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名的劣汰存良

点赞:2306 浏览:66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本文为江苏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美国翻译工作坊研究及其对高校整合翻译教育资源怎么写作江苏经济的启示”)阶段成果,课题批准文号:D/2013/01/003

摘 要:拟以探究英语姓名汉译过程中的劣汰存良为目的,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取名过程中的差异,结合多种姓名汉译技巧,考虑如何使译名具有该人形象的象形性、性格的代表性的同时以美国门罗总统及艳星梦露的姓氏翻译为例对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两个中文译名“门罗”与“芒罗”的可接受性进行甄别,得出该结论认为:劣汰存良既是译名确立与统一的必经过程,又是一个必然结果.

关 键 词 :劣汰存良;译名的确立与统一;差异;技巧;相符性

作者简介:张弯(1991-),女,汉族,湖北人.河海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29--02

一、引言

腾讯文化讯:北京时间10月10日19时,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

新华网快讯:瑞典文学院10日宣布,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82岁加拿大女作家艾丽斯芒罗.

无条件接触英文资料的汉语受众不解: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到底是谁?是爱丽丝门罗,还是艾丽斯芒罗?是不是有两个加拿大女作家共同获得此项殊荣?进入诺贝尔奖网站,发现该网站在显著位置宣布: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3 was awarded to Alice Munro “master of the contemporary short story”.显然,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Alice Munro姓氏的汉译,腾讯文化和新华网都采用了音译方法,但一个将之译为“芒罗”,一个却将之译成了“门罗”.这种译名不统一的现象,对汉语受众的认知、理解与交流势必造成一定影响,有必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尝试从翻译英语人名时通常考虑的差异、使用的翻译技巧、考察译名劣汰存良是否具有该人形象的象形性、性格的代表性等角度对人名翻译及译名确立中的过程进行深入探讨.

二、英语人名汉译中的差异性考量

英语人名汉译多采取音译法,即一种译音代义的方法[1],这种翻译方法在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传统上,为忠实于原名的音,同时考虑受众在人名问题上的习惯与认知,译者在翻译人名时一般会考虑中西方取名过程中存在的诸如思维、习俗、发音等多方面差异.

1.思维上的差异

英语偏重形式逻辑,汉语思维偏重辩证思维,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2],所以英语人名很多仅表音(例如Sandy);汉语人名表音之余还表意,如人名宁静意为“安宁文静”.因此,翻译英语人名时,译者会尽量考虑汉语受众的思维习惯,让译名同时具有一定的表意功能.例如,将现任美国总统Obama译成“奥巴马”而非更贴近其英语发音的“欧巴马”,主要是因为汉字“奥”的同音字有“澳大利亚”及“澳门”的“澳”,还考虑到“奥”有“深邃”的含义,然而“欧巴马”听起来易让人联想起日语中“欧巴桑”这个对老年妇女不友善的称谓.

译名的劣汰存良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翻译英语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7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习俗差异

英语国家人名多取自《圣经》、希腊罗马神话、文学著作等,也有人以逝去的家庭成员命名,用一些不寻常的字眼命名,用时行的人、事或物命名.在中国,人们自古就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名时会考虑阴阳五行,考虑性别,考虑名字的寓意以寄托美好希望或弥补缺憾[3].因此,翻译英语人名时,译者会考虑到此差异性,例如将美国著名影星Angelina Jolie译成“安吉丽娜朱莉”而没译为“安吉利那朱利”,就符合中国人对漂亮女性的取名习俗,较为成功.

3.发音差异

在中国,取名时十分重视名字的美,在强调形美、意美的同时注重音美,如“”的发音是“平平仄”,节奏感强,读起来上口,听上去悦耳,因此翻译人名时会考虑音美.2009年,在被问及即将访华的是“奥巴马总统”还是“欧巴马总统”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女发言人苏珊史蒂文森在一封电子邮件中回答:“‘欧巴马’符合这个名字的正确发音,我们偏向于这个中文翻译.” 可是,“欧巴马”的发音为“平平平”,不如现已普遍使用的“奥巴马”的“仄平平”发音响亮和节奏感强.

当然,仅仅考虑上述差异就能真正做到汰劣存良是不够的,在英语人名翻译时还需借助一定的技巧.

三、英文人名翻译的一般技巧

翻译姓名这种意义相对狭窄的固定词组,多采用音译法,但英汉两种文字很难在音、义、形等方面完全对应和匹配.所以,为使译名尽量忠实或接近于原名的音、义,符合此人的身份、性格等,还需借助谐音译[4]、谐音译+形译、谐音译+意译、沿袭现成译法、参考有关资料等技巧,汰劣存良.

1.谐音译

中文里的某些发音如平翘舌音、前后鼻音及声调是英语所没有的,音译时出于音美、形美、意美等方面的需要有时须借助谐音译,例如将美国前总统的名字Bill Clinton译作“比尔克林顿”,将“t”谐音译为“d”.

2.谐音译+形译

谐音译的同时还要考虑形译.形译,主要考虑到中英文名字的形式不同.英语语言国家强调个人主义,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家族观念较浓,姓在前名在后.翻译时,若想译名的中国风味浓郁且易记忆,译名的首字母通常可考虑使用百家姓,在形式上实现语言的本土化,例如将英国作家Bernard Shaw译成“萧伯纳”,而非“伯纳德萧”.

