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BMI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男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点赞:7366 浏览:233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对山西省3 406名BMI处在同一等级男大学生身体素质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男生BMI等级分布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体型正常的比例在75%左右,相同BMI等级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独生男生在短距离、短时间、高强度快速爆发力项目略强于非独生男生,而在长距离的耐力跑等方面却明显落后于非独生男生,5项素质总体得分独生男生明显低于非独生男生,大学男生身体成分中,去脂体重与体脂率的不同是引起身体素质间差异的主要内在因素,即体脂率与脂肪含量成正比,与去脂体重及人体运动能力成反比,运动因素是引起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异的客观因素之一.

关 键 词 :体重指数,身体素质,大学男生

中图分类号:G804.4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09)10-0065-05

Differences in constitution between male college students in Single-child and Non-single-child with the same BMI

LIU Yao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Shanxi University,Taiyuan 030006,China)

Abstract: By means of literature data research and physical ponent analysis, the author performed a prehensive analysis on multiple indexes such as constitution with respect to 3,406 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BMI at the same level,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distribution of BMI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is generally in a good condition, the percentage of the students with a normal figure is 75% or so, there are certain differences in constitution between singleton and non singleton male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BMI at the same level, which mainly show in the followings: in quick power explosion required short distance, short time and high intensity events, singleton male students performed slightly better than non singleton male students, yet in stamina required long distance runs, singleton male students performed significantly poorer than non singleton male students, the overall score for 5 constitutional indexes for singleton male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same for non singleton male students, in the physical ponents of male college students, the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ased body weight and the body fat ratio are the major intrinsic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s in constitution, i.e. the body fat ratio is proportional to the fat content,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greased body mass and the sports capacity of the human body, the sports factor is one of the objective factors that cause the differences in constitution between singleton and non singleton male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body mass index,constitution,male college student

BMI自世界卫生组织公布至今已有7年时间[1],各级各类刊物纷纷刊登了许多学者就BMI与学生体质特征、肥胖、营养以及社会生活环境等问题的研究,如卢刚等[2]的《不同BMI大学生体质特征研究》、李爱玲等[3]的《大学新生体质指数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尹小俭[4]的《中国大学生BMI、血压、肥胖及家庭人均收入的相关性分析》、周君来等[5]的《身高标准体重指标与大学生身体成分的关系》等等.这些研究结果都充分论证了不同BMI等级特征的大学生,在机能和素质方面存在着一定差异.那么,对于相同BMI等级的大学生,尤其是以在特定生育政策时期出生的特殊人群――独生子女大学生研究的很少.为此,本研究以山西省部分高校19~22岁的男生为例,对BMI在同一等级范围内的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的身体素质状况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明该群体学生身体素质特征.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用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科技大学2007级新生为样本,从中剔除有病未测、身体残疾和测试指标不齐全的学生,本研究共获得有效样本男生3 406人,其中独生子女1 886人,占总样本的55.37%.非独生子女1 520人,占总样本的44.63%.


1.2研究方法

身体素质测试指标的选定:选取《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男生的50 m跑、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 000 m跑的数据,作为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指标.对样本中3 406名大学生的身高、体重数据,运用公式(BMI等于体重/身高2 )进行BMI计算.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2003年制定的18周岁以上人群BMI分类:BMI<18.5为体型偏瘦、18.5≤BMI<24为正常体型、24≤BMI<28为超重体型、BMI≥28为肥胖体型的标准[1]进行分组.由于样本中BMI≥28的肥胖人数过少,故只保留体型偏瘦、体型正常、体型超重3个组.


身体成分测试方法:采用水下称重法,对随机抽取的独生与非独生男生各300人共计600人进行身体成分测试.测试指标包括水的密度、残气量、陆地体重、水中体重等.每人水下称重测试3次,每次取5个数值(受试者着泳装),以最高的两个平均值为水下体重值.

身体密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dm等于

式中dm:身体密度,单位kg/mL,dw:水密度,单位kg/mL,m1:陆地体重,单位kg,m2:水中体重,单位kg,Q:残气量,单位mL,再按照Brozek(布洛泽克)方法测试大学生体脂含量等.

体脂率等于4.570/(身体密度-4.142)×100%

体总脂量等于体重×体脂率

去脂体重等于体重-体总脂量

测试仪器:水下称重法测试系统采用天津体育学院生理实验室的拉力传感器及南开大学制造的数字显示仪,灵敏度为0.01 kg,实验方法参照Mcardle(麦卡德尔)的《运动生理学》中的方法进行.

