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的《财务报告》课程设计

点赞:6102 浏览:1600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章首先介绍了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的《财务报告》课程设计的背景资料,然后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课程设计所依赖的路径.之后,进一步提出了如何在我校特色办学模式的背景下,用课程设计创新将董事单位的需求与我校的人才素质对接;最后明确了本课程在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地位,提出具体的创新设计实施方案.

关 键 词 :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财务报告分析

引言

对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的不断探索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要“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1].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产学研联合办学为特色的西部高校.1993年学校创建了被李岚清同志誉为“西南工学院模式”的特色办学模式,并成立了第一届校董事会.自2000年正式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学,学校至今已经更换了两届董事会,董事单位的数量和质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作为会计专业本科职业能力培养重要课程的《财务报告分析》,其课程设计如何贯彻纲要的要求,促进产学研结合,是西南大学财务报告分析教学组近年来持续探索的课题.经过三年多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初步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课程设计思路,本文将对其主要内容进行阐述.

一、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现状

西南科技大学是一所以教学为主的综合型大学,以本科教育为主.学校地处西部,因历史沿革,其特色专业为非金属矿产资源和生物资源开发、先进建筑材料、核废物与环境安全、机器人技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等方面.以应用技术合作为主,工学理学已经与董事单位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企业对这些专业毕业生的满意度也较高.但是,作为综合型大学重要院系的经济管理学院,在与董事单位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方面却不具优势.突出表现在:第一,各系教师多以自己的人脉资源为依托与企业开展合作,没有针对性;第二,少数系领导对合作不够重视,以完成任务为主,合作单位质量较低;第三,院系教学改革尚未明确提出在课程设计时应考虑产学研结合的特色,强调与董事单位的深度合作.在问卷星上实施的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人才培养走访董事单位调查结果显示,董事单位对联合培养人才很感兴趣,但是对现有人才的基础能力满意度较低[2].

促进西南科技大学产学研结合的《财务报告》课程设计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课程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7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调整经济结构,保持高速发展的目标,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校教育改革面临挑战.地方高校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怎么写作地方企业?李国志在《高校办学特色与特色化的辩证思考》中分析了办学特色与本色的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指出特色化是不断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自我完善与卓越发展的过程[3].饶文军在《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微观思考》中归纳了影响教学质量的五种力量模型,特别分析了教师在课程中影响教学质量的力量因素[4].由上文分析,特色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对接的端口,而质量是人才供给满足需求的内涵.

无论是特色还是质量都必须依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来实现,而具体的课程设计则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针对会计专业的《财务报告分析》这一门课程的设计,黄芝花[5]、夏雪花[6]等提出了案例教学方法.陶功浩对财务报表分析课程进行了整体设计,并提出了学生分组完成教学实践的方案[7].周艳、张流柱、董文秀进一步设计了以“课程建设+竞赛推广+公司实体实践平台”为核心的高职特色会计专业课程建设[8].

以上研究成果,有些只是讨论了高校教学改革的宏观层面,具体的课程设计研究在实施上缺乏特色,层次以高职高校为主,不适合我校的具体情况.因此,本文对我校原有《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深入思考,提出了有特色、保质量、育人才的创新课程设计方案.

三、课程设计的路径思考

与管理路径相似,高校教学改革的路径也可以分为两种.从上到下的路径,优势在于上层支持,立意高远,资源丰富,能够快速形成书面文件进行大范围推广.但由于脱离实际教学过程,常常出现教师学生不适应、见效缓慢或不了了之的情况.模式成形快,但效果较差.而从下到上的路径,由基层自发在实践中摸索,资源匮乏,通常依据教师本身对课程的热情,反复实验形成一套较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劣势是与教师长期的坚持投入高度相关,少有成功案例,模式难以复制.模式成形慢,但效果较好.而且通过课程教学组成员的传承,能够形成长期效应.本文在对课程进行创新设计时,结合了两种路径.先从下到上,由任课教学组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产学研结合的特色课程设计,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加深对董事单位的认知.学生素质通过就业过程传递,同时申请学校和董事单位的支持,从上到下,固化和完善现有模式,向其他课程推广成功经验,再建成名副其实的特色专业.以上是我校保持和发扬办学特色的有效路径.

四、《财务报告分析》课程设计意义与内容

(一)课程设计意义

财务报告分析职能在现代会计职能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商业分析的基础,应用广泛[9].《财务报告分析》课程是我校会计专业2009年出台新专业培养方案后,由原《财务报表分析》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与分析》两门课程合并而成.前者针对企业会计方向学生开设,后者针对公共会计方向学生开设.新培养方案在企业会计方向更加强调行业会计业务能力的培养,在公共会计方向更加强调应对注册会计师考试改革,提高学生案例分析能力.因此,本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可以首先通过重点分析董事单位下属优秀企业,加深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感情,逐步形成从评价企业价值到发现企业价值,再到创造企业价值的就业价值观.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与创新

1.课程设计内容

目前,课程的教学改革仍处于从下到上路径阶段,以授课教师为核心组织教学工作.按照《财务报告分析》课程创新设计方案,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目的、课程内容、教学环节、实践环节、考核方案、课程总结等部分.课程目的和内容在此不再累述.

课程的教学环节以财务报告分析理论、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的讲授为主,占课程总授课时间的40%.课程的实践环节从董事单位的简介开始,初步介绍我校董事单位的名称、所处行业及历史沿革.之后发放学生意向问卷调查,按调查结果与学生讨论选定财务报告分析对象,分组并展开案例分析.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明确分析目标,依据教学环节所学分析框架进行分析.授课教师则在不同分析环节穿插相关理论知识的重复讲授,加深学生印象,提高分析工具的运用能力. 至从上到下路径阶段,我校可实施专业课程、特色专业外聘企业导师制度.课程教学组可选择适当的时机,邀请董事单位财务及相关管理人员担任课程外聘企业导师,亲临授课现场:介绍行业企业背景资料,弥补公开网络资料不足;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促进产学研结合.

课程考核包括60%的过程分和40%期末考核分.其中过程分值由分组组长评价30%,授课教师评价30%及财务分析报告成绩40%组成.期末考核分以闭卷考试成绩计算,以保证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课程主要创新

在课程设计的分组案例讨论阶段,以我校国防军工、建材、高精制造业、生态农学等优势专业为选择标准,在我校董事单位及相关行业、相邻地域、学生生源地中有针对性地选择特色上市公司为财务报告分析对象,通过分析过程形成较为完整的企业财务分析报告,作为学生实践成果.后期可进一步扩大分析范围,整合形成区域产业分析报告.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加深学生对我校办学特色、优势专业、董事单位的认知,在更明确的产业范围内落实了学生素质与企业需求的联系,部分解决学生在就业时面临的种种问题.

3.课程成果与拓展

课程设计实施初期,学生实践环节成果可集结成册,完成企业财务分析报告合集印刷品一份.课程设计实施后期,完整的课程成果设想包括三部分,即:形成董事单位下属企业分析报告合集一份,评价企业价值;选择区域同行业代表企业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企业价值;争取企业实地调研机会,结合分析结果讨论对策,创造企业价值.

五、结束语

本文以我校的特色办学模式—产学研结合为基础,以满足我校董事单位及相关行业、相邻地域企业人才需求为目的,以培养学生财务分析能力为专业质量保证,阐述了对《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创新设计.一门特色课程的创立和发展离不开授课教师的努力,更需要来自学校、学生、企业、社会的支持.产学研结合的办学特色并非一蹴而就,本文的不足之处尚需各位同行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