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学习

点赞:26944 浏览:1290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史中的精华,文言文教学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正确理解常用的字、词的含义;二是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把握文章的意思;三是重视背诵,读出情趣;四是调动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 键 词 :文言文教学;激发兴趣;注重朗读;陶冶情操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浩瀚的文化瑰宝.文言文是中国数千年来形成的典雅而简洁的书面语言.起于周朝,盛于汉唐宋,一直延续到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源远流长.可是在现实的教学中发现文言文一直是困扰初中学生语文学习的难题.对于刚升入初中的同学来说,由于小学阶段没有接触文言文,在学习中抓不住学习的方法,往往付出了很多的精力,却收效甚微.结合本人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1.正确理解常用的字、词的含义

字:通检测现象是文言文的一种语言现象,它也是丰富文言语汇的一种表现形式.通检测字的读音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通检测字与本字读音不同,这类通检测字要按本字读音,另一种通检测字与本字读音相同.

词:词类活用指的是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原来的词性而变成别的词.常见的词性活用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判断一个词是否活用,要看它的语能,就是看它处在什么位置上.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开始的时候,意义本来是单一的,后来随着客观事物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出现了一词多义的现象.一词多义是词义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使语言丰富而多彩,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词义则是单一的,所以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去理解词义.在一个句子里,怎样确定一个究竟用多义词中的哪一个意义呢?这就要紧密地联系上下文,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分析,以找出正确的答案.总之,对古人用词,要仔细分析,要从大量的材料中进行概括,进行比较,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积累,把它弄清楚.

2.正确的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信指忠于原意,达指语句通畅,雅指文笔优美.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音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章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但对关 键 词 语的翻译一定要到位.

领会文章的中心.文章的中心是文章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宗旨.不论何种体裁作品,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法,中心一定要鲜明.《岳阳楼记》表达了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情趣.要在诵读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分析,了解作者为什么要写此作品,把握文章的中心.然后要抓住关键字、句、段,了解文章的大意.文章的字、句、段无不是文章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关键“部位”.如《岳阳楼记》中一定要抓住“异”字.“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均展示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是《醉翁亭记》中的名句,从该句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重点在于写“山水之乐”,而不在“醉翁”或“醉翁亭”.再一个要了解文章的表现手法.一篇优秀的作品,除了其思想高尚以外,还应当有较高的艺术性.《鱼我所欲也》以生动的比喻和巧妙的类比论证,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舍生取义”的道理,然后用对比手法层层推论,将生与义、利与义的关系阐发得淋漓尽致;《小石潭记》则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陋室铭》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最后还要了解作品的感情.没有一篇作品,不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马说》中“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抒发了个人的深沉感慨,而且对“执策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无情的鞭挞.《记承天寺夜游》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句,包含着贬谪人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了解作品的感情,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文章的意思.

文言文学习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言文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高校大学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读出情趣,重视背诵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话道出了读的作用及其重要意义.而我们的教学偏偏将这一方法弃置一旁,安排的诵读时间是少之又少,那些有限的朗读也多为机械性的,结结巴巴,破句连连,不见美感.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还课堂于学生,还时间于学生.鉴于文言文字少意深,音单义广,教师很有必要引导、示范,明确停顿、语气、语调、情感,学生在一定的感悟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读准进而领悟.在中学文言文要求背诵的篇目较多,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背出,但要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改字、不颠倒语序、不写错别字就没那么容易了,更不用提对一些语句的理解性记忆了.所以把默写功夫做到细致准确、一字不差、深刻理解、灵活运用才能可以.

第一步:大声朗读.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文章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遍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文章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古人的“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步:出声背诵.在前面大声诵读的基础上,现在可以完全抛开书本,出声背诵,每篇连续背诵五遍以上,你会发现在第一、二遍时你有一些生硬,到三、四遍时你已相当流利了,到五、六遍时你已完全熟练地掌握了全文,而且不会发生漏字、添字和语序颠倒的情况了,这时候让你背错都难了.这两个步骤中,出声是关键,因为读出声音来是对人的记忆功能的再重复,能起到在心里默背的双重功效,而且出声也使得同学能随时发现、检查自己的错误.尤其对一些背诵准确度不高的同学而言,出声背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

第三步:背熟文章之后,便是保证字的正确率.这时候,你可以再拿起书本,一行行的看下去,将容易写错的字多练几遍,保证不改字,不写错别字,这一步骤是收尾工作,如果做不好,前面的努力将前功尽弃,所以要认真对待.

第四步:勾画出每一篇古文的名言警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揭示主题、中心的关键性语句(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等)、描写山水环境的语句(如“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等)和表现作者心情的句子(如“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等).将这些句子重点背诵,并理解它在文中的作用,以备理解性记忆之需.

4.调动情感,陶冶学生情操

课本中选用的这些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文言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字词句的解释上,更要调动学生情感,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情感上产生共鸣,陶冶学生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本身的人文内涵.比如读诸葛亮的《前出师表》,我们就要去感受语言文字中那种直切肺腑的深沉和凝重;读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我们就要用心体悟古仁人志士忧国忧民却又怀才不遇的凄凉心境;学习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要深深体味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宽广胸怀;要引导学生学习诗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卓然特立;学习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学习屈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懈追求. 总之,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体验,对作品中的形象和情感做整体的感知和把握,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操,从而使学生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