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与

点赞:23989 浏览:11537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英美诗歌对比教学法试图利用英美、中西和翻译对比辅以必要的音响视听手段,形成纵横结合、融会中西的立体综合教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刺激,全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关 键 词 :中西对比;英美对比;翻译对比;事半功倍

一、引言

因为语言的障碍,背景文化的差异以及审美趣味的不同,英美诗歌历来是英美文学学习的难点和重点,也是英美文学方向考研者最头疼的地方.因此如何让阳春白雪的诗歌课程变得和蔼可亲、通俗易懂,如何让抽象的东西具体化,高深的东西生活化,做到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成为每一位诗歌教学者面临的问题.

二、英美诗歌对比教学法及应用

对比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将现有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单纯对文本的解析改变为利用中西对比,英美对比和翻译对比辅以必要的音响视听手段,形成纵横结合,融会中西的立体综合教学.

(一)英美诗歌教学中的中西对比研究

通过中西同类诗歌主题、意象、形式等的对比研究,在课堂上使用对比教学,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中国文学常识,与英美诗歌知识相互对比,相互映照.有利于尽快消除学生对新课程的陌生感,增加亲切感,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度、广度和透彻性.

1.中英爱情诗对比

爱情主题,旷世永恒.中国诗尤其是古代诗歌.以爱情为题材的,数量没有英国多,所占比例亦较小.这种差异与中英不同的思维方式及价值取向紧密相连:中国爱情诗重隐,含蓄委婉;英国爱情诗重显,热烈奔放.这种写作风格的差异与各自美学传统分不开;中国古典爱情诗中怨妇诗很多,描写了思妇之怨和弃妇之哀.而英国恰恰相反,诗中多表达男子因不得女子之爱而对女子的怨.而这与中英女子社会地位的差异密切相关.

对比与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学法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2.《一朵红红的玫瑰》中的中西对比实践

这是英国诗人彭斯的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在中国广为传颂.诗人在第三节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爱人的铿锵誓言:“直到大海干枯水流尽,/直到太阳把岩石化作灰尘:/呵,亲爱的,我将永远地爱你,/只要我一息犹存.”诗人以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表现了主人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其抒情方式直率、热烈、大胆、泼辣,充分表现出民间歌谣拙朴、自然的本色.这样的爱情誓言使人想到中国的古老民歌汉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这两首诗对坚贞不渝的爱情的追求如出一辙,而且连续用多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的艺术构思也完全相同.三首诗同为民歌民谣,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另外.“及时行乐”主题及自然诗中西对比:庞德的《地铁站口》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弥尔顿的《悼亡妻》与苏轼的《江城子》等都可以进行分析对比.实践证明,诗歌教学中的中西对比研究的介入,既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识又解决了中西诗歌和新旧知识两张皮的问题,从而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二)英美对比教学

通过英美诗歌的对比研究,使学生所学的英美诗歌知识互相参照.互相验证,互相加强,达到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成效.举例如下:

1 《咏锡庸城堡》和《狱中致奥西娅》对比

拜伦的《咏锡庸城堡》和洛夫莱斯的《狱中致奥西娅》都是革命诗歌,都把监狱视为圣地.其中《狱中致奥西娅》中有:“石头砌不出牢狱,/钢铁也筑不起樊篱,/纯洁的心儿安详而静谧,/只把它当做隐居地;”――申玉革译(李正栓著:70)

拜伦在《咏锡庸城堡》中也写道:“锡庸!你的监狱成了圣地./而你悲伤的地板是祭坛,只因/庞尼瓦踩过它,留下深深的记忆.”――邹绛译(胡家峦:201)

2 浪漫主义诗人笔下的女性形象

同样是浪漫主义诗人,因个人生活环境、人生经历、时代和审美趣味的不同,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特色迥异.彭斯笔下生动活泼的村姑形象.华兹华斯诗中默默无闻的纯朴少女,拜伦塑造的雍容典雅、衣着华丽的贵妇形象和爱伦,坡诗中虚无缥缈、遥不可及的圣女形象等一个个生动饱满,立体形象.

(三)翻译对比教学

1 丁尼生的《冲激,冲激,冲激》翻译对比

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念亡友的诗歌.诗名的一种翻译是《冲激,冲激,冲激》,读起来一字一顿,给人严肃、迟滞、悲痛的情感体验,凝重的气氛非常切题;而有的地方把它译为《溅吧,溅吧,溅吧》.因选词通俗,不太适合表达严肃的主题.另外.“溅吧”的读音在汉语里面有特殊的意味,给人轻佻的感觉,不足以表达诗人悲痛的心情,诗味也稍逊.

2 华兹华斯的《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翻译对比:无名氏、郭沫若与李正栓

这三种翻译学生们都很喜欢.也各有各的特点.无名氏的翻译最有味道,读起来也最动听.但汉诗的痕迹太重.李正栓教授的翻译是意思和形式最契合的,尤其是这一句“怀抱苔石半遮面”,仿唐朝白居易《琵琶行》中的“犹抱琵琶半遮面”,把女菝那种羞羞答答的含蓄美表露无遗,只是最后一句语气要弱一些:而郭沫若的翻译读起来也很押韵,很像现代诗.但有两处硬伤,一个是将少女死去译成“去了人间”,很不符合汉语规范,让人费解;二是将少女在坟墓中诠释成“安睡在梦中”有过度解释之嫌.翻译如下:

伊居荒径侧,她住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她居在白鸽泉水的旁边.

鸠川清水旁.就在多佛小溪旁.无人来往的路径通向四面:

赏识固无人,无人曾将这少女称赞,一位姑娘不曾受人称赞,

奚问有情郎也没几人把她放在心上.也不曾受过别人的爱怜.

兰葩苔石畔,青苔石旁紫罗兰,苔藓石旁的一株紫罗兰.

半露还半藏.怀抱苔石半遮面!半藏着没有被人看见!

晶莹若孤星,――她美丽的像一颗孤星 美丽的如如天上的星点

闪闪碧空上.独自个儿在夜空闪现.一颗惟一的星清辉闪闪.

伊生无人识,她活着,无人知晓,她生无人知,死也元人唁.

伊殁何谁知;她死了,没几人知道;不知她何时去了人间:

伊今中卧,但她现在孤坟之中,但她安睡在梦中,哦可怜

独我长唏嘘!对我,就不同了.对于我呵是个地异天变!

――无名民――李正栓(李正栓:101)――郭沫若(胡家峦:182)

(四)音响视听手段的加入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搜集英语诗歌的有声资料.让同学们欣赏优美的诗歌朗诵,使学生从平面的音韵赏析上升到有声的立体欣赏,加深对英语诗歌的音韵效果的体会.同时注意开展诗歌朗诵活动,布置诗歌背诵作业.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实践.

三、结论

采用对比研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尽快拉近英美诗歌课程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与英美诗歌进行对比赏析,便于加快学生与这一课程的融合,全面提高学生对英美诗歌作品的鉴赏能力和学习的深度、广度.使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事半功倍的功效,因此英美诗歌的对比教学法的探索与实践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同类论文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