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学中母语的相似度检测功能探究

点赞:26601 浏览:1206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目前对于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过分夸大目的语教学,忽视母语作用;另外一种是认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应该贯穿整个外语教学.本文在客观分析国内长期针对母语在外语作为目的语教学作用争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来的英语教育教学实践,以一分为二的观点阐述了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作为相似度检测语的原因、可行性、必要性并对外语教学中母语的相似度检测功能进行了探究.

外语教学中母语的相似度检测功能探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母语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 外语 母语 课堂教学 相似度检测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外语教学实践中,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外语与母语的关系,以“尽量使用外语,适当利用母语”为原则,充分利用学生的母语优势, 有限制地使用母语,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积极作用.

长期以来,关于母语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外语教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过分夸大目的语教学,忽视母语作用;另外一种是认为母语在外语教学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并且应该贯穿整个外语教学.母语对外语教学既会产生负面影响也会起到正面作用,关键在于外语学习者如何把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充分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1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原因

教师在外语教学过程中的母语使用问题一直是应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尽管在理论(外语教学、二语习得、认知等学科理论)和政策(教育部、学校政策等)层面,这一问题一直饱受争议,但外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使用母语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国内外学者通过问卷调查、教师自我报告、课堂观察、教师课堂话语分析、学生访谈等多种研究发现,二语/外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会不同程度的使用母语.

1.1教师的信念和语言水平

在中国, 英语是当作外语来教授的.这一点与欧洲国家、新加坡等将英语当作第二语言不同.那些国家的人们虽然有自己的语言,但日常用语基本上掺杂大量的英语,整个大环境非常适合学习英语.而在中国,讲授英语的教师的第一语言是汉语,教师和学生都是英语的学习者,只不过教师比学生学的时间更久,学的内容更多、更专业化而已.教师和学生都存在一个“语际语”的问题.“语际语”是外语学习者试图模仿目的语而造出带有错误的非母语非目的语的一种“语言”.

1.2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理解能力

诸多研究者认为学生的英语水平不够是主要原因(Mitchell 1998;Kim 2002,2008;Liu et al.2004).教师不停地进行双语转换主要是为了确保学生理解教学内容,保证课堂教学的顺畅性和质量.

母语是学生掌握外语的相似度检测.学生大都是在已经相当熟悉地掌握了母语的基础之上学习外语,在他们初学外语时总是要通过母语来理解外语的,即总要以母语为相似度检测,才能使外语与思维联系起来.例如初学者用英语说话,常先用母语把意思思考清楚,然后通过心译转化为英语并表达出来.由此,外语与思维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只有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学生的外语与思维才能逐步发生直接的联系.有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只有外语的词和词组与概念之间较早建立直接的联系,最后才可能达到完全用外语思维的水平.外语的教学要借助母语进行的倡导者因此而立论,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了适当使用母语进行英语教学的原则.

1.3情感因素

认知教学法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因而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现有的母语出发,传授目的语,允许利用母语,但主张母语的利用随着教学的发展逐渐减少.” 它的主要原则把握人类感情特有的敏感性,使学生积极学习并积极参加所进行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及主体作用.基于这样的原则,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是在初级阶段,把母语作为辅助手段是十分必要的,以学生的兴趣入手,以探索为目的,以主题为中心,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作为相似度检测语的可行性

在外语教与学的过程中, 母语自然而然地充当着媒介, 它是学生赖以认识外语的工具(既通过母语与外语的对比认识外语),也是当学生的学习出现严重障碍时, 教师用来解释相应语言现象的手段.这种现象很普遍,并且不以教师的意愿所能控制.既然制止不了,教学就应顺应这一自然现象.与此同时, 母语还会成为学生自由运用外语表达思想, 进行交际的难以摆脱的依赖和束缚, 学生总是习惯于经过一个由母语到外语的转换过程.

在深讨外语教学中使用母语的问题时,Atkinson认为应该有限制的使用母语.他认为学生喜欢这种做法,外语学习中学生很自然就会利用翻译这个手段.Danchev认为翻译或转换是很自然的现象,是第二语言学习不可避免的.不管教师允许与否,学生不可避免地要把外语的结构和词汇与母语相近的东西对等起来.他认为外语教学应该顺应这一趋势而不应该反其道而行之.此外,Atkinson还认为允许使用母语是人道的行为,如果学生用母语问问题,教师不应该拒绝回答.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在外语教学中完全避免母语的使用很困难,甚至有时也不实际,因为我们没有充分利用学生的母语优势.

