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辅助的鲁迅小《孔乙己》两英译本的译者风格

点赞:6205 浏览:159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译者风格的研究已有较长的历史,但传统的研究大都基于个人的主观直觉上的判断,存在着诸多的局限性.随着描写翻译学以及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性翻译理论结合,从而兴起了语料库翻译研究,译者风格研究也开始借助语料库的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多译本语料库对比分析了鲁迅小说《孔乙己》的两个译本,旨在通过对大量语料的客观分析,详细分析出两位译者在译文中所表现出来的的独特风格以及不同风格形成的原因.

关 键 词 :孔乙己;语料库;译者风格

Abstract:It has been a long time since we’ve began the research on the translators’ style,but there are still many limitations as the traditional researches are largely based on the researchers’ subjective intuitive judgment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and corpus linguistics,the bination of corpus linguistics and descriptive translation theories led to the rise of the corpus translation studies,and the researches on the translator’s style also started to employ the corpus research methods. Based on the parative analysis of multiple translation versions of LuXun’s novel Kong Yiji,this paper aims to make detailed objective corpus analysis on the unique styles of the translators as well as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different styles.

Key words:Kong Yiji; corpus; translator’s style

基于语料库辅助的鲁迅小《孔乙己》两英译本的译者风格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语言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在职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引言

如果说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那么译者在完成翻译活动时,也一定会留下个人的印记.传统的翻译风格研究多将重心放在研究译者应该如何忠实地、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的风格,因而使得译者的目标多为尽最大努力再现原作风格.近年来,随着翻译的“描写翻译学转向”,研究的注意力也从作者转到了译者.许多学者已经讨论了文学作品中译者风格的显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Herman提出的译者的“声音”和Baker提出的译者的“指纹”.与此同时,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语言学与描写性翻译理论相结合,从而兴起了语料库翻译研究.因此我们在对文学作品英译的研究过程中,也可以采用基于语料库辅助的研究方法,客观科学的分析出译者风格及其成因.

本文所采用的语料是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孔乙己》,其主要写作意义是通过对孔乙己形象的刻画,对其悲惨命运的叙述和描写,表达出鲁迅对当时社会的冷漠和人民的麻木不仁的悲哀,对孔乙己“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情感,对吃人的封建社会的血泪控诉,和以期唤起人们行动起来彻底推翻腐朽的旧社会的强烈诉求.目前对鲁迅小说英译的研究多采用杨宪益、戴乃迭两先生的译本,主要方法集中在传统的摘取典型例句进行人物性格、社会背景及风格再现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则通过语料库的手段进行分析,以期打破传统译者风格分析中因考察范围较窄及介入过多个人感情因素所造成的局限性,从而获得更为科学客观可信的数据来进行译者风格的分析.

二、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本文收集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及威廉·莱尔的译本全文为语料,建成一个小型平行语料库.借鉴传统译本和基于语料库多译本分析研究,从词汇、句法等不同层面设置成对比项分别进行检索统计.依据检索方案,运用AntConc等语料库检索软件对相关语料进行检索分析、统计,对比两个译本得出相关数据.通过数据分析,以期回答下列问题:

(1)《孔乙己》杨宪益夫妇译本和威廉·莱尔译本的译者风格是怎样的?

(2)两译本的译者风格在译本中分别是如何体现出来的?(3)两译本不同的译者风格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三、《孔乙己》译者风格的实证性分析

在这一部分,我们主要从类符/形符比、词汇密度、词表、平均句长和可选性转述词"that"等几个方面来考察两译本所显现出来的不同特征.

(1)类符/形符比(TTR)

这是借助语料库来分析作者所用的词类范畴和种类的比例.类符(type)就是语料库中不同的词语,而形符(token)就是所有的词形.二者的比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语料库中用词的变化性.TTR越大说明作者使用的不同词汇越多,用词越丰富;反之则表示不同词汇越少,词汇范围越窄.表1是用AntConc的词表统计功能分别统计的杨译本和威廉译本的类符形符数及类符/形符比值.

