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理与实践

点赞:15689 浏览:690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培养卓越法律人才,既是法律实践品格的内在要求,也是贯彻主体性教育理念的必然选择.“模拟一实验一实践”为主要环节的法律实践性教学模式,是对变革法学教育的时代性回应.这种模式要求优化“三阶段一体化”的法律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学校、社会、行业协同创新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建构“案例分析一实践操作一理论研讨”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其直接目标是强化法律人的“整体性思维”,注重通过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培育卓越法律人才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培养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关 键 词 :卓越法律人才;实践性教学模式;培育体系;培养机制和方法;培养目标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10(2012)03―0081―12

法律的实践品格与法律教育的实践途径 蒋建湘

法律的实践品格和主体性教育理念要求变革现有的法学教育模式,因此,凸显实践的法学教育模式是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特别是实务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法律的实践品格及其对法学教育的诉求

法律天生就具备一种实践品格.一方面,作为一种实现公共政策的社会工具,法律体现了立法者对社会状态的应然建构,寄托着治国者对社会活动的总体调整和对社会发展的宏观把握.另一方面,法律是应用型的社会科学,法律旨在调整社会关系,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法律的生命在于经验而非逻辑.法律适用过程是一种将规则理性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过程,蕴含着从应然到实然、规则到实践、抽象到具体的转换.在这一转换过程中,深厚的法律素养、全面的法律知识和健全的法律人格固然重要,但法律职业人的法律实践技能和社会经验必不可少.法律的实践品格要求,法律教育不应该满足于对学生进行法律理论知识的讲解,还应让学生在法律实践中获取理解与运用法律的经验,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职业和职业技能,实现僵硬的法律规则与多变的社会现实相结合,推动法律的发展和社会的进化.

法律教育是一种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以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法律技能为内容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主体性教育活动.以人的主体性理论为哲学基础的主体性教育理论认为,人是主体性教育的出发点,主体性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把人培养成为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教育强调,教育应建立在对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的确认之基础上,重视并致力于受教育者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开发.基于此,法律教育的主体性理论要求改革从概念到原理的纯理论性的经院式教学模式,推行实践性教学模式.传统经院式法律教学模式强化教师的权威角色与学生的依附地位,弱化学生的个人主体意识,容易造成学生主体性缺位的现象.实践性法律教育模式则不同,它强调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主动性学习为基础,教会学生如何在更具有实战性、挑战性和真实性的实践环境中去学习和运用法律.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性意识更能得到张扬,也能在自主与创新的氛围中实现被动接受与主动学习的统一以及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的统一.

法律的实践品格和教育的主体性理论都对法律教育模式和路径提出了根本性、方向性的变革要求,法律实践性教学模式获得了正当性基础和广泛性认同.20世纪中叶以来,实践性法律教学模式作为经院式法律教育模式的矫正和补充机制在西方国家普遍受到重视.从20世纪60年代起,美国法学教育的最重大变革就是推行诊所式法律教育,其实质是通过指导学生直接参与实际的案件处理,从而锻炼出“医术高超”的法律实务专业人才.英国法学教育推行“三站式”训练,要求学生分别接受为期一年的职业训练和为期的一年的法律实习.近年来,德国也在进行以强化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能为核心的法学教育改革,强调法律咨询实践在法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将某些关键性法律技能规定为法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在我国,职业化也逐渐成为法学教育面向未来的一个趋势.2011年底,为深化高等法学教育改革,教育部正式启动“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要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提高法律人才的实践能力,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批适应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需要的卓越法律职业人才.所有这些,都对我们当今的法学教育提出了变革要求.

二、凸显实践的法律教育模式

为实现和凸显法律的实践品性,我们认为应不断反思传统法律教育模式,注重强化法律教育中的教师和学生的双主体地位,不断摸索并完善以“模拟一实验一实践”为主要环节的实践性教学模式,实现法律理论教学与法律实践教学的无缝对接,以培养实务型卓越法律人才.

