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影《翻译风波》的主题

点赞:33209 浏览:1559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电影《翻译风波》内容丰满,主题深刻,引人深思.本文在对影片内容进行简要回顾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对影片进行了主题探讨和评述.(1)该影片从内容到主题甚至女主角身世及其人生轨迹的转变,都彰显了联合国和平的主题.(2)化解仇恨的最佳方式是宽恕而不是冤冤相报.(3)人类语言沟通的意义和倾听的重要.

[关 键 词 ]《翻译风波》;联合国和平主题;面对仇恨;语言和倾听

电影《翻译风波》是导演西德尼·波拉克的又一部反映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影片.影片讲述了在非洲的联合国口译员希薇娅,无意到有人用只有包括希薇娅在内的少数人听得懂的非洲土语,讨论一项阴谋,对象是即将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演说的一位非洲国家元首.而希薇娅在听到这个惊人秘密之后,很快也成为凶手的追杀对象.为了保护希薇娅的安全,密勤局派几天前妻子才死于车祸的警探托宾·凯勒做希薇娅的临时保镖.两个性格大相径庭的人就这样将命运缠绕在了一起.凯勒在调查过程中发掘出希薇娅过去复杂的一面,开始怀疑她并没有完全说出实情,甚或有可能参与此项阴谋,对她的不信任感愈来愈强烈.为了避免一起政治危机的发生,两人必须要相互信任,携手解决问题等原来,这场诡谲多变的政治行动旨在让那位总统摆脱因统治而走进国际军事法庭受审的命运.他们的阴谋最终被识破,行动失败,那位戕害人权的统治者也被绳之以法.本部电影主题深刻,引发人们多重思考.

一、彰显联合国倡导的和平主题

在本部影片中,联合国形象有意无意间多次映入人们的视野,闪进人们的脑海.从背景到主题甚至主角身世及其人生轨迹的转变,无一不与“联合国”关联.《翻译风波》是史上首部被允许进入联合国总部拍摄的电影,这也是本片的看点之一.所有影片中出现的成员国代表不是联合国的工作人员,就是真正的代表.在多次出现的联合国总部大厅场景中,宽大的空间感非常自然而且极具包围感.在同声传译室俯看演讲会场时,密闭的空间感和远处的演讲声形成了生动的对比,很多画面与其说是气氛营造,不如说是联合国外景宣传.而联合国的主题思想:倡导和平,提倡外交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也在片中不同程度、不同角度地被多次点明.本片虽然拥有美国警匪动作片的一切典型元素:恐怖活动、全副武装的特警、严阵以待的狙击手等,但这部影片的主题并不是用个人英雄主义来拯救世界,而是将自身的内涵升华到了反战的高度上,人们相信和平,相信外交.尽管有人相信“外交没有炮来得快”,但理智的人们还是在为了停止战争而努力,就像希薇娅,她不过是一个普通的传译员,也有亲人死在战火中.她最终有机会亲手杀死那个非洲国家的元首,为家人报仇,扣动扳机对她而言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但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理智获得胜利,没有让复仇的冲动控制自己.因为一旦由她杀死那个者,不仅会搭上她自己的性命,而且那个人类的凶手将永远不能得到法律和正义的审判,法律和正义将会成为一纸空文,战争将会继续,和平依然遥遥无期.此外,从“端着机关站在路上”到进入联大做同声传译,希薇娅的复杂身世及其一生的转变本身就是与联合国精神的最好契合.在影片前段,联合国保安主任向托宾介绍希薇娅的简历后,托宾有一句总结性台词:“她本身就是联合国.”这句话本来是指希薇娅生在美国,长在非洲,又在欧洲多个国家学语言的背景,适合来联合国做同传.但到后来这句话已经具有更深的含义.希薇娅曾对托宾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因为彼此误会了对方的意思.”这就是她学习语言并到联合国做翻译的原因.希薇娅其实是一种理想化的代表,一种善意解决暴力问题的模式.这一点在她对待仇恨问题的方法上表现尤为突出.

对电影《翻译风波》的主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参考文献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根据女主角讲的故事,非洲库族的“淹死凶手”仪式,被害者家属可以选择游过去救起自己的仇人抑或是任其淹死,做到表面上的公平.库族人相信:要走出悲痛,只能以德报怨.父母和妹妹被者埋的地雷炸死后,希薇娅曾经武装反叛,但暴力解除不了痛苦,仇恨只有加重悲伤.希薇娅不提死者的名字,以加速遗忘,希冀通过宽恕走出悲伤.这种库族精神引出了影片的核心问题.所谓库族精神其实就是联合国的和解精神.希薇娅对仇恨的态度绝大多数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人本思想.报复带来的快感只是一瞬间,之后便是无尽的痛苦;放下,才是真正的解脱. 然而命运还是推波助澜将希薇娅推到了崩溃的边缘.哥哥、前男友、朋友相继惨死,始作俑者还是祖瓦尼,而这个者要来联合国演说——天赐良机,结束他之后再结束自己悲剧的一生,没有比这更理想的结局了等此时,弟弟的话再次响起,“外交没有炮来得快”的观点占了上风,于是希薇娅提着包出现在祖瓦尼面前等如果影片确实如上述结尾,那么联合国宗旨也从被推崇演变为被质疑.还好,托宾此时现身,随即就是本片最精彩的一组镜头:他举对准希薇娅,然后刚毅的神情渐趋平缓,慢慢地把放到了身边的木台上,温柔地对希薇娅说:“放下,就像这样.”此组镜头让人百感交集,引起多种联想:托宾举似乎是劝说不成逼急了想武力阻止希薇娅的无奈之举,是特工本能,但是却下不了手,于是灵机一转改成向她演示如何放下,那句不经意的掩饰之词却恰好点中了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意义.在之前的片段中,托宾曾恨恨地说,如果在非洲库族的“淹死凶手”仪式里,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让那个害死他妻子的人淹死,说不定还要冲上去把他的头往水里按.但此刻,面对要复仇拼命的希薇娅,他却说:“还记得我说过要让他淹死吗?那是骗你的,我会救他上来,因为我不想后半生在悔恨中度过.”他身体力行地放下是在向希薇娅表明:我已经放下了仇恨,现在你也放下吧.祖瓦尼是要接受惩罚,但绝对不是以私刑的形式.在这组镜头中,人最伟大的品质得到了体现:理性.男女主角都完成了自己的抉择,影片末尾,者受到了审判,女主角重返非洲,典型的好莱坞似结尾,总是给人以希望.联合国的立场再次彰显.


