揣着大学梦,他们充满了动力与,很多同学每天三更灯火五更鸡,披星戴月学得不亦乐乎.然而,目标一旦实现便觉得自己顿时拥有了一切,一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只一味沉浸在过往的喜悦中.人的惰性就像弹簧――你弱他就强,与中学相比,大学的生活和学习条件更为宽松和舒适,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同学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开始出现逃课现象.

再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些同学对自己所选的课程没有兴趣,所以很难坚持去上课.在我国实行文理分科的现行高考制度下,很多学生过早地将眼光局限在了某一类学科和领域内,使得他们只关心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学科或内容,对其他学科则很少涉猎,久而久之,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会越来越少[3].虽然大学公共选修课的课程丰富多彩,但是这些同学的视野仍局限在某一类学科内,面对缺乏兴趣的课程很难有耐心认真学习,努力坚持,这就与选修课的设置原则是“主辅结合,全面发展”背道而驰了.

另一方面,许多大学生没有认识到选修课存在的意义.选修课的提出是针对必修课而言的,从字面意思来看,许多学生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学校规定必修课,说明这些课程很重要,并且都是本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所以要好好学;选修课都是一些可选可不选的课程,没有很强的必要性,因此去不去上课、成绩的好与差都不会对自己产生多大的影响,根本没必要放在心上.对很多同学而言,现在所选的专业就是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学好本专业的课程就万事大吉了,选修课在他们眼中都成了浮云,去上选修课完全是浪费时间.其实这种想法的出现也是正常的,面对沉重的就业压力,同学们都感到夯实专业基础、学好专业知识是在职场站稳脚跟的利器.但现代社会不仅看重专业能力,同时对应聘者的综合素质也有很高要求.这就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信号,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学好专业知识,也要注重开阔视野,多接触新事物、新知识.

(二)开设选修课的老师没有认真履行教师职责

自1998年国内高校开始大规模扩招以来,大学教师的教学任务变得越来越繁重,学生人数每年都在递增,而师资力量却没有跟上相应的增长步伐,学生人数不断增加,科研任务并没有减少,这样就导致大学教师的精力不断被分散.各个专业的老师除了要给本专业的学生上课之外,还要为全校选课的同学备课,又因为选课的学生都不是本专业的,给非专业的学生上课,既要让他们有所收获又不能讲得过于专业和死板,所以想要给学生们准备好一堂精彩的选修课是很不容易的[4].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许多老师匆匆忙忙备完课便走上了讲堂,结果可想而知,同学们在课堂上没有发现兴趣点和价值点,自然就不愿意牺牲周末的宝贵时间来这里“消遣”了.

(三)学校对于选修课缺乏监督管理

重复的课程设置挫伤了同学们上课的积极性.调查研究发现,选修课的重复设置是促使大学生逃课的一大诱因.小王是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学生,他说自己选了两个不同名称的课程,结果发现课堂内容完全一样,令他哭笑不得.这样的例子在其他高校可能同样存在,教学单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师资力量紧张的情况下只有采取类似的方法来应付,这也提醒学校教务部门制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时不能搞一刀切,要因校制宜,从实际出发,一时办不到的事情不要弄虚作检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能只是一句口号.

松散的管理评价和监督模式使许多课堂流于形式.大学引入学分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更大程度地获得自主学习的权利,国内许多大学都非常清楚开设选修课的目的和意义,因此下放权力、放松管理似乎就意味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得到了实现.其实不然,良好学风的形成离不开先进科学的管理体制.据调查,大部分高校对选修课的评价标准都没有做出明确统一的规定,学生的成绩评定完全由老师决定,校方基本不过问,更没有什么监督机制,这样就导致老师和学生对选修课双双失去关注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老师总是在有选修课的时间出差或者开会,不难理解同宿舍的室友们选择同一个老师的课而只派一个代表去“签到”的怪象.

三、大学选修课学生到课率偏低现象的对策探究

总的来说,选修课到课率偏低的问题是学生、老师和学校共同导致的教育不良现象.问题的解决就需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应该从思想上端正态度,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被动地安于现状或自暴自弃.在校大学生其实已经迈入了成人的行列,看问题的时候就要更加长远和深入,要充分认识到大学选修课的意义和必要性.其次,老师是教育资源最直接的传播者,对学生的影响也最为明显[5].所以,在课堂上老师要认真负责,切实履行老师的职责.只有秉着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学生们才能从感性的角度来认真对待这门学科,所谓言传身教就是这个道理.最后,就是学校的管理者.完善选修课的管理和评价机制是保证选修课制度有序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比如,定时或不定时地派教务工作者到课堂上听课,或者规定某些课程开展社会实践并用书面形式将实践结果记录在案,以此作为成绩的评定依据等.制度的完善工作虽不是一蹴而就的,但也应该慢慢探索不断前进.

四、总结

综上所述,大学选修课制度是符合现代教育规律的一种教育模式,它经由西方传入我国,并为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到课率偏低就是其中最为突出和严重的问题,经过调查分析,笔者认为此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学生、老师以及教育管理者共同造成的结果.故而,问题的解决也要从这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