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社会属性其对翻译教学的

点赞:18550 浏览:831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作为一种语际转换过程和信息传播手段,翻译在诸多方面表现为反映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本文积极探索翻译的社会属性,并据此为翻译教学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 键 词 : 翻译发展史 社会属性 翻译教学

1.引言

正是由于翻译活动的多样性,学者对翻译的定义历来众说纷纭.《现代汉语词典》将翻译定义为:“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之间、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1]该定义较为简单化,忽略其他相关因素,强调语义的转换.中国当代学者许钧认为,翻译是以符号转换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2].该定义更为丰富和立体化,突破了语言转换范畴,涉及符号、文化等一系列概念[3].美国当代翻译学家奈达指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4]该定义突出信息动态对等,强调行文流程、风格对应.综上,翻译不仅涉及语言学,而且涉及符号学、逻辑学、跨文化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

作为一种高度智能化的语际转换过程和信息传播手段,翻译可谓是反映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在诸多方面都表现出典型的社会属性.翻译教学必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2.翻译社会属性的具体表现

2.1从翻译内容看翻译的社会属性

翻译作为信息传递的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其主要内容势必体现最基本的民众生活模式和经济生产方式.由于任何翻译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及特定的生产力水平下展开的,因此翻译体现了特定的民众生活模式和特定的经济生产方式.作为社会的一面镜子,翻译活动所反映的内容是社会变迁的真实写照,这一点从客观角度体现翻译的社会属性.

2.2从文化取向看翻译的社会属性

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互通途径,其实现手段势必表现为文化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趋同化与多样化的对立统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语言文字传播的实质即文化传播[5].翻译活动体现了“强势文化覆盖弱势文化”与“积极传播扩大弱势文化”的两种文化取向和两大翻译立场,这恰恰从主观角度体现了翻译的社会属性.

2.3从实现手段看翻译的社会属性

翻译作为操不同语言民族之间的精神与物质互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其实现手段势必展现民众朴素的生存需求、舆论的主流导向和政府的治国理念.无论是民间自发的翻译活动,还是媒体宣传的翻译活动,或是政府有组织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其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无不反映出社会基层的普遍渴求和上层建筑的内政外交.多种实现手段从一个主客观相结合的角度体现翻译的社会属性.

3.从我国翻译史剖析翻译的社会属性

学习翻译史,不仅可以从中学到经验,指导翻译实践,而且可以通过了解翻译事业发展的进程,进一步认识翻译的社会意义,深刻剖析翻译的社会属性.翻译事业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书记载,夏朝时期我国就已经通过某种翻译活动开展各部落间的物质互通和思想交流.目前学术界一般观点认为,我国的翻译事业始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即公元148年[6].

3.1第一次:佛经翻译(东汉至北宋时期)

佛经翻译始于汉末,兴于魏晋,盛于隋唐,衰于宋朝,前后历时约一千四百多年.封建统治阶级希望更好地利用佛教巩固自己的统治,广大民众也希望能够有一种宗教形态来支持并充实自己的生活,有所寄托.因此,佛经翻译既具备了群众基础,又得到了统治阶级的大力支持.佛经翻译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文字翻译活动.佛经翻译对我国的语言、思想和文化发展均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语言方面,不仅吸收了梵语词汇,还利用汉语构词法创造了许多词,如菩萨、刹那、因缘、天堂、地狱等,语法中出现了长定语、倒装句等语言结构.在其他文化领域,如音韵学、雕刻、建筑、音乐、绘画等都留下了佛教的烙印,其中敦煌艺术就是一个显著的例子.

