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看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

点赞:6763 浏览:1953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近几年来,国外名校公开课在国内受到热烈追捧.这些课程之所以受欢迎,与其授课模式密不可分.本文将以广受欢迎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为例,重点探讨互动教学在课堂的有效实施及其启示.

关 键 词 :公开课;互动教学;公正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001-02

自2010年年中开始,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等国际名校的网络公开课引发国内网友的热烈追捧,网易、新浪等国内知名门户网站也纷纷开设了专门的公开课专题.国际名校公开课的关注者中不仅有在校学生,还有教师、学者、公司白领、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与国际名校公开课好评如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大学生对身边课程的热情似乎并不高,甚至有学生“逃课”后到网络上“淘课”,并主动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的心得.这种现象值得国内教育界人士认真思考.根据新浪网的调查,国外名校公开课之所以受欢迎,30.4%的网友认为是因为“知识涉猎广泛”,25.2%的网友认为是因为“课程观点分析新颖”,此外还分别有24.3%和17.8%的网友选择了“讲师授课风格”和“课堂互动氛围”.从调查结果看,“讲师授课风格”和“课堂互动氛围”这些授课形式问题在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每门课程的授课内容差别甚大,而授课形式相对具有更大的参考性和可借鉴性,故本文将以广受欢迎的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是好”(Justice: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下简称“公正”)为例,重点探讨互动教学在课堂的有效实施及其启示.


一、课程简介

“公正”是桑德尔(Michael J.Sandel)教授为哈佛大学法学院学生开设的课程,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桑德尔教授开设此课程已有30余年,前后约有14000名学生上过该课,是哈佛大学有史以来累计听课人数最多的课程,也因此成为网络公开课的首选课程之一.“公正”课程共12部分,旨在引导学生一起批判性思考关于公正、平等、与公民权利的一些基本问题,拓展他们对于政治与道德哲学的认知理解.近年来,每学期选修该课的学生多达上千人,课堂只好设在哈佛大学古色古香的桑德斯剧院(Sanders Theatre).波士顿公共广播电视台把每周两次的课程录像编辑成一小时的节目,从2009年9月20日起播出,共12期.课程录像后被放到.justiceharvard.网站,供全球感兴趣的人士免费观看或下载.迄今为止,课程录像已有超过千万人次的网络观看,课程的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网站还提供课程书单、相关链接和讨论指南,观众还可以参与网上的讨论.

二、教学案例的选择

通常情况下,互动教学需要一定的案例作为“酵母”.“公正”授课过程往往从一个案例开启,然后师生之间针对案例展开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桑德尔教授循循善诱,最后进行总结或得出结论.课程几乎全程都沿用此种模式,这在一般课程中颇为罕见.而也恰恰是这种模式,使得课程特别引人入胜,每堂课都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在这其中,做“引子”的案例的选择尤为精妙,好的案例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桑德尔教授选择的案例具有鲜明的特点.

1.争议性.桑德尔教授经常选择一些颇富争议的案例,让学生在两难困境中做出抉择.他鼓励学生站出来为自己的观点辩护,藉此激发学生间的辩论,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例如,在第二课的“食人惨案”的案例中,桑德尔教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南大西洋上面的真实故事,他询问学生:遭遇海难的船员是否可以牺牲最弱的船员来保全自己的性命?为什么?参与讨论的学生立场鲜明,唇舌剑,且各有道理,场面异常热烈,这与这一案例的争议性是分不开的.

2.现实性.在互动教学中,如果案例生僻,学生不熟悉,互动可能开展不起来.桑德尔教授选择的很多话题颇具现实意义,甚至有些是当下的“时髦”话题,比如同性婚姻、、母亲等.这样的话题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并且不需要教师做太多的介绍便可以被学生所理解.在桑德尔教授看来,道德和哲学承载着人类的思想,脱离情境的判断是没有意义的.

3.探究性.在国内的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也在尝试互动教学的方式,但很多互动往往是问学生“对不对”、“是不是”这种封闭式的互动,难以真正达到启发学生的思考的目的.从表面看,“公正”课程中的很多案例都并不需要太过专业的知识就可以进行探讨,稍有健全心智的人都可以说出具有一定逻辑的看法.然而,这些案例又并非能轻易得出准确结论的.桑德尔教授给出的很多案例往往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分析起来犹如读侦探小说或看侦探剧,颇为引人入胜,而这也正是这门课程的魅力之一.