模拟教学的主要方式包括课堂案例教学和模拟审判教学.课堂案例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将所学的实体法律规则运用于具体案件的能力;模拟审判教学指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庭审的整个流程,掌握庭审程序,了解不同职业角色法律思维的特点.在模拟教学中,特别是模拟审判教学中,学生能够实现模拟法律角色的转换互动,培养分析案情、寻找法律、解释法律和将法律运用到具体个案的能力.模拟教学是法律纯理论性教学向法律实践性教学转变的第一步,由此,学生开始摆脱教师机械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主体-客体”局面,其主体性意识逐渐得到激发.

不过,模拟教学所依赖的案件事实大多经过了教师的主观选择和处理,整个过程缺乏真实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参与积极性.实验教学则不同.在实验教学中,学生可以接触真实的案例,运用所学法律知识进行分析,得出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推行实验教学的主要平台是法律实验法庭,其主要运行模式是将法院庭审搬进校园,在实验法庭现场开庭,组织学生观摩庭审过程.在庭审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没有经过加工整理的真实发生的案件,并亲身经历严格依照诉讼程序进行的诉讼过程,直面事实陈述、证据认定与辩驳等过程.实验教学促使学生依循“观摩-互动-主动”的思维路径去思考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从而激发其主体性和能动性意识.首先,学生在庭审中既能观察到法官如何审判,又能观察到当事人、律师、证人以及刑事案件公诉人等的诉讼行为,使枯燥的法律知识更具有立体性,使法律和法学理论变成活的法律和活的理论.其次,学生可以积极与教师和法官开展互动,培养积极思考的能力.在庭审中,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就遇到的实体法和程序法问题向指导老师提问,教师结合庭审情况予以讲解与点评;庭审结束后,邀请法官与学生交流,对实体和程序问题进行讨论.最后,它可以促使学生依据自身所学的法律知识对整个庭审活动进行评判,激发学生进行“如果换做是我,我该如何行为”的主体式思考. 但实验教学的问题在于,学生很少有真实参与法律诉讼或法律实践全过程的机会,这难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意识.实践教学就是解决上述不足的重要途径.法律实践是学生主动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和法律技能创造性解决全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能动l生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彰显.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理与实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学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3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法律实践教学途径包括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校内实践教学主要平台是法律援助中心.在法律援助中心,学生接触到的是真正有法律怎么写作需求的属于弱势群体的当事人,学生必须能够从当事人提供的头绪繁多的信息中抽取最具有法律力的事实,并在指导老师的提示下对案件进行法律分析.在必要的情况下,学生还会引导、协助当事人收集证据,写作技巧当事人出庭为其争取权利,参与法庭举证与质证、法庭陈述与辩论.通过法律援助实践,学生可以体会和领悟到法律操作技巧、法律职业责任和道德,并根据在法律实践中学到的经验来弥补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校外实践教学主要是校外实习.在校外实习过程中,学生担任法官、检察官和律师助理,参与案件讨论、起草法律文书、参与商务谈判、参与庭审过程,以不同的司法角色熟悉法律实务的整个流程,培养法律职业理论并锻炼法律职业技能,让他们在走出校园时做好准备,学会法律职业所需要的广泛的能力,并结合自己的实习经历确立未来的职业规划和方向.

校外实践教学的关键是围绕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完善制度和平台的配套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是完善培养计划,确定校外实习课时和学分,确立校外实习的常态化;其次是通过校内外双导师制度(在为学生配备校内学业导师的同时,还聘请具有丰富法律实践经验的法官、检察官和律师担任学生校外实习导师)和青年教师赴基层法院挂职的制度,提升实践教学的师资水平.在平台建设方面,坚持“校内一校外联合培养机制”,推动实践基地的优质化.如中南大学法学院与地方法院合作将其建设成省级教学实习基地,与多家法院、律师事务所、公司合作设立优质的校外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校外实践形式,促使实践平台的多样化.如建立省内首个“法律义工队伍”,选派学生为社区提供法律咨询以及刑满释放人员帮教怎么写作;成立省内首家“法律志愿者工作室”,选派学生为民众提供案件开庭前的法律咨询和怎么写作.

“模拟-实验-实践”依次展现的是“模拟案件与模拟行为一真实案件与观摩行为一真实案件与参与行为”三幅图景,本身就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思维过程.在这三个阶段,学生的主体性不断强化,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被激发,有效实现了学生在法律教育中从客体到主体的身份转换.实践也证明,这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法律逻辑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培养实务型卓越法律人才的重要途径.