(2)词汇密度

词汇密度是指实词对功能词的比例,计算方法是:词汇密度等于实词数÷总词数×100%.英语的实词(lexical words)包括名词、实意动词、形容词和名词.语法词(grammatical words)包括助动词、情态动词、代词、介词、冠词和连词. 统计显示,威廉译本的词汇密度54%低于杨译本的56.52%.即是说,杨译本的实词比例比威廉译本高.词汇密度的差异表明:威廉译本试图降低实词所提供的信息量,来降低译文的难度,从而提高其可接受性.

(3)词表

(4)平均句长

与类符/形符比一样,平均句长也是译者风格的标记.从通常直观的阅读经验看,译本的平均句长明显高于原文.那么以语料库为基础的实证考察会是什么结果呢?表5是用检索工具统计的平均句长.

(5)可选性转述词"that"

研究表明,翻译英语相比较非翻译英语倾向于使用更多的可选性成分,如补语to、(after/while)Ving结构和(in order)to/for/ that等等.保留这些可选性成分可以使句法关系更加明晰.表6 是对that出现频率的统计结果.

四、译者风格的成因分析

上述语料库的实证研究表明,两位中外译者在词汇、句子和语篇等各层面的确流露出原作风格之外的“痕迹”.我们可以对两译本在这几个层面的特征归纳如下:首先,在词汇层面,杨译本的类符/形符比高于威廉译本,表明杨宪益的用词更丰富;威廉译本的词汇密度较低,表明威廉译本的实词数量和频率较低,因此其信息量和文本难度也就相应降低;其次,在句子层面,杨译本的平均句长比威廉译本更长,表明杨宪益在翻译过程中采取了添加修饰词、解释明确原文隐含意义等手段来提高译本的理解度;威廉译本较多地使用转述词that,表明威廉译本的语法关系更为明确.最后,在语篇层面,霍译本和杨译本都显示出了明确化的倾向,即将原语中隐含的,但可以从语境中推测出来的信息在译语中明确介绍出来.这些都可以看成是译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译本中留下的“影子”.


基于语料库辅助的翻译研究虽然为我们的译者风格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客观数据,从而极大的方便了我们的科学分析.但是,作为一种研究方法,语料库翻译研究并不能为我们所做的分析提供合理的解释.就本文来说,借助语料库检索数据并得出结论并非最终目的,我们还需从结论中分析中译者风格的成因.以下的分析我们将从两位译者的母语文化及目的语文化规范的角度来探索两者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的成因.

首先,母语文化对译者的语言习惯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一般来说,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译者都会潜意识地发挥自己的母语文化优势.由于两位译者来自于不同的社会文化中,因此必然会受到其母语文化的影响.我们知道,汉语是重意合的语言,倾向于较少使用功能词;英语是重形合的语言,倾向于较多使用功能词.鉴于英汉语言的区别,杨宪益和威廉·莱尔在翻译的时候都注意使用衔接词,以符合英语的语法规范.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杨译本中可选性转述词that的使用频率明显低于威廉译本.这也许是两位译者受母语影响的缘故.

另外,翻译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每个译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各种规范的制约.在目的语文化规范的影响下,译者都会采取一些策略,扫除译文的陌生感,以使译文更容易被目的语读者接受.在本文中,杨译本的主要目的是将中国经典文学作品及中国文化推向世界,因此表现在译本中的平均句长要长于威廉译本,表明译者采取了添加修饰词、解释明确原文隐含意义等手段来提高译本的理解度,并通过译本为目的语文化输入新奇的东西.而威廉译本受英语文化的强势地位以及读者的中心地位的影响,译者的态度更倾向于目的语文化,其译本也更倾向于可接受性.因此,威廉译本倾向于使用更少的实词、更多的语能词和更多的常用词,使句子之间的联系更为明确,以提高其在英语文化中的可接受度.

五、小结

上述研究是在以两个翻译文本构成的语料库的基础上进行的,它揭示出两个翻译文本之间的差异性特征,进而展现出两个迥异的译者风格.随后,我们通过分析母语文化和翻译规范对译者风格的影响发现: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发挥自己母语的文化优势或遵从、违背特定的翻译规范而形成了自己特定的风格.

语料库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从多层面、多角度翻译研究,并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译者风格研究的认识.相比较传统的译本研究,基于语料库的译本分析为探究译本与母语的差异及多译本之间的差异提供了新的研究平台,但更为深入准确的译者风格研究,还有赖于规模更大的语料库以及更为深入科学的分析来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