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大学新使命:基于汉语思维与双语处理的文化传承和

点赞:8495 浏览:2633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当代中国大学传承和创新人类文化的新使命.采用双语信息处理的研究方法,具体包括:广义和狭义、言和语、宏观与微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四组相辅相成的基本划分.其研究结果不仅涉及:信息学、语言学、教育学和哲学四个研究领域的根本性问题,而且,还可形成继人类发明电脑硬件之后的软件工程,尤其是语言处理和知识工程,虚拟的“第三脑”――其推广普及可形成具有协同智能的超级互动平台.它将会深刻影响:机与人、学与用、教和管、知和行等相辅相成的活动.这是当代中国大学完成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这一新使命的简捷途径.这就是本研究得出的结论.

关 键 词 :形式信息学;形式语言学;高等教育学;科学哲学;协同智能计算系统;双语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2646(2012)05-0106-08

一、引言

在传承和创新人类文化的过程中,当代中国大学依靠什么来担当这一新使命呢?其中,首当其冲的是985和211这两个平台上的当代中国大学,它们比其他一般的当代中国大学又都有哪些具体的优势呢?尤其是在通用英语、程序语言和领域术语“三类语言瓶颈”问题上,在现代国际互联网及其计算机辅助条件下,应该说,主要是生源和软硬件设施以及师资乃至教育和管理等方面不足为道的优势.如果仅就观念和工具两方面而论,笔者认为,可概括为:愿望、能力和机会三方面,在机与人、学与用、教和管、知和行等相辅相成的一系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距离.如果一个普通的当代中国大学生主要依靠自己的悟性来同时连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愿望、能力和机会三方面,那么,他或她就务必要首先克服“三类语言瓶颈”.

近年来国内外在信息学、语言学、教育学和哲学四个研究领域已触及相当根本性的问题,特别值得关注的是:继人类发明电脑硬件之后形成了软件及软件工程、语言处理和知识工程所具有的可称之为虚拟的“第三脑”――其推广普及可形成超级的协同智能互动平台.[1]它将深刻影响“机与人、学与用、教和管、知和行”发生在大学的一系列相辅相成活动.[2]

本文旨在明确当代中国大学如何利用“第三脑”高效完成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新使命.

二、正文

下面笔者分别通过几个典型事例,展示我们是如何具体地在信息学、语言学、教育学和哲学四个研究领域所涉及的若干基础性或根本性的问题上来探寻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历程.

1.广义和狭义的双语及其相辅相成的作用

在当今中国,数学和语文以及英语是三门雷打不动的基础性或根本性的课程,它们已经是贯穿于大中小学的具有全过程乃至全方位作用和意义的根基性课程.笔者曾经并且一直用这三门课程的“懂、会、熟”评价尺度来判断一个学生在学业上的发展潜力.

无论是1989年在深圳,还是1996年在珠海,或是2007年在北京,甚至就是2011年在美国贝克莱大学,笔者这个评判尺度都得到了师生们的认可.作为双语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人以及中美合作项目的主持者,笔者发现:如果说中国的英语教学是一块短板,且美国的汉语教学是一块超级短板(这里的“板”是就管理的综合能力评估的“水桶原理”而言的)的话,那么,为何中美双方的学界对待它们的认知态度和实际行为之间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呢?

例1,在中国无论我们的大学还是科研机构尤其是学术期刊都把英文水平视为一个基本的衡量尺度,最典型的就是没有很棒的英文就不可能在国外顶级刊物上发表SCI的论文.

例2,在美国无论在大学还是科研机构或者是学术期刊都把日常汉语交流水平视为一个基本的礼仪衡量尺度,最典型的就是没有很棒的中文或汉语就不可能同中国人自由对话.