36825;些法律人才全面参与各种生活的能力.

二、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路径

全球化背景下法律人才的类型划分反映了法学教育受到的严峻挑战.一方面,传统封闭在主权国家内的法学教育产出的法律人才已经不能够有效处理越来越复杂的法律特别是跨国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全人类正在经历一些共同性的难题,如金融危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生态危机、医疗等,这要求建立新的全球规则和“共同治理”机制.这要求我们培养“治理类法律人才”.所以,必须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切实推进“国际化战略”的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一)建立“本科交叉教育―硕士专门教育―博士开放教育”的三阶段一体化培养体系

本科教育侧重学生掌握知识的广度.本科交叉教育的实现可以在法学本科培养方案中细化,特别是在法学专业选修课程规定若干个模块,即刑事法模块、民商法模块、行政法模块、经济法模块、诉讼法模块、国际法模块,将每一模块都绑定在相关法学选修课程上,特别是金融、贸易、材料、环境、医疗卫生等课程.在激发和尊重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选择其中某一法学课程模块和相应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课程以及全校性选修课程模块,从而培养法科学生在某一法学专业领域的优势.

研究生教育侧重学生发展的专长.研究生专门教育同样可以在研究生培养方案中细化.对于实务型硕士研究生而言,特别要求其熟悉某一特殊法律专业领域的立法和实践的最新发展,了解和分析国内外相关特殊法律专业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例如刑事犯罪、证券业务、专利申请、商标法务、医事医药、公司法务、房地产实务等.必须参加国家设置的某一特殊法律专业怎么写作考试,获得国家规定从事某一特殊法律专业怎么写作的资格和条件,经过相关特殊法律专业怎么写作的实践培训,获得从事某一特殊法律专业法律怎么写作的执业证书(例如专利写作技巧人).

学术性硕士和博士教育侧重培养学生参与规则制定和理论引导的能力.这种教育强调开放性.学术教育不应设置严格的课程,鼓励弹性学制,保障学术自由,可以只对学生参与国际交流和学术成果进行考核,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二)拓展学校、社会、行业单位分工协作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

由于传统的法律人才培养侧重于培养“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人才,所以培养的机制相对封闭.卓越法律人才的三个基本特征决定必须拓展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学校、社会、行业单位的分工协作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构建“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行业教育”的一体化的常态机制.

学校教育主要任务是传授法律知识和法律理论,主要通过设计科学的课程来实现,上述“三阶段一体化”就是可以推行的方式;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传授和培养法律技能,主要方式是促使学生参与法律实践.法律实践内容至少应该包含法律实务实习、司法认知实习、毕业实习、实验法庭、模拟审判、法律诊所、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社会调查等内容,特别是促使学生走进法院实践、律师事务所实践;社会教育主要任务一方面是促使学生深切理解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逻辑和实现效果,另一方面是通过促使学生反思制度与现实的张力,培养学生进行创新性实践的能力.为此,应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学校――(跨国、外资)企业、学校――政府部门及国际政治或非政府组织、学校――(国内外)司法机关、学校――法律怎么写作机构(法律援助机构)、学校――社区等深度互动培育机制.例如,中南大学法学院与几十家单位签订“高校一实务部门”联合培养卓越法律人才的联合培养协议,切实将法律实务学习与实践作为法学专业卓越法律人次培养(例如法学专业硕士1+1)计划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法律实务学习与实践采取学校与法律实务部门联合的方式进行,其间实行双导师制,即学校和法律实务部门各派出一名导师联合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建构“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理论研讨”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

从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体系优化到机制拓展,都为法律教育的产品提供了质量保障的可能性,但是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参与培育过程的效度.所以,必须结合卓越法律人才的内在要求和学生的心理特点,建构和推行一种“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理论研讨”的三位一体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强调教学素材的选择尽量来源于真实的案例,老师引导学生在法律知识与案例之间建立关联,通过法律知识来分析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对法律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就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法律实务操作,这大致就相当于当下中日韩等国引进的美国“诊所式法律教育”.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自己运用法律知识和技能解决法律问题及其他相关问题的能力;理论研讨就是针对疑难案例和实践当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制度和理论上的再反思,一方面提高学生疑难法律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反思制度正当性的能力. 总之,全球化要求多元型、复合型、国际化的法律人才.卓越法律人才要求法学教育突破传统“法律职业共同体”的“进口限制”而转向生产适应性更为广泛的人才.所以,优化培养体系、拓展培养机制,建构科学的培养方法成为必然的选择和要求.当然,卓越法律人才本身也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范畴,所以,必须根据情势的变迁对其不断做出修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人才永葆“卓越”的品质.