的确,我们应该呼唤和期望和平,应该善良地对待有分歧的同类,但在这个过程中单单靠善意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建立一种秩序,或者说是不仅要有以德报怨这种道德上的要求,更要有托宾那种精明干练、用来维护和平的手段.联合国既有希薇娅这样的女性的美好纯洁,也有托宾这般男性的坚强果断.希薇娅和托宾简直就是联合国完美的男女形象代言人. 二、语言、倾听和翻译

“我们周围的战火使我们难以倾听

但人类的声音异于一切的噪音

即使它并未大声疾呼

即使它只是耳语

但它传达的是事实

最轻微的耳语也能超越战火”

这是年轻的祖瓦尼写在其书的前言,这首诗一直让希薇娅耿耿于怀、铭记在心,就在拿对着祖瓦尼时,希薇娅还逼着祖瓦尼念这首他曾经写过的诗.这首诗从某种程度上昭示了人类语言和倾听的特殊重要性.祖瓦尼年轻时,了解人们甘苦,倾听人民声音,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爱戴,人们追随他,推翻了当时的统治;然而,江山易主后的祖瓦尼却与人民渐行渐远,不再倾听,专断,滥杀无辜.正如希薇娅所说:给了人们这么多之后,又让人们失去更多.人们伤心、绝望,最终被逼反叛,欲将其送上国际法庭.片中祖瓦尼在层层特警保护下来联合国讲演途中经过第五大道时,愤怒的人们举旗.而当年同样在这里,人们是多么欣喜若狂地迎接他.今昔对比,此情此景真是莫大的讽刺.这就是没了语言沟通、不去倾听的者最后的结果.

人们需要语言沟通,需要彼此倾听.而“翻译就是不同语言的人们沟通的桥梁”.前面提到过希薇娅曾对托宾说:“国与国之间的战争是因为彼此误会了对方的意思.”这就是她学习语言并到联合国做翻译的原因.而沟通之后产生的便是温情和爱.起初希薇娅对托宾说:“我们在河的两边.”托宾回答希薇娅说:“那你得给我个理由到你这边来.”希薇娅只是苦笑一下.而影片最后,希薇娅与托宾在联合国对面依依惜别,中间正是一条河.托宾开玩笑说:“现在我们在同一边了.”影片的主题虽然不是爱情,但还是存在着温暖,此时他们之间的电流盲人都能听出来.是多次的沟通和倾听让他们彼此走近,相互了解,甚至同病相怜,让他们站在了同一边.最后希薇娅问候托宾的亡妻时,说了一句非洲库族语,而托宾竟然猜出了意思:“愿她安息.”这里似乎在暗示:我们不懂彼此的语言,但是我们心灵相通.国际政治的话题重新被提上来,甚至上升到了更高的层次.影片视角重新瞄准语言,回到了翻译员这一标题上,至此,全片前后贯通,主题凸显.

除了以上主题,本部电影还能引起人们其他多方面的思考,如为什么有理想的年轻人当上总统,有了权力就会变性,就会从友爱变成残暴.这是人性的无可避免的宿命,还是权力天生的腐蚀作用?这个问题在今天尤其值得思考.还有译者的职业道德规定译员不可以把听到的内容告诉他人,而本片中希薇娅将听来的秘密泄露,却并不会引起人们质疑,这是为什么?职业道德与道德孰轻孰重?这便是本片的魅力所在.

三、吹毛求疵:口译工作显得太随意

《翻译风波》原英文名直译为“口译工作者”或“口译译员”.这是一个被称为“金领”的职业,其高额报酬与其脑力劳动强度成正比.特别是在政治领域,任何一点小差错都有引发国际危机的可能.口译员的任务就是原封不动地转达他人的意见和观点,这是一个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职业,不允许有任何的分心.所以在联合国或任何其他场合做同传,译员除前苏联少数几个罕见特例之外,大都是手一边在笔记本上记符号,嘴一边就翻出来了,而不是如希薇娅那样笔记都不记,眼睛看着讲话人翻译的.就算希薇娅有着“联合国”般的经历也不至于如此轻松随意.当然掌握了一门冷门的外语赋予了译员特别的优势,因为她能够用耳朵洞悉他人所不能知的秘密.但是秘密常常是危险的,因此他们的工作有时也面临着一定的生命威胁.所以,本片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导演对同传译员这一群体的关注.

[参考文献]

[1] 和剑岭.翻译风波 《视听技术》[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2005.

[2] Michael Cronin.电影中的翻译[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研究出版社,2011.

[3] 臧夏雨.从翻译视角论译者有意识的“不忠”——以电影《叶问Ⅰ》和《翻译风波》为例[J].中国翻译,2012(02).

[作者简介] 王云燕(1978—),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长春大学光华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翻译及翻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