相同BMI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男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男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1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问卷调查:为了更清楚了解调查对象的体育生活状况对其身体素质之间形成的差异是否有影响,本研究自编“运动因素对大学生身体素质影响的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涉及4大类38项问题.问卷发放对象同身体成分测试抽取的600名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问卷发放600份,收回600份,其中9份问卷回答不完全不能采用,有效率98.5%.

采用平均值比较法,对其显著性进行t检验,P<0.01,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5,差异具显著性.所有测试数据运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BMI分布

本研究中独生男生BMI为16.36~31.84,平均为21.65.其中,正常体型的比例为75.99%,大多数人的体型属于正常,超重和轻体重分别占16.78%和7.23%.独生男生轻体重比例明显低于超重的比例.非独生男生BMI为14.32~29.87,平均为20.09,其中,在标准范围内正常体型人数的比例为74.85%,超重和轻体重人数比例为14.12%和10.23%(见表1).

总体而言,独生与非独生男生正常体型的比例都相对较高,达到了75%左右,但二者存在一定差异.独生男生BMI较低的轻体重人群仅有7.23%,远远低于非独生男生的14.34%.而超重体型比例16.78%又高于非独生男生的10.81%.

2.2相同BMI等级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

本研究共选取了50 m跑、1 000 m跑、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坐位体前屈5个项目,作为反映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指标,结果见表2~4.

在体型偏瘦等级,独生男生50 m跑的平均成绩(7.8 s)快于非独生男生(8.2 s)0.4 s,差异具显著性(P<0.05).从观测到的最大与最小值的极差比较可以看出:独生男生50 m跑成绩离中趋势大于非独生男生,成绩分布趋向两极分化,立定跳远独生男生优于非独生男生,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引体向上非独生男生10个,超出独生男生3个,耐力素质的1 000 m跑,独生男生明显落后非独生男生11 s,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坐位体前屈比较二者差异不具显著性.

在体型正常等级,独生男生依然在50 m跑、立定跳远方面好于非独生男生.非独生男生50 m跑、立定跳远的均值虽然落后于独生男生,但也优于其他各等级,说明体型正常等级男生的下肢爆发力较强,在1 000 m跑中,独生男生落后于非独生男生6 s,但差异不具显著性,引体向上独生男生8个,落后于非独生男生4个,坐位体前屈的比较与偏瘦等级显示了同样的趋势.

在超重等级,独生男生除了坐位体前屈与非独生男生无显著差异外,其余4项的成绩均低于非独生男生.其中,在耐力素质的1 000 m跑中,独生男生明显落后非独生男生13 s,差异具高度显著性(P<0.01).在代表上肢绝对力量的引体向上中,独生男生与非独生男生的差距达到4个,差异显著(P<0.05),在50 m跑、立定跳远项目上独生男生同样落后于非独生男生.由此可以看出,超重等级独生男生的身体素质已经明显受到了体重的限制.

1)P<0.05,2)P<0.01

2.3相同BMI等级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成分

表5是采用水下称重测试法,对3个不同BMI组别600名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成分测试结果的统计.

从表5可以看出:独生男生的体脂率(20.39%)明显高于非独生男生(16.08%),体脂率与脂肪量指标趋势相同.

在体型偏瘦等级,非独生男生体脂率低于独生男生2.20%,去脂体重高于独生男生3.82 kg,差异显著(P<0.05).在体型正常等级,独生男生与非独生男生体脂率、脂肪及去脂体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在体型超重等级,独生男生体脂率明显高于非独生男生9.16%,去脂体重低于非独生男生6.98 kg,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由此可以看出,独生男生体重的超重主要是重在了脂肪上,而非独生男生体重的增长则更多是由于肌肉发达的缘故.肌肉发达,体脂并不多,实际上他们的体脂含量并未超出正常范围.体脂过多,才是真正的超重肥胖.

2.4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体脂率分布

按照目前评价标准:男生脂肪含量在15%为正常值,≥20%为超重,≥25%为肥胖[1].独生男生体脂率在正常值范围有205人,占测试人数的68.33%,体脂率≥20%的有81人,占27%.非独生男生体脂率在正常的有218人,占测试人数的72.67%.体脂率≥20%的有63人,占测试人数的21.02%.可见,随着生活条件与方式的改变,目前大学生超重和肥胖有增加的趋势.

