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点赞:14627 浏览:599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强调了翻译过程中体验与认知的重要性,坚持翻译是认知主体主观能动性和制约性的动态平衡.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翻译研究视角,对翻译教学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本文指出了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并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翻译能力培养的要素和翻译课堂教学的目标,阐明如何基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域构建新的翻译教学模式.

关 键 词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体验与认知;翻译教学模式;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5)02-0165-3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5.01.044

1 .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

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相比传统的以文本为中心的翻译观和基于传统语言学的翻译观,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突出了主体的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过程基于以实现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的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一方面强调翻译过程中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认为译文是体验和认知的结果,同时,又指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之一应受到其他参与翻译活动的认知主体间互动的制约.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坚持翻译不是译者作为主体的任意发挥,而是一种追求平衡的动态过程.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不仅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而且对于翻译理论与教学实践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翻译教学的目标是培养译者,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关注译者认知活动的过程,强调主体的体验性和创造性.因此,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角去审视当前的翻译教学,有助于翻译教学者发现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帮助教学者进一步明确翻译教学目标、选择翻译教材、构建翻译教学模式.

2 . 传统翻译教学模式的弊端

翻译的本质是一种带有目的性的跨语言和跨文化的交流活动,包括对语言文字和翻译技巧的理解和运用,对翻译任务的认知和体验.传统的翻译教学是一种单向式的传播,使翻译教学成为知识传播而非技能训练.这种教学模式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不重视学习的过程,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翻译课长期以来采用的方式是教师提供原文,学生做出译文之后,教师根据参对有关的翻译问题进行讲解,评价学生的翻译得失.课堂上教师通常根据翻译教材的具体内容,通过译例来阐释翻译理论,总结翻译技巧,然后根据该翻译理论或技巧有针对性地选取例子让学生翻译,然后给出参考译文.这种“纠错”式的翻译教学法的缺陷在于只进行了语言训练,而未让学生进行信息提取、选择,没有按照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创造译文,培养学生的翻译能力.这种以教师为主导的翻译教学使得学生在心理上处于被动,不能积极主动配合翻译教学.同时,教师在讲评中缺乏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得学生在翻译练习中无法充分发挥认知水平和主观能动性.长远来看,这种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不能满足翻译实践对翻译教学的要求.

3 . 认知翻译能力培养与翻译课堂教学目标

翻译活动的主体是译者,翻译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翻译能力,而翻译能力的核心体现在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包括语言能力和技巧的运用能力.将中英文互译仅仅是整个翻译过程的一方面,翻译不仅仅涉及语言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语言所反映的世界,深入分析原文所体现的思维活动和认知活动,理解客观世界和认知主体的思维活动是如何通过内容得到体现的.因此,翻译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译者认知和理解能力的展现.

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首先展现自己的认知能力,依靠自己对世界的体验来理解原文及其所反映的世界;此外,译者还需展现重构原文世界的能力,体现出一定的创造能力.在翻译实践中,译者还应能自我控制,协调处理各种主体性因素,有效主导翻译过程,达到翻译目的.译者的翻译能力是以其自身的经验和认知活动为基础的,以分析原文和重建原文功能的能力为核心,包含译者的知识能力、创造能力、交际能力和约束能力.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对以培养翻译能力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启发意义.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看待翻译教学,可以看出,在翻译课堂中教授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既不是翻译教学的全部,亦不是翻译教学的中心.翻译教学的任务还应包括引导学生面对原文以及原文所反映的世界,分析翻译的语境并确认自己在翻译活动中的立场,承担自己在翻译过程中所应负的责任及翻译的目的和效果.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视域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语言学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是以体验与现实世界的关系为哲学基础,而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最活跃的体验和认知主体,因此,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将译者提到了翻译过程的核心与主导地位.译者作为翻译活动的主体,不仅需要语言转换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协调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翻译教学实践中,认知语言学的翻译教学模式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求学生发挥创造力和分析决策能力.