三、教师的作用

互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桑德尔教授的教学过程对此作了较为全面和恰当的诠释.

1.专业学识.“公正”课程之所以能有如此之魅力,与桑德尔教授出众的专业学识是分不开的.他于1975年毕业于布兰迪斯大学,在牛津大学贝利奥尔学院获博士学位.后到哈佛大学任教,从1980年起担任哈佛大学本科生通识课程“公正”的主讲.桑德尔教授现为哈佛大学政府管理学讲席教授、美国文理学院院士,当代西方社群主义的代表人物.美国《新闻周刊》称之为“最受欢迎的在世哲学家”,美国《新共和》杂志誉之为“全世界最著名的哲学讲授者”.正是由于桑德尔教授的卓越学识与出众能力,他才能在讲台之上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才能将案例与道德的分析实现有机结合.

2.应变能力.鉴于课程内容多以互动教学的方式呈现,而学生的回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这些学生还是哈佛大学的学生,其学识能力、领悟能力和思考能力远在一般人之上.在实际教学中,桑德尔教授会随时根据现场的状况进行调整,甚至会对学生进行善意的调侃,所以他的课堂之上经常可以听到笑声,这是桑德尔教授机智与幽默的体现,当然这与他过人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是分不开的. 3.教学仪态.不同于一般课程正襟危坐式的授课,桑德尔教授全程站立在讲台上讲课.在提出问题和得出结论的过程中,他会在讲桌前静止,结合课件给学生详细阐释;而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他则会根据现场的情况做出调整.因为课堂很大,他与学生互动时常在台上不停地走动.选择学生回答问题时,他会微笑着用手指向学生,静候学生起身,回答问题时还会询问学生的姓名.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他还会时不时提及刚才回答问题的学生的名字,大大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充分吸引了学生的关注.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看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实施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4.教学氛围.桑德尔教授在上课时总是面向学生,很少看讲稿.在呈现案例时,他像一个会讲故事的叙事者;在与学生进行互动以及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之时,他更像是一个组织者,一个领路人,而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在他的课堂上,很多结论是学生之间相互诘问与交锋产生的.这种交互的方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不由自主地联想到古希腊哲学家之间的思想交锋.

四、启示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知识通常是由老师流向学生的单向过程,是师教生学的过程.这一教学模式的一大缺点是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是“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所以经常出现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状况.在授课过程中,桑达尔教授没有要求学生做笔记,也没有明确需要学生死记硬背某些内容,但笔者认为,无论是现场学生还是网络上的观众,很久之后对课程内容依旧会记忆犹新.除了知识本身的价值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很多知识是师生现场互动中获得的.由此可见,互动教学是培养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不少人认为,现在很多高校中的课程都是上大课,学生人数太多,难以组织好互动教学.但通过“公正”课程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恰当借鉴现代化的教学方式,上大课时师生之间也可以有好的互动.每学期选修“公正”课程的学生上千,课程被安排到了剧院当中,但课堂互动却让人感觉就像一个小课堂.某种程度上来说,幻灯片、投影仪、麦克风等多媒体手段的运用消除了课堂空间上的隔阂.在互动教学过程中,和谐的氛围非常重要.学生并非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而是有感情、有尊严、有思想的人.虽然有些学生的年龄和阅历尚不成熟,但其也有自己的思考,这就是应该鼓励的.诚然,互动教学需要学生有较强的思辨能力,善于并乐于思考,但这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有的学生有观点,但却不善于、不乐于、不敢于分享自己的看法.在与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将学生的观点贴上“对”或“错”的标签,而应当努力以学生的角度理解其观点,从而营造一种畅所欲言,求同存异的课堂氛围.在“公正”的课堂之上,学生对于桑德尔教授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而且桑德尔教授还经常引导各位同学之间展开互相诘问,场面非常之热烈,但秩序井然.这种互动给传统的互动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启示:互动不是简单的师问生答,互动并非简单地发生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观点交流也是一种互动.诚然,桑德尔教授的这种互动教学方式也有其局限性.这种教学方式适合哲学类思辨课程,但对于一些知识传授为主的课程可能不太合适.说到底,互动教学只是一种教学手段,需要和教学内容相配合.尽管如此,“公正”课程的广受欢迎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种授课方式的魅力,也应为诸多课程授课提供某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