59;从法学教育和法律从业的“全球化”来看,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对于我国卓越法律人才的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培养,均具有基础性作用.

一、社会责任感培养

自1904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出大学要以社会怎么写作为己任以来,社会怎么写作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继教学、科研之外的“第三职能”.当今,英美等国的社区法律怎么写作与社区学院教育发展得如火如荼,即便是注重思辨和理论教学的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等,也都将法学教育的目光转向社会怎么写作和法律诊所运动.我国司法部2002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大中城市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工作的意见》,曾明确指出“把律师队伍、公证员队伍、基层法律怎么写作队伍、法律援助队伍和法律怎么写作志愿者队伍有机地组织起来,共同促进社区法律怎么写作事业的发展.”同时,司法部还于2004年至2009年启动实施了中加法律援助和社区法律怎么写作项目.

当代中国社区的发展,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单位人”日益成为现代生活中的“社区人”,城市社区初具规模,农村社区已现雏形.社区是民众的“家”,民众是社会的“根”.法律学生来自社区,法律工作的对象住在社区,法学教育当然不能忽视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年轻学生正处人生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其对人l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关注,往往离不开自己最为熟悉的社区环境.不光是高等法学教育的人才培养要重视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即便是高等法学教育的招生,也要重视社区怎么写作,以便为人才培养“打提前量”.不少西方国家的大学招生,不仅要看考试成绩、看创新潜能和领导资质(leadership quality),而且要看有无社区怎么写作(munity services):“比如说帮助穷人、帮助老人、环保运动等等,还有到非常贫困甚至危险的第三世界国家去做义务工,因为这表明了年轻人对社会的一种承诺”.卓越法律“人才”,要先成“人”,再成“才”.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对于法律学生的人本意识、民本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以及对于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根部性的基础作用.

二、实践能力培养

康德认为,实践教育一般包含“技能、世故和道德性”三个方面,而且从严格意义上说,道德性教育才是真正的实践教育.社区法律怎么写作,不仅可以培养和塑造品格(即道德性),而且可以锻炼学生对法律的操作(即技能),以及将技能施之于人的艺术(即世故).法律的“临床”或“诊所”,不一定必须在法庭和法院,也可以在社区.美国的法学院在探索法律临床教学法方面,曾经成功地探索了把课堂教学和法律工作实践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法”,或者“法学院一法律诊所一公众利益律师事务所”的综合体.“高等教育的公共怎么写作这个概念经常被引申为非教学活动的外延和地区性结构的扩张,如合作性扩展怎么写作(Cooperative Extension Service)、大规模的医学中心、终生学习计划、社会经济发展和其他为专门满足公共需要而设计的特殊活动.”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国高等法学教育与社区法律怎么写作结合的有益借鉴.我国目前法律学生的就业渠道狭窄,主要集中在公检法、政府部门、律师事务所以及部分高校、公司企业的法务等.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空白的创业现状,与我国法律职业的体系不完备和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定位不明等是密不可分的.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对于未来律师、调解员和社会工作者等职业的就业和创业,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比如,美国ADR(Ah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的社会化或者公司化运作,通过调解或者ADR谋生正在成为美国法学院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新途径.这些,都可以成为我国法律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的新模式. 三、创新能力培养

卓越法律人才的一个基本素养,就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社区法律怎么写作这种开放性、全程性、主动性、体悟性和基础性的实践应用活动.