如,2010年我们无论是在哈佛大学还是麻省理工学院或是在美国科学杂志社所遇到的大学教授和期刊高级编辑都认为自己的汉语交流水平很低(当然这是与我们的英语交流水平相比较),但是,他们或她们几乎都很少会像我们中国的学者那样来真正下功夫学习并掌握并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外语交流水平(尽管如此还是很少人能够像母语者那样运用自如).

又如,2006―2011年以来,笔者所出席的信息学、语言学、教育学和哲学四个研究领域的一系列国际学术会议,除了其中强调汉语特色的国际会议外,都是把英语作为学术交流的唯一语言工具,可是,我们看到多数中国学者英语水平(尤其是口语水平)相当地欠缺.

可见,中国当代大学仍然处于非英语发展中国家的水平,尤其是对绝大多数师生而言,“三类语言瓶颈”问题都远没得到解决.为此,笔者考虑了一个启用“第三脑”的方案.

所谓“第三脑”,与其赖以生成的“第一脑”即自然人的大脑和“第二脑”即计算机或电脑均有很大区别.首先,在硬件方面几乎不存在独立于人脑和电脑的“生理-物理”实体,进而,在软件方面似乎也不存在独立于人脑和电脑的“心理-数理”实体.但是,的的确确又存在独立于人脑和电脑的“虚拟实体”,并且,在协同地解决“三类语言瓶颈”的问题上独具优势.这也许就是本文作者为什么所要特别强调的“第三脑”特有的功能.

由图1可知,a描述的具有并行计算特征的孪生图灵机[3]就是直接传承了图灵机思想;b引入了天平原理从而不仅以其右列id十进制数指代的序列模拟了砝码的功能,而且还以其左列ge对应空格代表的位置模拟了秤盘的功能,于是,一个可称量虚拟的对象的天平也就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c给出了它如何具体称量一系列对象的实施例,即:通过为单音节字,也就是通常既可听又可见的汉语或中文(英语均为Chinese)的每一个字,配置唯一id代码并以其占据的ge格子一道建立明确的序位关系即本真信息,从而创新了协同智能计算系统.由于其中的a、b、c三种并行装置等价且逐步收敛,同时,也由于其中单音节字的对象特征,因此,该协同智能计算系统也就蕴含了可间接计算字式图表音像立体活体各种对象的功能.

为了简化描述,同时也为了直接说明其原理,笔者把b这种装置简称为广义的双语协同智能计算系统.因为,其中,十进制数表达的算术语言,不仅与c这个实施例中展示的中文语言之间可构成广义的双语系统,而且,还可与其它广义文本描述的任何一类文本语言之间也构成广义的双语系统.这样表述当然是相对于英语和汉语这样的狭义的双语系统而言的. 由图2可知,这是一个狭义的双语信息处理系统.它不仅融合了认知心理学双语者理论所描述的两种存储模型――“单独存储说”和“共同存储说”[5],而且,逆向颠倒了“机译”的“金字塔”模型并以“双语者”检测设替代了“中间语”检测设.为进一步比较英汉双语以及古今汉语乃至算术语言和日常语言等狭义及广义的双语奠定了语言学与信息学结合的基础.进而也就为形式信息学和形式语言学的结合奠定了工程技术实践基础.这正是以往的计算机科学以及编程语言和软件技术,尤其是与之密切相关的普通语言学和形式语言学,都严重忽略了的问题.这就像英美人士可以在学术上,尤其是可以在自然科学上,不关心汉语和中文一样,当然也就不必一定要关心汉语和中文的理论及其应用了.然而,对母语是汉语和中文的当代中国大学的广大教师和学生而言,这却是一个不能不重视的根本性问题.


如果说此前英语为主导的世界学术界轻视汉语还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情,那么,接下来您将看到汉语或中文的理论建树如何在技术的传承与创新之后的科学传承与创新上的进步.

2.言和语的区分及其相辅相成的作用

有了上述广义和狭义的双语概念及其区分之后,就可再向前推进一步,即:不仅在自然语言,而且也可在算术语言――包含十进制数和二进制数(机器语言)方面,寻求统一描述.