3.谐音译+意译

世界文学名著《简爱》的译者没有将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女主角Jane Eyre按《英语姓名译名手册》译成“简艾尔”,因为作为孤女的Jane Eyre是无父母长辈珍爱的女孩子,她生活简朴,与男主角真心相爱,因此十分贴切地用谐音译+意译的方法将她的名字译成“简爱”,为人称道. 4、参照有关资料

翻译英语人名还要参考有关资料,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英语姓名译名手册》等,类似的出版物列出了英语常用名的译法,对译名确立与统一过程中的汰劣存良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四、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政客与艳星

在灵活运用各种翻译技巧的基础上,还要设法使译名具有该人形象的象形性、性格及职业的代表性等,做到匠心独运,汰劣存良.

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与政客门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Munro与美国第五届总统门罗(Monroe),俩人的英语姓氏拼写、发音有异,但目前中国媒体多沿袭“门罗”这一现成译法来指代2013年度新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Munro.

首先,Munro与Monroe虽拼写、发音略有不同,但大致相似.更重要的是,“门罗”这一姓氏我们读中小学时就已有接触,因为历史课本记录了门罗总统提出“门罗宣言”的这段史实,所以用现成的译名“门罗”来翻译拼写与发音与其近似的加拿大女作家Munro的姓名,从某种程度而言易为汉语受众所熟记.

其次,Munro第一个音节的音与中文的Mang 发音相似,起初新华网将其译为“芒罗”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发音对等,但现在媒体普遍弃“芒罗”而选“门罗”,可能因为前者发音与“忙喽”相似,易引起不必要的联想.

另外,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Munro)被称为“一位文学的手作艺术者”,她在渥太华南部的农场里“寂静地经营着自己的文学”,给人的感觉仿佛杜甫那句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深谷”,取“门可罗雀”的“十分冷落,宾客稀少”之意,并将“门可罗雀”缩略为“门罗”来译Munro,符合文坛女作家的形象、性格及职业特征,可算名至实归.但是,由于美国门罗总统提出了不得人心的“美洲是美洲人”的口号,冷战时期他的名字被汉译为“门罗”,意思是他的观点少人问津,“门可罗雀” [5].此译名,即表了英语的音,又确切地传达出当年门罗在中国不佳的政治形象.


2.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门罗与艳星梦露

Munro与Monroe,在拼写和发音上虽然大致相似,但毕竟有异,却也译成成了“门罗”,那么美国好莱坞著名艳星玛丽莲梦露的英语姓氏Monroe与门罗总统的一模一样,可是为什么没有沿袭现成译法将之译成“玛丽莲门罗”而译成了“玛丽莲梦露”呢? 再说,同为女性,而且“梦露”与“门罗”也都是现成的译名,为什么不选择现成的“梦露”来译加拿大新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姓名?

这与汉语重“意”合有关. 在中国人的理念中,“梦露”一词十分香艳,与满头银发、学者气浓、创作态度严肃的女作家的特征不符,何况这个女作家作品描述的大部分是坚强女性与残酷命运的斗争,所以使用中性字眼“门罗”更能展现这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个人形象及职业气质.

此外,瑞典文学院在给门罗的颁奖词上称之为“当代短篇小说大师”,美国犹太作家西娅奥齐克更是将她喻为“当代契诃夫”,以示她善于捕捉平常生活的细小情节来表现主题,因此以亦有“张网捕捉”之意的“门罗”译她的姓氏能较好地反映出她在文学创作上的辉煌成就.

而美国艳星梦露(Monroe)的译名也十分贴切,因为“梦”除了其本身的朦胧感外,跟香艳之事也有关联,且“露”字也有很强的女性阴柔色彩,符合其艳星身份、妖娆形象、活色生香的人生阅历和职业特色,这从另一方面证明如果将女作家门罗(Munro)译成“梦露”,或将门罗(Monroe)总统译成“梦露”总统,显然与他们的身份不符,也与他们的个人形象、思想主张等各方面相差甚大.

五、结语

劣汰存良既是译名确立与统一的必经过程,又是一个必然结果.翻译英语人名时无论是考虑英汉文化差异,使用种种翻译技巧,还是考察译名是否具有该人形象的象形性、性格的代表性,始终存在着一个劣汰存良的过程.唯有如此,英语国家的人名进入汉语语境后才可能具备该人形象的象形性,蕴含该人性格的代表性,或揭示该人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

著名女作家Munro 的“芒罗”与“门罗”两个译名,前者因为可能产生不好的联想(与“忙喽”发音相似),后者因为沿袭现成译名,加之其较好的表意性而为汉语受众所接受和使用.正如 “门罗”与“梦露”一个阳刚理性一个阴柔香艳一样,“芒罗”与“门罗”这两个译名还反映出完全不同的形象、思想、行为、性格、职业等特征,因此译名到底取“芒罗”还是“门罗”,劣汰存良是其必然结果,也是自然的结果.

劣汰存良的过程始终贯穿于整个译名的确立与统一过程,如果对这一过程中的译者心理、文化生态等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将更利于译名统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