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选国:我信仰法律

点赞:2591 浏览:740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国法治之路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政策不断前进的.是改革开放让国人逐步信仰法律.我国的法制建设与改革开放相伴相随,同步发展,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法治之路.”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熊选国说,他从当初的一名政法学院的学生成长为最高法院的副院长,每走一步都会对法治建设有新的思考.

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位博士

与现在法学院学生遭受的冷遇相比,改革开放前几年的法学院学生堪称“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带着时代的荣耀,熊选国走进西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的课堂.

1981年,改革开放后的第三个年头,正处于国家的转折时期,社会需要大量法律人才.对法制建设的重视,使得法学成为当时的热门专业.“那时,西南政法学院只有法律和刑侦两个专业.法学专业一年级就有五百多人,有12个班.” 熊选国回忆起大学时光时自豪畅言.

当记者问他:“为什么选择法学专业?” 熊选国说:“其实那时自己也不懂如何选择专业.家人几乎提供不了什么参考意见,所以就只能靠自己,考虑得最多的还是自己的兴趣.我从小就喜欢看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是我的偶像.”

性格决定命运.熊选国幽默地说:“我是摩羯座.”身为长子的他具备摩羯座的冷静、温和、稳重.而最关键的是,他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是进行法律逻辑推理的基础.

兴趣、性格和特长让熊选国在高考志愿表中,填上了西南政法学院法学专业,因为这在当时法学教育学院中是全国首屈一指的.

改革开放后,为了响应同志提出的“为了保障人民,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政策,几所获得批准的高校都开始设立法学专业.

“高校积聚了人们太久的希望,负载了太多的梦想.”被压抑已久的读书人终于能正大光明地看书,他们如饥似渴地从各种渠道找书读.

“那时,我们每人每月有20块钱的助学金,不用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像大多数不用“半工半读”的大学生一样,熊选国把全部热情都放在书本上.“大学时,每天都上自习,把当天学的内容复习一遍.我喜欢把不同的法学观点罗列出来,对比研究和记忆,自己再做一下总结.所以,法学基础打得比较扎实.”

熊选国读大学二年级时,1982年宪法颁布.“这可以说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最重要的一部法律,它是保证中国在党的领导下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进行现代化建设、完善人民、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大法.”1982年宪法颁行之后,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中国法学教育也越来越成熟,“司法部编了统一的教材,这对规范法学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法学专业逐步升温,熊选国决定继续进修.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熊选国被保送攻读西南政法学院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颁布前一年.虽然,当时民法、经济法专业很“抢手”,但是,有“福尔摩斯情结”的熊选国依旧执著于对刑事案例和刑法学的研究.3年硕士研究生课程结束后,熊选国通过了武汉大学法学院的博士生入学考试,成为中国刑法学泰斗马克昌教授的第一届博士生.

“刚读博士时,我的目标是当法学家.”对理论研究很感兴趣的熊选国,从读硕士就开始发表论文,到读博士时已发表二十几篇.他的论文获得过武汉大学学术最高奖――光华奖.而且,还因优秀论文参加过最高人民法院举办的研讨会.

但是,改革开放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升高的还有犯罪率,刑事案件复杂性的增加让刑法学研究越来越深入.立志要当理论法学家的熊选国越深入研究刑法学,越感到“刑法学应用性很强”.并且,“我觉得在学校待的时间太长了,想到实践部门.”

熊选国:我信仰法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刑法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于是,借着“到北京找论文材料”的机会,熊选国直接找到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他告诉工作人员:“我想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政治部的同志让他把个人简历留下,回去等通知.

“当时,导师马克昌教授想让我留校,所以,我去最高人民法院找工作的事情没告诉他.”但是,从北京回到武汉大学后不久,熊选国接到最高人民法院要去武汉大学对其进行考察的通知,这时,他才告诉导师事情的原委.“马老一开始不同意,我就动员其他老师给马老做工作.马老还是很开明的,不久就同意了.”