由图3可知,无论是理论上所说的“语言”还是实际上所说的“言语”,众所周知,这是语言学之父索绪尔作的区分――语言和言语――至今仍

语言和言语到笔者进一步区分言和语[6]

然是语言学界公认的两个术语,它同时也是语言学理论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在汉语或中文的表现形式来看,可向前再推进一步,即:可区分基本的单音节“言”和派生的双音节及多音节的“语”.这样一来,不仅狭义的语言如汉语或中文(自然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且广义的语言如机器语言(二进制数即算术语言的一种表现形式),均可满足这样的区分条件.学界都知道,无论是索绪尔建立的普通语言学,还是乔姆斯基建立的形式语言学,均无汉语和中文信息处理的理论地位.然而,图3给出的语言学乃至言语学的基础研究对象和派生研究对象的明确区分,在形式上可通过自然人主体和计算机写作技巧双方自动判定的特点,同时确定自然语言、形式语言乃至机器语言的科学研究对象,从而,至少在形式结构上可奠定广义和狭义的语言科学地位.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典型的文化传承与创新实例.其实际作用和理论意义都可谓是相当地突出.

细心的读者应该会注意到:图1、图2和图3共同指出了汉语单音节字即言所表现出的独特性质:总量有限且可数字化自动计算,因为它不同于兼有言和语双重属性的混音节词.言和语的划分可凸显汉语或中文这种具有明确形式边界且相当便于间接形式化计算的特征.

如果读者知道上述这类特性的理论意义和使用价值,那么,您会预见到未来中国大学对人类文化传承和创新做出巨大贡献的契机.为什么笔者会这样说呢?请看一个简要示例吧!

由图4可见,在图4上端的方框内,仅含有0或1这两个单一元素的集合,因此,命名为“单一集合”;其下方基于该“单一集合”而逐级组合派生的是一系列的“分层集合”及其“进阶层式”,其特征是除首层是由具有“言”的属性的单一元素构成的“单一集合”外,其它各层均是由具有“语”的属性的双音节及多音节元组(即由单音节元素构成的元素组合)构成的,具有“各就各位”的属性;方框之外的一系列“标志集合”仅仅是根据某个“标志”从上述方框内“查询、复用、重组”而虚拟建构的,具有(查询者)“各得其所”的属性.

当代中国大学新使命:基于汉语思维与双语处理的文化传承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汉语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电大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熟悉克莱尼星号∑*等于{ε,0,1,00,01,10,11,000,等,等}描述的字符串形式理论的读者可理解这是笔者在其基础之上所做的进一步分类.首先,可把以二进制数为例描述的康托集合统称为某种“杂多集合”,然后,引入言和语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对之做进一步的细分,即:把仅含有0或1这两个单一元素的集合命名为“单一集合”,进而把分层递增逐一建构的集合命名为“分层集合”,其中,每一层可称之为“进阶层式”,因其构成的元组所蕴含的元素组合是按进化阶梯逐层表现为全排列的形式.如果说“单一元素”为“(单音节)言”,那么,凡是“元素组合”(简称:元组)就是(双音节和多音节)语”.这样,也就在广义和狭义的“言”和“语”之间建立了最简单且统一的形式理论.图3和图4是其框架模型.

仅就图4方框中的情形所做的分类来说,其中,虽然仅有“分层集合”的首层与“单一集合”之间发生了完全重合或一一对应的情形,但是这既不能排除还会有与该层发生重合或一一对应的其它“单一集合”的情形存在,也不能排除还会有与该“分层集合”的其它各个“进阶层式”发生重合或一一对应的其它“同类集合”的情形存在.前者如,与{0,1}等价的{开,关}、{兴奋,抑制}、等,后者如,与{00,01,10,11}等价的{A,T,G,C}、{a,bi,cj,dk}、等.当然,这里列举的例子已经突破了图4方框中仅以最简单的二进制数为例所描述的言和语以及“单一集合”及其元素和“分层集合”及其元组的具体情形.不过,其中的序位关系及其所具有的可计算的数学关系和可推演的逻辑关系,却是清清楚楚的.就是说,这种序位逻辑本身是自圆其说的.至于,与之具有“同义并列,对应转换”关系的其它同类集合,至少在测度“单一集合”上具有等量代换或间接计算的功用.即使对依据其它各类“单一集合”建构的“分层集合”也具有理论意义或相应的指导作用.