首先是怎么写作理念的创新.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中的社区法律怎么写作不能仅限于公益案件,要包括但不限于法制宣传、接访调解、法律援助这“三大块”.这种法律怎么写作应当本着公益怎么写作和非盈利的目的,但可以是有偿的.我国目前的社区法律怎么写作,还主要停留在“政府推动”的层面,没有明确将法学院系的学生作为社区法律怎么写作的主体,缺少“民间推动”的理念和举措.可以探讨由怎么写作双方协商收费或者免费的模式,要改变单纯的“政府推进模式”为政府、社会的“二元推进模式”,或者完全的“社会推进模式”,要从“人本”的角度来发展社区法律怎么写作.这样,对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社区法律怎么写作互动的经费支持、长效机制和法律职业道德的养成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次是怎么写作制度的创新.社区法律怎么写作的制度创新涉及方方面面,但关键是要做到经常化和规范化,即常规化:一是法律诊所和法律志愿者工作室的挂靠模式,当前主要由三种,即“内挂式”、“外挂式”(挂靠律师所、法律怎么写作所或者基层司法所)和“合作式”,三者各有优劣和实效;二是法学师生对社区进行法律怎么写作的指标考核和绩效评估,在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之《社区怎么写作指南――第5部分:法律怎么写作》的基础上,需要建立体系化的法律师生怎么写作社区的项目导向机制、合作管理机制、考评激励机制和反馈保障机制;三是要借鉴美国关于社区生活琐事的立法,比如噪音、宠物限养、门前卫生等的“皮毛法律”.比如美国《新噪音防治法》规定,无论是狗叫、过大的电视音响还是汽车的鸣叫,都不得连续超过3分钟,违规三次就将被罚款525―2625美元.同时还要完善与社区居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法律.

如果把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比喻成“植大树”的话,职业化、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好比是高大的躯干和繁茂的枝叶,相对法院检察院或律所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而言,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就好比大树的“根须”.虽然没有法院、检察院、律所实习那样职业化和“高端化”,但如果离开了日常的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就没有法律人才培养走向“卓越”的基础,所以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社区法律怎么写作对于卓越法律人才社会责任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的“根部培养”作用.

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功能定位 毛俊响

国际治理的规则之治要求,任何国家、国际组织、跨国公司和个人都必须在遵循法治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基础上决策与行动,并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它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分配、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与纠纷.因此,无论是从宏观角度还是微观角度来讲,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卓越法律人才都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大势所趋.正是因为如此,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提出卓越法律人才应实行分类培养,其中之一就是培养“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取决于该类人才的功能定位.根据我国对外开放的宏观要求和当前社会发展的微观需求,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的功能定位应当类型化为以下五个方面.

(一)国际法律规则制定的参与者

国际立法是一个利益博弈的过程,国际利益分配背后的真正决定因素还是国际立法者之间的实力对比.尽管如此,发展中国家缺乏既精通外语又有很深国际法造诣的卓越法律人才也是影响和制约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原因.历史证明,小国也有外交.代表国家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外交人才的个人魅力、外交技巧、法律素养、语言沟通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规则制定结果.

当前,中国正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秩序的形成和建构、国际规则的制定和适用之中.中国在严格遵循现有的合理的国际经济和法律秩序的同时,也应努力推动国际经济和国际规则向更加合理的方向转变.中国不仅要遵循国际规则,还要积极参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制定.这就要求我国的法学教育要培养出能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国际型法律人才.该类人才不仅要掌握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法条和诉讼程序,而且要理解和掌握法律规则和法律背后的法律意识、法律精神和法律价值,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政治、经济、科技、历史、文化、社会、道德、和传统等背景.

(二)国际法律理论变革的引领者

当前,国际法理论研究的话语权主要被西方学者所掌握.国际法学者的理论研究成果尽管不能直接成为国际法规则从而对各国产生法律约束力,但是对于促进国际法的发展和变革有着重要作用.在国际立法活动方面,专门从事国际法编纂和发展的国际机构,如国际法委员会、国际贸易法委员会等,在制定国际条约草案时非常重视国家实践和国际法学家的理论学说.在国际司法活动方面,国际法学家的理论学说往往成为国际法庭裁判的重要说理依据.