3外语教学中适当利用母语作为相似度检测语的必要性

主张在外语教学中肯定并发挥母语作用并非新的观点,这完全可以在英语教学理论中找到依据.听说读写在英语学习中是代表四种“转换”.而向世界介绍中国的进步也必须有这种语言转换.事情很清楚,检测如不能实现这种转换,外语是无用的.退一步讲,在培养外交官和外专业人才的专业外语院校里,外语和与母语的转换也不可能完全被排斥.毕竟学生们还要为自己的祖国怎么写作,既然普通学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训练我们的学生在西方社会生存,既然英语教学的社会功能涉及或者说离不开两种语言的转换,那么母语在英语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是自然而然的了.事实上,学习并不是直接地获得目的语的形式,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许多错误.这些错误不是简单的母语干扰的结果.因为对于来自不同第一语言背景的学习者出现的错误常常是相似的.因而一味排斥母语是不理智的.目的语不可能简单的按照预定的顺序注入学习者头脑中,而是一个由浅入深,化抽象为形象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母语的使用就显得十分必要. 4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相似度检测功能

4.1交际功能

利用母语可以促进交流.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母语介绍新情况,可以在基础阶段讨论教学方法,解释语法项目,布置任务,检查理解等.此外,很多教师只向学生讲解语言知识,不去精心设计练习,不去鼓励学生“使用”语言,这样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交流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向学生布置任务是最真实的师生交际活动,最新的理论表明这也是学生认识语言的重要渠道.教学的目的是交流,放弃这种交流机会是有悖于教学目的的.尤其是在基础教育阶段, 教师们会发现, 尽管为了实践一种教学法(如交际法) 或执行一堂公开课而采用了“全英教学”, 但是事后还是要用母语(至少用双语)来补充说明才能够让学生全懂.事实上, 大多数教师在实践中还是运用了母语(有意无意地) 来作为外语教学的载体.


4.2词汇功能

作为外语的学习者, 已经真备了相当的母语知识.这些知识能很好地帮助他们对外语知识(特别是对概念) 的理解.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母语比任何其他手段都奏效.例如,sympathy妙一词, 若说“同情” , 小学生都懂; 但是, 若说sensitivity to and pity for others’suffering, 不但费事, 而且可能越说越糊涂.用汉语来理解英语, 特别是概念这一类东西, 不但容易, 而且遵循了教学大纲中“必须遵循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规律”.关于课文教学, 大纲更是明确提出“向学生进行两种语言的对比”的要求.

4.3强化外语教学的功能

用母语强化外语学习主要谈的是通过母语和外语进行比较、翻译来学习外语,这样做同样有利有弊.提出这一点有两个目的:一是让学生意识到翻译有消极的作用,学生有必要控制无意识的翻译;二是指导学生向功能翻译的方向努力,即把母语的意思转换成外语,而不是“字对字”翻译.Duff 主张学生可以根据语境翻译,这与以省时为目的的翻译或讲母语截然不同,根据上下文翻译提醒学生注意语境问题.通过比较,学生会意识到孤立地逐词翻译所存在的弊端,这种做法不是以省时为目的,而是通过有效运用翻译手段,让学生认识到两种语言的词语并不是完全对等的.

实践证明,适当运用母语于英语教学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母语优势.一是可以帮助学习者对英语的理解和记忆,保证学生确切理解英语词汇和句子的涵义.二是教师在讲解抽象的语法概念或词义时,适当利用母语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英语教师在讲解“过去完成时”时,若单纯用英语下定义举例学生很难理解.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借助母语,把过去完成时简单地解释为“过去的过去”.另外,教师在讲解抽象单词词义,如friendship, excuse, science等时,若完全用英文释义,既费时,又很难解释清楚.事实上,学生在学习外语时,头脑中已具备了一定的母语背景知识和认知理解能力.在讲解这些抽象词词义时,教师可以适当使用中文:friendship(友谊);excuse(借口);science(科学).这样学生不仅能清楚理解词的意义,而且印象深刻.这不仅可以提高课堂效率,而且还可以作为学生的一种学习策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三是有利于加强对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教师应当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介绍英汉之间在思维方式、语言表达、风俗习惯、历史背景等方面的不同,让学生重视英美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

总之,用孤立的、静止的态度和思维方式去对待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是不客观的,需要用联系的、动态的眼光看待和处理它.做到如何活用母语,扬长避短来实施教学,这既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经验、学习的短期目标或长期目标、教学环境等,也要根据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条件.

5结语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母语是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心理相似度检测工具,并在学生二语习得过程中起到脚手架的作用与发挥相似度检测功能,为母语在二语教学交互活动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但是,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完全依靠母语, 把母语作为唯一的教学用语, 用语法翻译式教学来学习外语已经被实践证明是不正确的.在外语学习的各个环节禁用母语也是不恰当的.教师必须用联系的、动态的眼光正确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学生的母语优势, 有限制地使用母语,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在外语教学过程中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初级阶段的时候.把母语在外语教学中的使用作为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手段之一,这样,目的语的学习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