1991年,熊选国获得博士学位,成为最高人民法院第一位博士.

司法路上的孤独与繁忙

当时,最高法院的住房非常紧张,为了解决熊选国的住宿问题,经院领导批准,分了永定门最高法院信访接待站的一间房给他.“当时,我爱人在朝阳法院上班,很不方便,而且房子周围人很多、很乱.”于是,熊选国和妻子决定住在朝阳法院妻子的办公室.“那时候就是在食堂吃饭,每天有很多时间看书、写东西、研究案例.”

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多,1993年10月份熊选国终于分到新房.但,对于那一段住办公室的艰苦岁月,他却觉得很充实、很快乐.

1991年―2002年,熊选国在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工作了11年.“我很感激在研究室度过的这11年,因为接触面很广,有刑事、民事、调研等,这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

刚到研究室工作是做刑事司法解释工作,因为专业对口,便于发挥熊选国的学术优势,工作起来游刃有余.而且,在研究室不只做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结合也很紧密.进研究室工作不久,文笔流畅的熊选国就承担起综合材料的写作,每次院长会他都参加简报编写,后来参加院长报告起草工作“在1998年当副主任之前,室里、处里的年终总结基本上都是让我写的.”

对于工作繁忙的熊选国,加班是“家常便饭”.“有时就不回家,住法院招待所.”熊选国并不认为这是多么痛苦的事情,因为他“在做自己喜欢的事”.

如果一个人一生能有一件自己执着的兴趣,而这个兴趣又是自己从事的工作,这个人就是最幸运的.对法律的执著让熊选国严谨并快乐地工作着.这份对工作的认真伴随熊选国从审判员、处长、副主任到刑二庭庭长,2005年8月底,40岁的他被任命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改革开放与中国法治之路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您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

熊选国(以下简称熊):1978年12月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也是我国法制建设的重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强法制建设的重大决策和同志关于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成为我国新的历史时期法制建设的纲领和目标,从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始于19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使古老中国蓄积已久的民族创造力得以空前释放,并使中国由此走上了民族复兴之路.1979年6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胜利召开.在会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等7部法律,标志着中国的法制步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紧接着,全国恢复了检察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各种司法制度和原则得以重见天日.

青: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您如何看待法官素质对我国司法制度改革的影响?


熊:一个国家的司法权运行机构如何,往往代表着依法治国的程度和水平,司法作为使法治从“应然”走向“实然”的关键环节,是实行法治的保障.随着中国法治进程不断推进,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们共和国法官法》颁布;1997年,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写入党的十五大报告;1999年“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的学历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高法”大概有将近100个博士.改革开放前,“高法”的本科生很少,现在基本上都是研究生毕业.

法官是一个孤独的职业.法官要耐得住寂寞,要慎独慎察,这是一个法官公私分明、依法办案所应必须具备的道德素质. 当然,一个合格的法官还要具备政治和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就是要树立大局观念――如何使司法活动更好地怎么写作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切实做到党和国家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和法律至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虽然法官素质有很大提高,但是中国现在法官队伍参差不齐,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我国法官还没真正实现职业化.

青:改革开放前后发生巨大变化的不只是法官素质的明显提高,从1978年至2007年法院审理案件的数量和案件比例情况发生了哪些变化?

熊:首先,案件总数大幅上升.改革开放前,截至1977年,全国法院审结案件数为484196件,2007审结的各类案件则高达8105007件,结案数增长15.74倍.另外,民事、行政案件数不断攀升.刑事案件所占比重由改革开放前的47.50%下降为9.85%,而民事案件所占比重由53.50%上升为59.61%.其次,行政案件从无到有.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实施头年,全国法院审结行政案件15903件,2007年结案数为125976件,增长6.92倍,占审结案件数比重的1.56%.最后,执行案件上升明显,占2007年结案总数的26.52%.