3.2第二次:基督、科技、哲学、文学等翻译(明朝后期至战争时期)

明朝后期,我国翻译活动的内容主要涉及西欧的基督经籍、科技、哲学、文学等著作.当时封建统治日益腐朽,宦官当权,民不聊生.因此,民众呼吁新的“救世主”解救他们于水深火热之中;对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及人文理念的仰慕促进大量译著传入,形成了我国翻译活动的第二次.这一时期著名作品例如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几何原本》、《测量法义》等,对我国近代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促进作用.此外,严复翻译的如《天演论》、《原富》、《法意》等作品系统地介绍了西方的政治体制和学术思想.这先进的文学、科技、思潮的介绍与传播,引发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一系列运动,直接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

3.3第三次: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翻译(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时期)

、科学、人权、自由、爱国、自救的新文化运动,从思想、政治、文化领域激发了中国人的爱国救国热情,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智力来源,也为新一轮的翻译打下了坚实基础.思想上,我国开始大量涌现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等大量翻译;文学上,陆续出现了如俄国的普希金、莱蒙托夫、托尔斯泰、果戈理、屠格涅夫、契诃夫的译作和法国作家雨果、莫泊桑等人的译作.鲁迅、瞿秋白、郭沫若、矛盾、朱生豪、郁达夫、梁实秋、周作人、胡适、田汉、傅雷等都是该时期著名的翻译家.五四运动期间的翻译活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直接促成了中国的诞生.马列主义的输入及先进文化的引进,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前进的方向.


3.4第四次:全面繁荣发展(新中国成立至今时期)

新中国的成立,促使我国翻译事业进入有史以来最兴盛的发展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当我们经历了加入世贸、北京奥运会、上海世等重大人类文明盛会之际,我国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体育、教育等各个方面不断取得进步与突破,对外交流也日益向纵深方向发展.欣欣向荣的大背景下,翻译领域人才辈出,译著成果累累.译著成果不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飞跃发展,翻译理论日臻完善.为了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飞跃,我们要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和炽热的创新热情.因此,新时期的翻译工作者面临新的任务:我们不能仅满足于西方先进科技理念的引进,不但要完成“译进来”的任务,更肩负着“译出去”的任务. 4.对翻译教学的启示

基于上述翻译社会属性的深入剖析,广大翻译教学者可从中汲取一定启示,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着手,开展有效的翻译教学改革.

4.1教学理念启示

就教学理念而言,不能将翻译教学仅视作语言学理论研究的一个分支,因为翻译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翻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注重理论结合实践.此外,翻译教学也不是衡量外语专业学生语言基本功的一项单一的检测手段,因为翻译的社会属性决定翻译不仅涉及两大语言之间的转换,还涉及文化体系、符号体系、心理体系等各类因素的影响,体现出译者的思辨能力和综合知识面.

4.2教学内容启示

就教学内容而言,翻译教学应选择尽可能广泛的主题作为翻译实践的内容.因为翻译的社会属性决定了翻译内容折射出社会各大领域的发展变化,如学术领域、生产领域、文化领域、思想领域所取得的任何进步都应在翻译教学中得以体现.只有这样才能让年青一代及时把握国际领先的理论和进展,同时积极传播本国的最新进展和传统文化,实现翻译活动与社会发展、信息交流的互动目的.

4.3教学方法启示

就教学方法而言,翻译教学应采取灵活、务实、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各民族平等交流的意识.切忌仅仅关注语言知识和翻译技巧,将翻译孤立于社会发展、文化交流、民族互动、和平共赢等更高层面的需求.应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思辨能力,不断拓展新一代年轻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知识面,在参与翻译实践、丰富语言技能的同时,实现更高的社会目标.

5.结语

翻译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社会进步.新世纪我国翻译事业的繁盛体现了我国国力的全面综合提升,同时也促进了我国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交往与合作.通过对翻译社会属性的深入剖析,翻译教学活动必将更加富有实际意义,利用良好契机,推动社会的全面繁荣发展.翻译教学应当顺应翻译的社会属性,从理念、内容、方法等角度着手积极推动翻译教学改革的有效进行,使年轻一代懂得我们不但有责任实现汲取人类所创造的所有先进文化为我所用,从而实现振兴中华、再创辉煌的梦想,而且肩负“走向世界”的任务,把我国的经济建设经验、最新科技动态、社会主义理念及我国丰富而优秀的文化遗产介绍给全世界,从而让世界人民更加了解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翻译社会属性其对翻译教学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