2.5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体脂成分与BMI的相关性

从表6可以看出,体脂率与BMI和体重均呈低度相关,与7项素质得分呈高度负相关,表明体脂率与运动能力成反比.对BMI的两个重要因子身高与体重的相关分析:BMI与体重的相关系数(独生男生R等于0.892,非独生男生R等于0.889)呈高度相关,但与身高不相关.表明BMI是反映人体形态及质量的指标,而不能反映人体的脂肪含量.BMI与身体密度呈负相关.

2.6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选择不同运动项目体脂率分布情况

通过对600名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体脂率分布的统计以及运动因素的问卷调查,发现主要运动项目为篮球、足球的大学男生体脂率处于超重以上等级的比例最低,约为15%左右.主要运动项目为排球、乒乓、羽毛球、慢跑和武术的大学生体脂率处于超重等级以上的比例在19%~23%.而其他类运动项目,体脂率处于超重等级以上的比例高达30%.

3讨论

从5项素质测试指标整体结果分析来看,除了坐位体前屈项目,独生与非独生男生之间无差异外,其余4个项目独生与非独生男生均存在较大差异.其特点表现为:独生男生偏瘦和正常等级,在短距离、短时间、高强度快速爆发力项目(50 m跑、立定跳远)上略强于非独生男生,而在长距离的耐力1 000 m跑项目以及代表上肢相对力量(引体向上)方面又明显低于非独生男生.在超重等级非独生男生5项素质总体得分都明显优于独生男生.这一结果与邵锡山等[6]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体质研究比较”的结果相一致.反映了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体质发展特点.

从运动能力的观点分析:在体重基本相近的情况下,体脂率高,脂肪含量就高,去脂体重则低,反映出的运动能力就较差.相反,体脂率低,脂肪含量就低,去脂体重就高,运动能力就较强,说明体脂率与人体运动能力呈反比,体脂率越高,运动能力越差.事实上从表2~5的统计结果可知:体脂率在独生和非独生男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独生男生超重型,运动成绩是最差的.而正常体型,大学男生体脂率最低,5项素质成绩是最好的,与表7得出的体脂率与5项素质得分呈高度负相关的结果相一致.由此表明,即使在BMI等级相同的组别中,由于身体所含体脂及去脂体重的不同,身体素质间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或是说在一定意义上去脂体重越低,人体脂肪含量越大.而身体脂肪量过多,必然会导致真正的超重和肥胖,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体质状况,这是非常值得关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进一步探明运动因素是否会对身体成分的变化产生影响,首先对每周运动频率超过3次的和每周运动频率不足3次的男大学生体脂率指标进行了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每周运动频率不足3次的男生,其体脂率平均为19.59%,每周运动频率超过3次的男生,其体脂率平均为16.35%.前者比后者高3.25%.经检验,T值为2.36,P值为0.005,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其次,对不同运动项目大学生体脂成分进行了调查,发现主要运动项目为篮球、足球的大学男生体脂率处于超重等级的比例最低,约为15%左右,主要运动项目为排球、乒乓、羽毛球、慢跑和武术的大学生体脂率处于超重等级的比例为19%~23%,而其他类运动项目,体脂率处于超重等级以上的比例最高,高达到30%.我们认为篮球、足球运动首先参与工作的运动肌肉群较多,其次是运动强度较大,这不仅保证了人体对所摄取热量的重新合理分配,更主要的是这些运动项目普及率较高且广受大学生欢迎,对运动项目的兴趣是促成大学生去坚持锻炼的最大动力.同时,高频率而有规律的运动习惯,会使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始终处于较高的水平.由此可见,运动因素是引起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间差异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

4结论

相同BMI等级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为:独生男在短距离、短时间、高强度快速爆发力项目略强于非独生男,在长距离的耐力跑等方面却明显落后于非独生男,5项素质总体得分独生男生明显低于与非独生男生,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成分中,去脂体重与体脂率的不同是引起身体素质间差异的主要内在因素,即体脂率与脂肪含量成正比,与去脂体重及人体运动能力呈反比.也就是说,体脂率低,脂肪含量就低,去脂体重则高,运动能力相对较强,运动因素是引起独生与非独生男大学生身体素质间差异的主要客观因素之一.调查结果显示:每周运动频率超过3次,主要运动项目为篮球、足球的大学生体脂率处于超重等级的比例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