仅就图4方框外的情形来说,由于这里的“标志集合”是自然人主体或计算机写作技巧依据其选择的某个标志从“分层集合”中抽取的蕴含某个标志的多个“进阶层式”的元素及元组所组成的,因此,被查询或调用的元素及元组在“分层集合”中的“序位关系,唯一守恒”.

好奇的读者也许会问:笔者为什么要构造这么一个理想分类集呢?他有什么实际作用和理论意义呢?在此,读者只要注意以下几组重要事实,就可洞悉笔者这样做的好处或价值.

事实1:原先蕴含悖论的康托集合,在此理想分类集中可区分无悖论的部分和有悖论的部分,这样,就可从数理逻辑中进一步抽取更为理想的序位逻辑. 事实2:因计算机及其通信装置已可对各类形式的广义文本实现直接或间接的数字化,故只要能建构一个数字化序位矩阵,就可间接地计算与之对应的任何可间接数字化的文本.

事实3:因数学和逻辑的训练可抽象进行,同时,因经验感受不仅可虚拟实现并且还能通过间接形式化方法和间接计算模型转化为计算机辅助的高效处理形式,故不仅计算机辅助教学会得到显著改进,而且,所进行的计算机辅助研究、设计和制造乃至娱乐也均会受益.

由于上述事实需相应背景知识才能感受完整,因此,需优化的学与用、教与管、知与行.

3.宏观与微观的相辅相成

在高等教育学界,英国的纽曼撰写的《大学的理念》奠定了“教学”职能的理论基础,德国的洪堡创办的“洪堡大学”奠定了“研究”职能的实践基础(注:笔者认为其理论基础后来由美国的弗莱克斯纳撰写的《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奠定),而美国的海斯经营“威斯康星大学”期间奠定了“怎么写作”职能的实践基础(注:笔者认为其理论基础后来由美国的克尔撰写的《大学的功用》奠定).至于,其“国际交流”和“引领社会发展”的职能,笔者认为:前者从西方中世纪大学初创时就已存在并且延续至今――因其交流的主要是“教学”和“研究”的经验故属于派生职能,后者虽是由美国的博克撰写的《走出塔――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提出来的,但是,由于它本质上属于一种基于“教学”和“研究”的高层次的“怎么写作”因此也属于派生职能.

由图5可见,大学的活动是与大学的基本职能(教学、研究和怎么写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笔者把“管理”活动中的“全面质量管理”引入大学作为与“教育”活动平行的范畴来看待,其用意主要在于体现大学的“教学、研究和怎么写作”三项基本职能的“教育”活动经常伴随着“管理”活动,而且,其中影响“教学、研究和怎么写作”质量的“教育”质量,通常也都需要与其形影相随的“管理”质量,尤其是全面的“管理”质量作保障,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引入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这与一般的组织管理不同,与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司企业管理乃至私人家政管理也都不一样,甚至有别于通常的学校行政管理和后勤怎么写作及物业管理.最典型的就是研究课题和教学课堂以及校企乃至学校与社区的关系中各怎么写作项目管理,这些涉及研究课题组、教学课程协作组、怎么写作项目组.其中,不仅有人际之间的协作或管理问题,还有人机、机际、机人之间的协作或管理问题.至于课题与项目发生交叉则是可以理解的.