4 .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下的翻译教学模式构建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译者作为认知主体以现实体验为背景参与多重互动.读者兼译者在充分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含义后,将其以目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译文勾画出作者所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强调体验和认知的制约作用,重视作者、作品、译者和读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追求实现“解释的合理性”和“翻译的和谐性”.同时,认知语言学建立在体验哲学的基础上,以认知语言学的视角去审视翻译,突出主体认知活动在翻译中的表现.王寅认为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及模式主要体现为:翻译具有体验性;翻译具有多重互动性;翻译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翻译的语篇性;翻译的和谐性;翻译的两个世界. 从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的视角看,“翻译的和谐性”是翻译活动的原则和翻译的最终目标.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是达到人际和谐,翻译也应力求达到作者、文本、读者之间的和谐.根据王寅的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翻译的阐释,本文将从翻译的体验性、翻译的互动性、翻译的主观能动性和翻译的语篇性出发,分析和构建更为合理的翻译教学模式.

4.. 1 翻译的体验性

翻译是以现实体验为背景的认知主体所参与的多重互动作用为认知基础的.读者兼译者在透彻理解源语语篇所表达的各类意义的基础上,尽量将其在目标语言中表达出来,在译文中应着力勾画出作者所欲描写的现实世界和认知世界.翻译活动涉及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要素.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认为翻译具有体验性,作者的认知和理解来自体验活动,译者和读者的认知和理解也来自体验,译者只有对文本进行体验性的理解,才能获得作者和文本的创作意图.

4.. 2 翻译的多重互动性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本身就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翻译教学模式.它所提出的现实―认知―语言,(翻译)实际上是一个宏观的翻译过程,这个过程涉及翻译中语言之外的因素:现实、人、文本.翻译的多重互动性包括认知主体与文本互动、认知主体与现实世界的互动、译者与读者的互动.作为认知主体的译者在文本和现实中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时,必须反复考虑“原文”与“译文”、“读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为达到翻译的和谐性,在进行翻译教学时,要强调认知主体、现实世界和文本的互动.

用认知语言学翻译观看待翻译教学,我们意识到翻译课堂中教授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技巧绝非教学的全部,亦非教学的中心.翻译教学除了传授语言转换技巧和文化差异外,还应引导学生面对原文以及原文所反映的世界,确定自己对原文的态度,分析整个翻译的情境并确认自己在翻译活动中的立场,承担自己在翻译过程中所应负的责任并明确翻译活动应达到的目的和效果.在翻译教学中,作为认知主体的教师和学生要进行文本、译文、译者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对比与互动,选择确定更为合理的翻译,实现翻译的和谐性.

4.. 3 翻译的主观能动性

作为认知主体的作者和译者对事物的体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教育水平等不同,体现在翻译中,将源语言转换到目标语言的结果也有差异.由于认知主体认知体验的差异,源语言的文本经过译者的加工,打上了认知主体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烙印.从某种意义上说,翻译具有一定的创造性,译者基于自己的认知和体验,根据对作者和文本的理解,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再创造,将源语转换为目的语,将原文作者所想表达的感情和思想真实地传达给读者,达到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同时,翻译的创造性又是相对的,无论原文作者的创作过程,还是译者的理解都是以客观世界为基础的,因此译者在翻译活动时将受到原文的制约.翻译的创造性必须合理客观,能够较好地理解原文和反映作者思想.在翻译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提醒和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合理而有度地创造性翻译.

4.. 4 翻译教学的语篇性

翻译的认知模式在接受系统功能语言学观点的基础上,提出“语篇为基本层面”,形成部分与整体的和谐统一,认为语篇中个别词和语句的理解与翻译离不开对语篇整体功能和认知分析,必须深入体会和综合思考句与句、段落及章节所反映的意义,注意前后的连贯性和风格的统一性.语篇是在特定的语言和文化中组句成篇的方式,当我们从语篇这一角度观察和探讨翻译时,翻译就是由源语语篇引发的译语语篇生成过程.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根据文本信息,对源语语篇的结构、信息含义和语篇连贯等方面进行调整,使得译文符合读者的思维方式和阅读习惯.


5 . 结语

认知语言学关于体验与认知关系的理论给翻译研究带来了较大的启示,而认知语言学翻译观也为翻译教学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作为一种科学的翻译理念,认知语言学翻译观能够促使教师在翻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加强体验认知.基于该理念下的翻译教学模式重视在翻译教学实践中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突出翻译课程的实用性,在课堂教学中提高翻译实践能力.翻译过程是把一种语言文字和思想含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和思想含义表达出来,涉及认知主体、语言两个基本因素.认知主体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因此在翻译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充分重视这两个维度,合理翻译,提高学生的翻译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同时,翻译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接受一定翻译学理论的指导,具备渊博的知识和较高的外语水平,运用国内外先进的翻译理论体系,构建全新的翻译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的翻译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