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点赞:15086 浏览:6835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学艺术的瑰宝,然而要将其译成英文却是非常困难的事,由于中西文化与语言的巨大差异,两种语之间必然存在着不可译性.本文从诗歌的表达形式、意象和典故三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翻译中的不可译性.

关 键 词 :表达形式;意象;典故;不可译性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011-01

何其芳曾在《关于写诗和读诗》中写道:"诗是一种最集中的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练和谐的程序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

中国古典诗歌是文学史上的瑰宝.它具有形式整齐,内容丰富,韵律严格,修辞手段多样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广泛受到国内外读者的青睐.随着中西文化的不断交流和传播,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也受到中西翻译家的重视.翻译家们试图把中国的古典诗歌翻译成英语,然而汉语和英语两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文化差异,必然也存在着巨大的不可译性,即使汉语诗歌的意思能够翻译成英语,诗歌的意境也会大打折扣,翻译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古典诗歌的美感缺失.

诗歌由于它形式的整齐, 韵律的严格以及内容的凝练,需处理的不可译的成分颇多, 给诗歌的翻译带来了重重困难.很多的翻译家与诗人都认为诗歌是不可译的.雪莱曾说:"译诗是徒劳无益的,把一个诗人的创作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犹如把一朵紫罗兰投入到坩埚,企图探索它的香味和构造原理.".美国著名诗人Robert Frost 也曾说:"Poetry is what gets lost in translation".(诗歌是在翻译中丢失的东西)这成为诗歌不可译性的强有力论据.

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究竟体现在哪几方面,本文将从表达形式、意境与典故的不可译三个方面以具体的实例来解说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1.古典诗歌的不可译性

1.1 表达形式的不可译性.诗歌之所以与散文小说不同,主要体现在其灵活多样的诗歌形式.中国古代诗人探索多样的表达形式来体现诗歌的形式美和韵律美.古诗形式难以英译.就诗的外型看, 每句字数相同与否, 使中国古诗的外型或呈方阵, 或呈长短句式.英诗的行数和每行的音步数固定, 但字数不固定, 外型都呈长短句式.用英诗绝对不能再现呈方阵的古诗外型, 但有可能译出近似原诗的长短句式外型,但是其中的美感会荡然无存.

例如下面的回文诗:

赏花归去 马如飞,去马如飞 酒力微.酒力微醒 时己幕,醒时己幕 赏花归.

该诗写诗人饮酒后,微醉,然后跨马赏花,这首诗仅用了十四个字却起到了二十八字的作用.读起来声调和谐,婉转悦耳,极具音乐美感.但是这样特殊的诗歌形式在英文中很难找到相应的对应形式.可以说是不可译的.

1.2 意象的不可译性.中西诗歌都强调意象的运用.中国古典诗歌表现得更为明显, 中国古代诗人讲究含蓄,往往通过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所谓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

意境本质上是古代汉语的产物,它特别适宜在古代汉语语境中生长,也只有在古代汉语语境中才能够被广泛地理解和接受,正因为意境与古代汉语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意境是不能被完整地翻译成英语的.汉语的流动性和灵活性十分有利于意象的运用,但是这些意象一旦被逐字地翻译成英文就会给读者一种堆砌的感觉,而且意境中所具有的美感也会消失.例如元代散曲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该诗中意象虽似随意堆砌, 却给予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翻译家Cytril Birch 将其译为: " Dry vine, old tree, crows at dusk/ Low bridge, stream running, cottages, /Acient road, west wind, lean nag,/ The sun westering/ And one with breaking heart at the sky's edge "

这种将意境简单堆在一起的翻译,让中国读者很是不习惯,如果不是对这首诗很熟悉了,只看英文译本我们根本不知道它说的是什么,根本看不出诗歌里流露的是诗人无限的羁旅之思.诗歌之意美往往在于如何说, 而不是说什么.这种利用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写出的句子, 翻成重形合的英文后, 意境就所剩无几了,原来诗歌中的主题思想也很难表达到位.如果硬要翻译这样充满意境美的诗句, 那就必须割爱,也就是必须牺牲原诗的意美.

1.3 典故的不可译性.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悠久的历史,蕴藏着很深的典故.中国古典诗歌篇幅短小, 语言精练, 诗人经常在一句话难以容纳或不便言明时,使用恰当的典故, 表达自己丰富、微妙和复杂的情绪.这些典故往往包含神话故事、传说、名人轶事、历史事件或其他诗人的佳句.由于中西文化背景的不同, 西方读者对于这些知识不甚了解, 如要在原文中将其悉数译出以求达到原文读者读诗的效果, 则不免冗长拖拉;如果将诗歌中的典故简单处理,又会使其中许多隐含的意义难以准确表达, 让读者联想的空间就不复存.例如,李商隐的诗歌《锦瑟》,诗人在简短的诗中用了四个典故:庄周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泪和暖玉生烟.这几个典故的运用使得该诗具有一种朦胧的意境,《锦瑟》是历来被人称道的一部李商隐的佳作,虽然字面意思易于理解,但是其诗歌固有的朦胧美隐约让人难以把握.其文字锦绣华美,情意缠绵悱恻.

接下来看一下我国著名翻译家许渊冲的译文,他将上面的四个典故分别译为"Dim morning dream to be a butterfly","Amorous heart poured out in cuckoo's cry","Such feeling cannot be recalled again;It seemed long lost e'en when it was felt then",和"From sunburnt emerald let vapour rise".中国读者在看到这些英译典故的处理方式时会感到很陌生,外国读者对这样的翻译估计也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意境之美.这并非是许先生翻译的不好,确实是由于文化等差异造成了诗歌的不可译性,让诗歌在翻译的过程中丧失了原来的美感.

2.结语

由于两种语言的文化巨大差异,中国古典诗歌除了表达形式、意象和典故不可译之外,还存在着很多方面的不可翻译性,例如音韵和修辞手法的不可译性.总体来说,英译中国古诗行不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翻译古典诗歌的努力就要停止,不过既要译诗, 只好在不可能的范围里找出个可能来,在尽可能传达原诗歌意思的前提下,在探索其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