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

点赞:20454 浏览:942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文言文教学,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开发学生智力都有重要意义.但从教学中发现,初中的文言文教学却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如何进行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是摆在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关 键 词 :中学语文 文言文教学

引言

文言文教学,是令广大语文教师颇为头疼的一件事.尤其是对七年级学生来说,读文言文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更不要说学习它了.所以,对于现代中学生来说,文言文就好比是“天书”,让许多学生望而生畏、望洋兴叹,但语文教师不能不教,学生也不能不学.这就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搭好学习文言文的平台,让他们找到一把学习文言文的“钥匙”.

一、加强朗诵

初中语文教材上的文言文都是文质优美、人文性强的好文章,教师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文中意境和神韵先声夺人地渲染给学生,同时通过学生朗读,逐渐品味文中独特的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文本的学习兴趣.有时候教师声情并茂的朗读,往往能感染学生的心灵,在美感的作用下,学生怎会没有学习课文的兴趣呢教师朗读课文后,即使对学生不做任何要求,学生也会自觉地去读课文、读注解、弄清字句等.这样的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学生的朗读过程也是广泛汲取语言营养的过程,他们大量反复地含英咀华之后,说千道万地难以讲清的搭配习惯、语言规律等语感难题在不知不觉中迎刃而解,那潜移默化的成果随之日益显露出来,学生不但可以在写作时模仿、消化那文笔,还可以在说话时对照,脱口而出,出口成章,从而思维精密、情感丰富,文字表达和口头表达迅速趋向准确和生动.

再次,文言文的语言很讲究语气、语调、语势,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如果不朗读,很难把握作品中应有的感情、特色.因此,对文言作品必须通过朗读,将无声的语言变成有感情的音响,它充满活力,跳跃着生命,从而使学生从内容、感情、特色全面地体会作品.总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都是古之良训.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只有对课文反复朗读,才能对课文的美产生审美体验,才能培养语感,提高表达能 力,才能使学生体会课文内容、感情、特色等.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文言文朗读教学.

二、重视翻译

学生要学习文言文,首先要了解其内容.而了解文言内容,最简单、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在熟读的基础上利用文中的注释和工具书翻译文章.通过翻译,不仅了解了文意,还深入地学习了相关的文言的一些基础知识,积累了文言词汇,提高了文言阅读水平.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自觉不自觉地“授人以渔”.

文言文的翻译大致可以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保留就可以了.翻译后学生对文章的内容、语言风格、写作方法等都有了大致的了解,并且也学习了一些文言语法,如在实词方面,有一词多义、古今词义异同、通检测字等等.


例如,学生在翻译时,会遇到古今词义差异的文言现象,他们在这时就会利用工具书或查资料,了解到古今词义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1)范围的扩大或缩小.如古文中的“江”、“河”一般专指长江和黄河,而现代的“江”、“河”则泛指一切河流,“江”、“河”这两个词的意义范围今比古大.(2)意义上的转移.如古文中的“牺牲”指祭祀时供奉的猪、牛、羊等牲畜,而现在的意思是指为正义事业舍弃生命.这种意义发生了变化的词在文言词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3)感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在古文中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浅陋,是一个表自谦的中性词,而现在的“卑鄙”指品行恶劣,属贬义词了.

中学文言文教学之我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言文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注重积累

课堂上通过品文析言落实重点的字词、句式,都是阅读文言文的“工具”,积累并掌握它们是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必要环节.文言文学习在其词意章法上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一词多义,实词、虚词的用法等等.这种规律的获得应该让学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进行整理,从而在他们的头脑中建构起文言图式.

每学一文,对文中的实词、虚词,一词多义、一词多用的现象,以前课文中出现过的词语,教师都要引导学生回忆、联系和比较.例如,教学《伤仲永》,可对文中“奇、宾客、利”等词的活用现象做出梳理;学完《陋室铭》和《爱莲说》,可对“之”的用法进行合作研究;学完《出师表》,可对“痛恨、布衣、卑鄙、感激”等古今异义的词加以归结摘记,以得其法.

四、联系生活

传统文学如何被赋予现代意义.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将课堂所学的知识与生活结合.并运用于生活之中.如《童趣》一文,沈复在文章中描绘的化蚊为鹤、两虫相斗等闲情意趣.都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学生极易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与想象.在教学中,笔者以学生的感知为基础,以吟诵品味为情感投入和个性理解的切人点,引导学生达到与文本、作者的“心灵沟通”.同时.比照作者生趣之由.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如何寻增物外之趣”进行交流.在“生活趣谈”课上,学生大谈特谈“玩泥巴”“捉迷藏”“烤番薯”“用竹叶、手指等吹曲”“捉蝇之趣”“钓鱼之趣”“玩玻璃弹子”等儿时之趣尽集于课堂,学生着实来了一次甜蜜的回忆.当笔者顺势问如何化无趣为有趣时.学生们谈到了“宽容以获趣”“张弛以获趣”“孝顺、理解长辈以获趣”等方法和途径.笔者认为,这种体验是深刻的,也是真实的.

结语

总之,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并没有多少固定的模式让教师去借鉴,以上只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尝试和探索.“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这是我们教学追求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