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中物和人的差异

点赞:22322 浏览:10399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由于受思维习惯的影响,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物称主语及人称主语的区别.物称主语使句子显得客观公正,紧凑严密;人称主语使句子显得自然流畅,合乎逻辑.在英汉互译中,物称与人称主语的转换应当引起译者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从文化思维方式来探讨物称和人称主语形成的原因,进而结合实例分析英汉互译中物称和人称的相互转换,从而为翻译提供一定的策略,更好的指导翻译实践.

关 键 词 :英汉翻译;物称;人称

1. 引言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的语系,它们所反映出的文化,思维方式,哲学认知也是十分不同的.英语重理性,而汉语重悟性.英语较常用物称表达法,有些英语写作论著称之“为作者以局外人的身份躲在非人称语言之后与读者进行交际”.相比之下,汉语则注重主体思维,往往从自我出发来叙述客观事物,或倾向于描述人及其行为或状态,因而常用人称.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何使用主语和动词这两方面.事实上,与汉语相比,英语更加注重主语.

2. 英、汉物称与人称形成的原因

发源于古希腊文明的西方文化认为“天人相分”世界上的万物都是对立的,一切二分: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社会与自然等.而人处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位置,人超然于自然界之外,具有绝对的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力量,人的本性就是要凭借自身的智慧和科学的力量来征服自然、主宰天地.与此相反,中国人相信天人合一.儒家的孟子亦云:万物皆备于我,这句话的涵义是:作为字宙的部分的“我”与作为“全体”的“万物”有其共同的本质.因此,就一方面观之,从我就可以掌握“万物”的本质;另一方面,则“万物”的特征也显现在“我”之中.这种天人合一、万物一体的整体性思维并不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以实现真善美合一整体境界为最终目的,因此导向了主体意向性思维,而不是对向性知识思维.

3.英、汉物称与人称的语言形式及其差异

3.1 无灵主语与有灵主语

英语名词,按有无生命来划分,可分为有灵名词和无灵名词两类.有灵名词表示有生命的人物;无灵名词包括抽象名词和表示无生命事物的名称.西方人注重逻辑抽象、思维,英语文献中常常着力写的是事物、物质及过程,而不是动作的执行者,因此往往把事物的名称作为主语放在突出的位置上.这类以无生命的抽象名词或代词作主语的句子在英语中较为常见,被称之为无灵句.与此相对,汉语中习惯用有灵名词作旬中主语(当然也可用拟人化句子,或无主句).这类用有生命的名词或代词作主语的句子在汉语中也较为普遍,被称之为有灵句.

这样,在汉译英的时候,往往需要调整句子的结构,按英语思维和表达习惯,把汉语的有灵动态句转换成英语的无灵静态句.以《背影》的英译文为例:

例1: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

It is more than two years since I last saw father.

例2:徐州(我)见着父亲,(我)看满院狼藉的东西,(我)又想祖母,(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此句为复句,由4个省略人称主语的分句构成)

When I met father in Xuzhou,the sight of the disorderly mess in his courtyard and the thought of grandma started tears trickling down my cheeks.

例3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等

等When the bargain was finally clinched,

例4:而且我这样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该句主语是同位词组)

Besides,it was certainly no problem for a person of my age to look after himself.

以上4个汉语有灵句的主语主要是人称代词“我”和“他”,名词“父亲”和一个同位词组“我这样年纪的人”;相对的英语无灵句的主语分别是:非人称代词“it”,指示代词“that”和无灵名词sight, thought, bargain.汉译英时,这些汉语句子被译成了地道的英语无灵句,语气显得很自然,可以获得很好的表达效果,读起来更有英语语感和“洋味”.

3.2 英语重被动,汉语重主动

被动句的使用和英语的物称倾向有密切的关系.被动句促成了物称倾向,物称倾向也滋长了被动句.一方面,物称主语往往是受事,必须和被动式的谓语搭配;另一方面,被动句本身是一种客观、间接的叙述,与物称主语的客观色彩相得益彰.在类似情况下,汉语倾向于用人称主语来叙述,并且用主动句.

a.At the tea party they served only tea and cake.

b.At the tea party only tea and cake were served.

比较上例的a、b,虽然其概念意义一致,但是b采用物称被动式,比a更客观、婉转地说明“茶会上只供应茶和饼”的事实.

汉语则不然,汉语民族“主体意向性思维方式”习惯性地认为人的动作和行为必然由人来完成,事物不可能自身去完成动作或行为,所以表达时要说出施事者,用人称做主语

3.3“it”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

英语中有很多用非人称代词it或there be作主语的句子.用来代替真正的主语或宾语,或表示强调以及时间、空间、自然现象等,在作英汉转换时用人称主语代替物称主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英语的这种非人称代词it句型往往使句子显出物称倾向,汉语没有此类用法,因而常用无主语,或叫零位主语.例:

(1)Surely,it never occurred to Sam to wonder whether this security was costing him too much freedom and personal happiness.

确实萨姆从未思考过是否为了维持生计他牺牲了太多个人的自由和幸福.

4. 总结

本文主要从文化渊源分析了英、汉语物称与人称形成的根源、使用形式及其差异,并针对有灵主语与无灵主语、主动句式与被动句式、“it”形式主语与零位主语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当然,上述差异及翻译策略是英汉语客体意识与主体意识的产物,随着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两种语言势必走向相互借鉴、彼此融合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