法律理论研究始终要契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中国目前正在处于和平发展和崛起的关键时期,面临着许多涉及自身切身利益的国际法问题,需要中国国际法学者提出适应中国和平发展和崛起的有特色的国际法理论,从而建立既系统承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的基本要素又充分展现当代国际法和国际法学中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或中国印迹的中国国际法学话语体系.因此,中国需要加紧培养掌握国际法学理论研究话语权的具有国际水平的理论研究人才,让他们引领国际法律理论变革潮流,改变我国国际法理论研究落后于欧美国际法学界的局面,推动国际法治进程并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三)全球公共事务管理的决策者

21世纪下半叶以来,以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为代表的政府间国际组织逐渐成为全球公共事务的重要管理主体.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又是世界人口大国.但中国公民在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任职从而参与全球公共事务管理却处于“人数少、比例小、地位低”的状况,这与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很不相称.因为语言、法律专业素养等原因,我国在国际组织中任职的法律人才不多,能够完全胜任国际组织法律事务的专家更少.这削弱了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全球公共事务方面的能力,最终可能对中国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参与全球公共事务不一定都需要法律人才,在一定情况下,还需要经济类、行政管理类高级人才.但是,随着国际经济组织数量的增长和强制性管辖权范围的扩大,法制化水平的日益提高,熟悉并善于利用现有国际法律、惯例,能在国际组织中为中国掌握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主动权的高级法律人才更加紧缺.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培养并向国际组织输送大量能够胜任全球公共事务管理工作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法律人才,增加中国人在国际组织决策层的数量,扩大中国在参与全球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四)涉外法律纠纷的裁决者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许多涉外民商事案件的诉讼活动在中国法院展开,这对我国审理涉外民商事案件的法官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审判涉外民商事案件涉及对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外国法的正确适用,涉及管辖权、法律适用和司法协助各环节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要求涉外民商事案件的审判人员具有深厚的国际法理论功底.同时,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不仅会大大增加涉外民商事案件数量,而且还产生了许多新的法律问题,增加办案难度.因此,在涉外民商事审判活动中审判人员不仅要严格依法办案,而且要与国际上的通行做法相衔接.既要熟悉WTO规则,又要熟悉中国法律和相关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既要掌握国际经贸航运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外语水平;既要具有扎实的法学理论功底,又要具有较强的办案能力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培养、选拔大批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充实到审判队伍中,进一步提升我国涉外民商事审判质量,为涉外民商事活动营造公正、良好的司法环境.

(五)涉外法律怎么写作的提供者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涉外法律怎么写作市场发展了深刻的变化,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将不可避免地出现与其他贸易伙伴之间的贸易争端,这就需要国际法律专家提供准确的专家论证意见,以帮助中国政府在贸易争端中采取正确的法律对策.随着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中国企业成了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最大的受害者.海外涉诉企业迫切需要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外国贸易法律规则的律师为其提供风险调查、商业调查、诉讼写作技巧等法律怎么写作.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法律怎么写作市场将逐渐对外开放,中国律师将愈来愈多地面对外国同行的竞争.

尽管中国涉外法律怎么写作市场处于蓬勃发展的状态,但是在涉外法律怎么写作市场上,真正能从事涉外经贸法律写作技巧业务的中国律师事务所和中国律师为数极少.几乎没有一个中国律师事务所或中国律师能从头至尾独立承担一起反倾销诉讼,通常需要聘用欧美律师事务所或专门律师合作或协助办案,而且往往由政府主管部门出面联系海外律师.这既不利于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也不利于维护我国涉外法律怎么写作市场的独立性.因此,经济全球化和法律怎么写作贸易的发展对我国法学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我们一定要加紧培养复合型涉外法律怎么写作人才,特别是融WTO法律、经贸知识和娴熟的外语技能于一身的法律怎么写作人才,在国家间贸易争端、企业海外贸易诉讼案件中提供高质量的法律怎么写作,以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

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的上述五项功能定位强调法律人才培养模式与法律职业的统一和整合,强调法律人才培养应立足高起点、高标准,表明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融合职业素养价值观和理论素养价值观的应用型人才.我国应紧紧围绕上述五项功能定位,进一步变革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方法、培养内容,走内涵式发展和中外联合办学相结合的道路,培养复合型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为我国实施对外开放和“走出去”战略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