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理、存在的问题其完善

点赞:4088 浏览:1045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我国《民法通则》对民事法律行为进行了详细阐述.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民事法律行为也出现了很多制度上的缺陷,对我国民法的实施及当事人利益的保护都产生了不利影响.文章主要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进行分析,探讨了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促进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关 键 词 ]民事法律行为;问题;完善

一、民事法律行为理论

法律行为理论的研究可以追溯至罗马法产生以前,在公元前二十世纪,《苏美尔法典》等对写卖、租赁、婚姻、收养等行为进行了相关规定.在早期罗马法中,其实并没有法律行为的概念,但在罗马法实施过程中不难发现,罗马法对遗嘱、契约等内容做出了详细规定.就罗马法的相关制度而言,虽然具有较强的形式化和身份化特征,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罗马法的颁行,为法律行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事实法律行为最早产生于德国注释法学派,在罗马法基础上,注释法学派提出了一套完整而系统的法律行为理论.1900年,《德国民法典》的颁布,对法律行为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德国民法典》成为法律行为理论研究的最系统的一部法典.

从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来看,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我国《民法通则》中最基础的概念,是我国根据司法工作的需要而创建的.就法律行为而言,法律行为概念从大陆法系国家传入我国.我国《民法通则》并没有对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准确界定.在《民法通则》中,将法律行为定义为:公民、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及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我国民法学者对于法律行为的认识不一,民事法律行为和法律行为混为一谈的情况比较普遍,但都将意思表示作为法律行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制度创设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矛盾的解决,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法学领域发生了重要变化,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在实践过程中,应不断深化和发展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和认识.

随着我国法学学科的发展,法律行为的概念在法学部门中广泛应用,法律行为已不单纯表现为民事法律行为.因此,应不断扩展法律行为的概念及内涵,深入研究法学领域的民事法律行为,促进我国法学研究工作的发展.

二、民事法律行为理论所存在的问题

在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研究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立法缺失

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具备适法性、合法性等特征,与可变更或撤销民事行为、无效民事行为有很大区别.换句话说,民事法律行为即合法民事行为.以合同法律关系来分析,在合同当事人意思一致的前提下,合同即告成立.但是,如果合同本身违法,会导致合同无效.在合同双方当事人不知道其行为是违法的情况下,合同的合法性并不能确定.因此,在确认行为合法性时,最关键的是看该行为是否违背了法律的规定,在任意性法律规范的调整之下,非法行为同样可能发生一定的法律效果.当前,法律行为已经具备了法律的特性,从法理学的角度来说,法律行为不仅可以是具有法律意义的各种行为,法律后果行为也可以作为法律行为的表现形式.因此,以合法性作为法律行为的界定并不科学.

再者,我国《民法通则》在民事法律行为主体的规定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主体不再局限于公民、法人两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合伙企业等也在市场经济中参与各种交易活动,为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当前的立法却将这些经济主体排除在外,不符合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在民事法律行为主义方面,应根据时代变化情况进行不断拓展,才能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民事行为与民事法律行为认识不清

在《民法通则》中,明确规定了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可变更或可撤销民事行为、效力未定民事法律行为,且民事行为对后者有统领作用.从法律规定上看,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应是种属关系.但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民法通则》中并没有对民事行为的概念进行准确描述,导致民事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混为一谈.在二者的关系上,也存在着两种分歧:一是认为两者地位平等,这种观点比较普遍;二是将两者进行分离,将民事法律行为之外的能够产生法律后果的所有行为都认为是民事行为.同时,在《民法通则》的有关内容来看,民事法律行为与民事行为种属不分的情况依然存在,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引起人们逻辑混乱,民事行为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误导了人们对民事法律行为的认识.


(三)涉外司法存在漏洞

民事法律行为是我国根据司法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国际通用性不强.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民法规定中,很难找到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相关规定,其概念界定和适用规则有很大不同.根据国际私法理论分析,在我国公民和外国人就法律行为出现冲突和矛盾时,国际司法协助比较困难.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涉外司法的漏洞,势必会影响我国公民、法人的对外交往活动,进而对我国对外贸易活动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一)取消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规定

在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认识方面,首先应将民事法律行为作为民事主体的行为,民事主体在民事行为中的自愿性会影响民事法律关系.而民事法律行为合法与否,甚至是法律后果怎样,不应该由当事人来决定,而应该由国家对该种法律行为进行评价.从这点出发,可以得知合法性并非民事法律行为固有的属性,并不应该将合法性纳入到民事法律

民事法律行为理、存在的问题其完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民事法律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行为中.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是国家认可民事主体的民事法律行为.但是,如果民事主体的行为违反了国家禁止性或强制性规定时,该主体所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应为无效法律行为.因此,应取消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规定.

(二)取消民事行为规定

从民事行为概念来看,民事行为概念的界定在于区分无效民事行为.从以往民法规定可知,民事法律行为应该包括了合法行为、不合法行为两种.因此,取消民事行为规定,对民事法律行为不会产生影响.同时,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的取消,导致民事行为规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民事行为统领地位也无须存在.

(三)应将民事法律行为概括为突出意思

民事法律行为和事实行为最大的区别在于意思表示.民事法律行为双方基于真实意思表示,希望通过意思表示以形成民事法律关系.事实行为指的是根据法律规定,因某种事实的发生,产生某种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意识表示并不是成立事实行为的依据.因此,应将民事法律行为概括为突出意思,在无意识表示的前提下,不得成立某种民事法律行为.

四、结语

我国《民法通则》将民事法律行为进行了创造性规定,在大陆法系国家中,没有民事法律行为的明确规定.从我国民法体系来看,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规定,不仅导致了民法理论的认识混同及冲突,也导致民法理论与逻辑原则不相符.就我国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而言,合法性并非民事法法律行为最重要的特征,关键在于意识表示是否真实.因此,应重新认识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以促进民事法律行为理论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民法体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何振东.试论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存在问题及其发展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2,(35):268-269.

[2]李秀梅.我国民事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

[3]覃远春.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完善思考――从自然债考虑“中间法律行为”角度[J].理论导刊,2011,(4):94-96.

[4]宗锐.论我国民事法律行为理论之问题与构建[J].大观周刊,2012,(18):35-35.

[5]张孟凯.试论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存在问题及发展[J].西江月,2012,(2):127.

[6]向兰金.论民事法律行为理论视野下的相对人[J].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10,(9):175-176.

[作者简介]潘玮,松阳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