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工作者也是“建设者”

点赞:15591 浏览:6930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2013年3月下旬开始,湖北省新闻界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我是建设者”大讨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讨论缘起一份调查,省内媒体不同程度地存在四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市场和网络压力下“腿子发软”“方向迷失”;自认为是“无冕之王”,出现“自我迷失”;受西方新闻理论影响,新闻观存在偏差;受自身认识局限,存在“怀疑一切、质疑一切、指点一切、主宰一切”的心态.

出版工作者也是“建设者”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群众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致信湖北日报,指出当前新闻报道存在的问题,追问“在国内外复杂的政治形势和市场经济背景下,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姿态履行自己的职责使命?”

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尹汉宁指出:“我是建设者”大讨论,就是要进一步弄清“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时代记录者、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的角色意识.

我是谁?要解决的是角色定位问题.新闻工作者不是“无冕之王”,而是群众的学生、群众的公仆,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角色定位端正了,才能发挥正效应,汇聚正能量.不仅新闻工作,其他一切工作包括出版工作都有角色定位问题,都要追问“我是谁?”弄清“我是谁”是根本立场问题,就是要摆正“我”与群众的位置,要认清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不是高居于群众之上,不能站在群众的对立面,而要求当群众的学生和公仆,同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融合在群众之中.

最近报纸披露的少儿读物低俗问题,也就是一个没有认清“我是谁”的问题.出版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不允许也不应该制造精神垃圾.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要求出版者“给全国少儿一个承诺,向天下父母有个交待”,实际上是要向人民群众有个交待.同志曾经指出:“要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群众的就干,不利于群众的就不干,绝不能干劳民伤财、违反群众意愿的事”.出版低俗少儿读物,就是做了群众不赞成、不高兴的事,既违背了群众的意愿,也损害了群众的根本利益.

弄清了“我是谁”,还要弄清“为了谁”和“依靠谁”,前者是要摆正“我”与群众的位置,后者是要摆正“我”与群众的关系.“我”是群众的学生和公仆,就要为民、靠民,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然而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出版者为了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忘记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的大方向,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

一家名为《经济生活文摘》的期刊,从2009年10月到2012年12月,与北京前沿时尚文化发展中心签订协议,名义上是广告协议,实际上是整体让出出版经营权,每年收取30万元费用,致使大量未合法出版的“学术论文”,以《经济生活文摘》名义上传到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和万方数据库,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出版者眼中只有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不顾群众利益,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惜转让出版权,放弃社会责任,背离职业道德,给劣质论文开放绿灯,这不仅违反国家行政管理规定,同时违背为人民怎么写作、为社会主义怎么写作的出版方针,违背了群众利益.

还有一个例子.翻译小说《哈利·波特》的知名译者马爱农,近日将两家出版社告上法庭.中国妇女出版社及署名周黎的译者2012年出版的译作《绿山墙的安妮》与马爱农1999年的译本相似度达90%以上.新世界出版社从6种语言翻译的《外国少年儿童译丛》都署上了“马爱侬”这个“李鬼”式的笔名.这类速成的译本,不少是赤祼祼的抄袭,有的是对既有译本进行同义词替换或者句式调整的“汉译汉”,这种译本不会外语也能“翻译”.如此“翻译”闻所未闻.出版者不仅是单纯的盗版,而且是忘记了“我是谁”,迷失了“为了谁”和“依靠谁”.作为出版者,如果忘记自己是优秀文化生产者和传播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要为了群众和依靠群众来推进出版繁荣发展,是什么不该做的事也能做出来的.

“我是建设者”的大讨论,实际上是一次生动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只有提高了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和执行群众路线的自觉性,新闻出版工作者才能认清自己的角色定位,摆正自己与群众的位置和关系,正确解决“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才能以建设者的姿态怎么写作和引领社会,履行自己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