案件数量、类型的改变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经济的发展,经济体制的伟大变革,必然导致各类纠纷量的增多,及案件类型的复杂.因此,民商事案件增幅很大.另外,行政案件的出现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极大地体现了在1978年所讲的“为了保障人民,必须加强法制.”

青:改革开放30年,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很大进步,您如何看待我国的法治之路?

熊:立法,基本上初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司法,确定司法改革,取得很大进步,公平正义和科学的法治理念逐步深入人心,老百姓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改革开放前,都是党委审批重大案件.改革开放后,从到地方都在强调,保障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团体、个人的干预.这种对人民法院独立审判地位的强调深刻体现了我国法制改革取得的重大成果.

但是,坦率地讲,依法治国是个渐进发展的过程.虽然改革开放30年,我国法制建设走过的路相当于资本主义国家上百年的历程,但中国几千年封建制度的影响太深刻,中国不可能在这短短30年,特别是‘依法治国’提出后的这11年内完全达到法治的水平.

青:您心目中的法治景象是什么样的?

熊:真正的法治应该是:宪法,法律至上,不能仅仅把法律当作工具,国人要有法治理念,要信仰法律.

依法治国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不断完善的社会实践.我现在的目标是,提升法官在国人心目中的高尚感.当然,这需要从法官自身做起,需要这群代表公平、公正的人们用其对法官职业的信仰,换取民众对法律的尊重,从而真正实现依法治国.

青:从一名法学本科生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您对“法治”的理解有什么改变?

熊:我在攻读博士研究生时,比较理想化,总想让中国法治一下步入法学课本里的“应然”状态.那时,我还在一本发行量比较大的杂志《与法制》上发表了题为《法治路在何方》的文章.

参加工作后,深层次考虑多一些,包括对国情的理解,对法治实现的渐进过程理解更深刻一些.比如:思维方法的改变.读书时,先从概念、理论出发,把案件对号入座;工作后,拿到一个案件我会先想:怎么解决?在符合法律、基本法学原则、法治理念的前提下,努力找出最有效、最合理、最公正的解决方法,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我对法治的追求从未改变.

青联档案:熊选国,第十届全国青联常委

1978-2008我的30年

青联刊(以下简称青):1978年,您家庭的生活条件如何?家里最值钱的几大件是什么?当时最大的希望或理想是什么?当年您多大岁数?在做什么?

熊选国(以下简称熊):生活条件很差,房子,好好读书,20岁,上学.

青:第一次听说“黑猫、白猫”论,您有何感想?

熊: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相同涵义.

青:还记得第一次穿西服、牛仔裤是什么时候?

熊:穿牛仔裤是读硕士研究生时,穿西服是读博士研究生时.

青:还记得第一次写电视机是什么时候?

熊:1992年,松下2188.

青:让您感觉最实惠的改革开放的成果有哪些?

熊:经济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教育.

青:改革开放对您个人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熊:观念从封闭走向开放.

青:改革开放30年里,您的生活方式或观念有什么改变?

熊:家里有车,人生观、价值观改变不大.

青:入世、奥运、载人航天等这些将载入中国史册的大事件,对您的生活产生了多大影响?

熊:奥运影响物价上涨,与国外接轨.入世:经济全球化,中国汽车越来越普及;奥运:北京城市建设更完善.

青:这30年里有哪些历史性的大事件和哪些标志性人物?

熊:恢复高考、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企业改制、入世、奥运

青:1978―2008年,您觉得中国这30年来最大或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

熊:国际地位提升,教育、医疗水平提高.

青:您怎样看待与中国改革开放的关系,以及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

熊:促使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民族复兴的道路.

青:您怎样看待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的发展进程?

熊:我们改革开放的30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不仅对中国,而且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

青:您怎样评价2008年的中国现状?

熊:2008是值得期待的一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必将使我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更加成功.

青:您对改革开放和中国未来发展有何期许?

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国民经济更加健康发展,国家公共福利制度更加完善,与法治进一步确立,收入差距逐步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