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备考的策略

点赞:4982 浏览:18372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明确文言文高考考试大纲要求

在系统复习前,教师务必先整体讲解文言文高考要求的有关情况,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一)总要求: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汇:以文言常用词(或高考要求的120个实词、18个虚词)为主.2.语法结构: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3.体裁:叙事为主,写景、抒情、说明及一般的说理文次之,基本不选专业性强的学术著作.4.内容:较少出现生疏的古文化常识或艰涩的古文化背景,少用典故.5.风格:属于典范的文言文作品.(二)具体的考点要求:具体考查文言文常见实词、虚词的理解,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文言语句的理解翻译,信息筛选,要点归纳,中心概括,作者观点的概括分析评价.


二、研究文言文备考的备考策略

(一)教材上文言篇目的处理.

文言文学习之所以困难,最主要原因是学生缺乏语感,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如下办法:第一,加强课内文言文背诵.在背诵时,将常见文言实词、常见文言虚词、文言词语活用、文言基本句式、通检测字等进行归类整理,使繁琐的知识简明化,分散的知识系统化,能较好地形成知识的整体学习效应,也便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和运用.其二,经常练习与课文关联的文言篇目,指导学生对实词的义项进行推断,加强虚词的积累与句式的整理,保持对文言文的感觉.

(二)常见文言实词的复习.

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重在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的基础又在于对词语的积累和掌握.首先要依纲靠本,归纳知识,注重对其意义和用法进行、梳理,形成知识系统,并注意词义的引申和知识的迁移.其次是运用知识,推断词义.推断文言实词意义涉及的知识主要有通检测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偏义、同义复词等,重点是一词多义、古今异义.

(1)古今异义.随着语言环境的变化,部分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发生了不少变化.因此,复习文言文时,一定要注意词义的古今变化情况.例: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性的配偶.

(2)一词多义.古汉语是一门丰富的语言艺术,一个词语往往包含着多个意思.如“爱”的常规意义:①喜爱;②怜惜、爱惜;③吝惜.句中是用本义还是引申义,是用作名词还是动词,就要学会推测了.

(3)词类活用.这是词语功能的改变,所以和它在句中的位置很有关系.词类活用大致有以下几种:

名词用作动词.如:籍吏民,封府库.“籍”原来是名词,在此用作动词,意为“登记”.

名词用作状语.如:使不上漏.“上”原是名词,在此用作状语,意为“从上面”.

动词用作名词.如:追亡逐北.“亡”本是动词,在此用作名词,意为“逃亡的人”.

形容词用作动词.如:素善留侯张良,“善”本为形容词,在此用作动词,意为“善待”.

其他还有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分别动化为“使之等”“以等为等”.如:泣孤舟之嫠妇,“泣”,意为“使等哭泣”;又如:梅妻鹤子,意为“以梅为妻,以鹤为子”.

(4)通检测.随着语言习惯和词义的变化,出现了汉语法中通检测的现象.如“说”通“悦”、“具”通“俱”、“直”通“值”等.这些凡是在课本中出现的通检测字,要尽量搜集.

(三)常见文言虚词的复习.

复习文言虚词,不仅要把握词的常用意义、熟记义项,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加以理解和记忆.要判断文言虚词用法和意思,可采用如下方法.

(1)熟记虚词的词义.如:而.字典解释有:①表并列;②表递进;③表承接;④表因果;⑤表转折;⑥表检测设;⑦表修饰.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将常见文言虚词的意思与用法整理归类,要求学生熟记并且学会判断、运用.

(2)将意义和用法结合起来考虑.如“而”字,要判断它的用法,必须结合“而”字前后的语句,例:“蟹六跪而二鳌”,“六跪”与“二鳌”两者地位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判断“而”在此表并列关系,翻译为“并且”;又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取之于蓝”和“青于蓝”在意思上形成一个转折关系,因此,“而”在此表转折关系,翻译为“却”.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对不同的虚词进行分析、判断.

高考文言文备考的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言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四)文言文特殊句式的复习.

特殊句式直接关系我们对句子结构的把握以及句意的理解,因此需要加以整理归类,重点复习.

1.了解常见特殊句式的基本结构.常见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

2.借助提示语判断句式类型.如根据“者,也”或“即”“乃”“则”“皆”“本”等确定判断句;根据“于”“见等于”“为所”“受等于”等判断被动句;根据“无乃等乎”“奈何”“如等何”“孰与”等判断固定句式.

3.借助句子本身结构与现代文的差异来判断.如今天状语通常在谓语前,若一个介词结构放到了动词后面我们便可推断是状语后置;同样疑问句、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到了动词前面,我们便可认定是宾语前置;我们可用同样方式来推断定语后置和主谓倒装.

(五)文言文翻译

1.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2.文言句子翻译的方法:留、换、删、补、调等.

(1)保留法

凡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名、物名、书名、度量衡单位等专有名词,在翻译时可予以保留.

例: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

译文:太尉开始担任泾州刺史时,汾阳王凭借副元帅(的身份)驻扎在蒲州.

(2)替换法

有些词语意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语法已经不用,在译文中,应换这些古语为今语.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出师表》

译文:先帝不因我地位低、见识浅,委屈了自己降低了身份(前来拜访我).

(3)删削法

把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没必要的译出的虚词、衬字删去.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译文:从师的风尚不流传很久了.

责任编辑 龙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