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斯特曼的翻译模因与规范

点赞:3665 浏览:1034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切斯特曼(Chesterman)将源于生物学的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对相互独立的翻译观点进行整合,形成了科学的翻译模因体系.而他的翻译规范论更是对之前翻译规范研究的拓展和深化,极具描述作用与应用价值.本文在对模因、翻译模因的概念及发展进行介绍的基础上,针对切斯特曼的翻译规范理论的形成和分类进行梳理,希望借此使读者对翻译模因理论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认识到翻译模因理论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关 键 词 :模因;翻译模因;翻译规范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7-0003-02

基金项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项目《“绝对主义”和“功利主义”道德观层面下的法律翻译研究》,项目编号(RWYB201347).

一、引言

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没有哪一个个体可以摆脱这种联系而孤立地存在.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担负着对原有事物的继承与发展的历史使命.换言之,所有事物的衍生都是对原有事物继承、复制基础上传播的结果.这种异质间的接触与联系给事物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切斯特曼(Chesterman)正是从文化进化的角度,通过考察翻译模因的发展历程,提出了翻译模因论,为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二、模因论

1.模因的概念

Meme一词源自基因(gene)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著《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1976)一书中.其含义为“在诸如语言、观念、信仰、行为方式等的传递过程中与基因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相类似的那个东西.”《牛津英语词典》中对meme的定义为:an element of culture that may be considered to be passed on by non-geic means, esp. imitation,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传播的文化的基本单位作者在文中采用国内何自然教授的译法,将其译为“模因”.模因(meme)与基因(gene)发音类似,又可表示“出自相同基因而导致类似”的意思.故而模因一词具有两层含义:其一,它是一种文化传递或传播单位;其二,它是一种模仿单位,或者说是复制因子,其核心是模仿.1999年,Dawkins的学生,著名心理学家Susan Blackmore在其《谜米机器》(The Meme Machine)一书中,提出模因论(memetics).这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如今已发展成为一门研究模因的复制、传播、演化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的学科,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在充分肯定前者观点的基础上,Blackmore将模因细分为共生模因(conducive memes)和寄生模因(parasitic memes)两类.不同模因共同形成关系紧密的模因集合体(memes or meme plexes).实际上,一种文化就是一种模因组合(a population of memes)[1].一种文化内部的模因传播要通过模仿,也要依靠语言,而跨文化模因传播离不开翻译.因此,在跨文化过程中翻译就成为了“模因的生存载体”.[2]

2.翻译模因的概念

荷兰学者切斯特曼(Andrew Chesterman)是把翻译与模因论联系在一起的第一.他把翻译研究看作是模因论的一个分支,把有关翻译的概念或观点以及翻译理论,如翻译的理论概念、规范、策略和价值观念等统称为翻译模因(translation memes).他详细阐述了翻译的“五种超级模因”(super memes)的进化和相互关系.这五种模因分别是:源语一目的语模因(source-target)、对等模因(equivalence)、不可译模因(untranslatability)、意译-直译模因(free-vs-literal)、写作即翻译模因(all-writing-is-translating)[3].


3.翻译模因的发展

各种模因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一代代不断进行复制与传播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环境.模因在传播中突变(mutation),在变异中发展,并产生增值现象(additive relation),即△→△+△′[4].所以说,翻译模因的传播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切斯特曼指出,在翻译模因库中除了五种超级模因还存在着大量一般模因,它们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可谓适者生存.大多数翻译模因属于共生模因,也就是说它们的存在对翻译理论的发展与进化起促进作用、对翻译实践起指导作用.而有些翻译模因,像“不可译”、“翻译理论无用”等模因属于寄生模因.因为它们阻碍了翻译研究的前进与发展,故而最终必然消亡.如果其中的一个占据主导地位,而竞争模因(peting memes)消亡,该模因就成为这一时期的主导翻译模因,即翻译规范.但任何模因都是特定的社会环境下的产物,是阶段性的.所以翻译规范或标准也不例外,它是翻译学研究的核心模因,但也是历时性的,不具有普遍适用性.

4.翻译模因的价值

为了解释翻译理论的规律,切斯特曼引入Popper(波普尔)的“三个世界”哲学思想作为翻译模因能作用于翻译行为的理论依据.按照Popper的观点,第一世界指的是客观物质世界,第二世界指的是精神世界,包括意识、精神状况和行为倾向,第三世界指思想观念的客观内容.三个世界并非彼此独立,而是相互依存,不可或缺.翻译理论发源于第二世界,形成于第三世界,对第一世界起指导作用.换言之,理论源于实践又回归实践.因此,翻译模因与译者行为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也使得“不可译”理论和“翻译理论无用”之说成为谬论,在翻译界无立足之地. 三、切斯特曼翻译模因理论形成与发展

1.翻译规范理论的形成

翻译是一种双语内部转换和语际转换的语言活动,也是一种跨文化交流活动I·A·理查兹(Ivor Armstrory Richards)曾说,翻译很可能是宇宙进化进程中产生的人类最复杂的一类活动.[5] 从早期翻译实践阶段、结构主义阶段、解构主义阶段,直至建构主义阶段,翻译理论研究的不应当是翻译有没有用或“能不能翻译”这样的问题,而是怎样与翻译应用研究有机结合,对翻译活动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指引译者翻译出更多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作品.

切斯特曼在图瑞(Toury)对翻译规范进行描述性研究的理论基础上,对有关翻译规范的分类等问题首次进行了深入而透彻的研究,构建出一整套完整的翻译规范理论.

2.翻译规范的分类

切斯特曼的规范论受到Bartsch和Toury的影响,借鉴了社会学和语言学对规范的分类方法.他认为某种翻译理念模因在某一时期占据主导地位,即变成翻译规范,翻译规范是某一社会群体共享的具有社会约束力的翻译思想观念.(Chesterman 1997a)

图瑞较早的将翻译规范化分为三类:初级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切斯特曼深受图氏理论的影响,他把翻译规范分为:1)预备规范,指与一定文化中的翻译政策有关以及涉及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的问题;2)初始规范,制约译者在原语文本与目标语文本之间进行选择的规范;3)操作规范,指翻译过程中,诸如文本规范等指导翻译决策的规范.并且,他对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予以了特别的关注,并对此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他把影响翻译产品和翻译行为的规范也划分为两类——期待规范(expectancy norms)和专业规范(professional norms)(Chesterman 1999:90-97).期待规范是指译语和社会对译者在语言风格方面的期待,专业规范制约翻译过程中可接受的方法和策略.[6]专业规范对翻译过程起指导、调节作用.

四、结束语

切斯特曼将源于生物学的模因论引入翻译领域,对零散的翻译观点进行整合,建构了系统的翻译模因论,为我们进行翻译研究开启了一扇大门.他的翻译规范理论是对之前翻译规范描述性研究的深化和延展,既有描述作用也具备应用价值,对整个翻译学界的影响及其重大,值得后来学者进行深入地探讨与研究,并将其运用到翻译实践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