与学科术语基本分类知识本体的宏观模型[7]

由图6可见,各门课程尤其是国内外精品课程和开放课程的教案及其典型示例文档库,放置于云端海量数据中心即可采用数据挖掘以及各种相应的方式方法来处理或调用,其中,进一步建立摘 要 数据库可为信息抽取以及各式各样有针对性的查询提供方便,当然,最彻底的做法是要及时引入新科技建构多学科术语知识本体数据库,即:通过知识工程的途径不断地获取专家知识并及时完成适合计算机有针对性地调用的知识表达,以便于及时地形成通用的常见问题解答(FAQ)和深入的帮助文件(helpfile).这样,不仅可方便普通的用户查询,而且,也便于知识工程师和各个领域的专家乃至广大师生用户一道齐心协力地不断完善它.

由图7可见,由于汉语的特点便于孪生图灵机的应用,对教育界在计算机辅助条件下来评测受教育者等级以及所掌握的各学科门类的领域知识都是相当便捷的.有了本文所述的协同智能计算系统,不仅对学生,就是对教师,乃至对管理者,都容易很自然地检测评估其面对的“三类语言瓶颈”.其中,首当其冲的是汉语及其可表达的领域术语乃至基于广义的双语支持的汉语编程方面的相应问题,而通用英语、编程语言和领域术语“三类语言瓶颈”问题的检测评估一方面是结合图2和图6所示原理及装置来完成计算机辅助检测评估方式而实现的,另一方面是图7左(可计算形式)右(可判断内容)结合逐级细化的分类体系及其计算机辅助分析检测评估方式而实现的(因为各个细化的学科领域均为其辖域的某个部分).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辅相成

在哲学上,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前者强调视角或观点对“知”的影响,后者突出方法或途径对“行”的主导.而且,两方面几乎都是从宏观上来思考“类”尤其是那些涉及最基本的“类”的大是大非的问题.笔者发现,汉语的“言”尤其胜任.

由图8可见,传承中国古代“道”和“易”的精髓,再外加西方的经验科学的前瞻性和理性哲学的反思性两方面的研究成果,这超越了仅限于思

而形成的宏观知识本体[8]

辨的“唯物”、“唯心”、“语言转向”及“信息转向”的那种仅仅基于西方哲学的众说纷纭的各种信念或基本看法.尤其是融入了“第三脑”的协同智能观.可以说,已把虚拟的思想与现实的世界乃至联结它们双方的语言形式及其广义文本背后的序位关系在宏观上描述清楚.由图8可见,“物、意、文、道”和“理、义、法、道”不是一个层面的“类”.两者是中西哲学融通融合的结果,其中,前者涉及两个层次四个大“类”,后者均属于“序位逻辑”这个传递“本真信息”的大“类”.

如果说最基本的“理、义、法、道”简化为可用“apairof”的方式来衡量的序位关系,那么,“文、意、物”分别简化为可用“abitof”的方式来衡量的“文”、“akindof”的方式来衡量的“意”和“apartof”的方式来衡量的“物”三类“广义文本”均可用“ageof”的方式来间接计算、统计或衡量.换句话说,“道之本、文之法、意之义、物之理”与“单一集合、分层集合、标志集合、杂多集合”的相互关系,均可分别被视为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就是联系上述世界观和下述方法论的纽带.同时,也是分类与计量两套方法结合的体系.

而形成的宏微贯通的方法体系

由图9可见,不仅中西方的整体论,而且,西方的还原论,均在传承基础之上又再向前大大推进了一步,即:基于序位逻辑的四个基本类的划分,明确了两个参照系和其中蕴含的“各就各位论”和“各得其所论”.在此,值得特别说明的是,“基准参照系”简单明了便于人机共同遵守,“应对参照系”建在基于形式的“各就各位论”和基于内容的“各得其所论”协同共用的基础之上,是针对具体用户的实际需要或实际情形而可逐步收敛到位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