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点赞:27368 浏览:1216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3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提出,要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优化教学内容,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创新教学方法,实现由单向教学向双向教学转化;注重社会实践,实现教学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延伸评估链条,实现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关 键 词 】 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教学效果;提高途径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思政基础)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之一,立足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为目标.为切实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充分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主渠道作用,需要从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注重社会实践、完善考核评估等方面着手推进.本文以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课程建设为例,探讨如何提高该课程的实效性,真正把基础课打造成受学生欢迎、对学生有用的课程.

一、优化教学内容,以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为目标,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思政基础课教材是由统一制定的,对于任课教师来说必须尊重教材内容,以教材为蓝本,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但是,如果完全按照课程体系进行照本宣科的话,又会影响学生学习该课程的兴趣.学生没有乐趣学,思政课就无法发挥育人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授课内容时一方面要根据教材体系组织教学,另一方面又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优化,提炼教材的思想和内容, 形成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教学体系,[1]从而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

在思政基础的课程建设中,考虑到本院主要是高职学生,为了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具备从业所需要的职业核心能力.我们在进行课程内容选择时主要突出学生的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和与职业有关的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重点讲授,依据不同专业的职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怎么写作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根据这个原则我们将课程内容整合为“认识大学、领悟人生、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四大教学模块,共计24个主题教学单元和5个主题实践项目,每一个主题承载着一个价值观教育,构成学习内容,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同时在进行主题教学单元设计时,能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学生的专业特色进行教学.

二、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实现由单向教学向双向教学的转化

思政教育不是封闭、空洞、乏味的灌输,更不是形式呆板的说教,只有辅之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将习得的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因此在思政课的教学中,任课教师应积极改变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方式,而需要根据教材内容采用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主题辩论、课堂演讲等相结合的双向教学方式,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的乐趣.学生只有从心理上认可了课程,才能由心转为行.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我们努力营造师生之间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力求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探索理论联系实际的新模式,打破传统教学中先讲清理论,再举例说明的做法.我们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中出现的问题入手,导入课题.通过师生之间围绕某个问题进行对话、讨论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对课程教学中重点、难点的理解程度,有利于学生迅速形成正确的观念.

当然,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三尺讲坛,由于受大班课教学的影响,我们很难在课堂中形成一对一、点对点、面对面的互动模式,这个时候,教师在课外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实施课程建设两年来,我们课程组老师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现代通信,和学生进行课堂外的互动,帮助学生解答疑问,通过课内和课外两个空间提高了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注重社会实践,以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为重点,逐步实现教学模式由静态向动态转变

思政课是知行统一的一门课程,任课教师不仅要注重课堂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践行能力的提高.即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能以公民的身份积极参与公共生活,关注公共问题并努力寻求解决措施,关心困境中的人们并为他们带去力所能及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和公共精神.难以想象,一个对民族、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公共利益、公共事务缺乏应有的关心的人,能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2]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热心公共事务,并致力于公共利益奋斗的人.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实践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时,我们课程组立足于培养学生的公共品质为目标,采取了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社会实践基地为依托,注重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训练.每个学期布置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相关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如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寻访最美的校园人物、追寻中国梦、践行雷锋精神、怎么写作社区等活动,从而引导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在参与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发展、关爱弱势群体的需要,从而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在参与中也让学生从静态的课堂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的、真实的、丰富的生活中,提高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延伸评估链条,以检验学生的践行能力为重点,实现由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思政基础”课程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教育和实践,帮助学生解决在成才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各种思想道德和法律方面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水平和正确的法制观念.课程的任务决定了该门课程的考核不能只局限于课堂教学知识的考核,而应更多的关注学生践行能力的考核.既要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又要考核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的理性认知能力,考核他们的实践表现.[3]因此,考核模式应从课堂延伸至课外,从结果考核转变成过程考核,建立起知行双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有助于纠正学生只注重课堂知识的单纯记忆,忽略践行能力的提高;能促使学生主动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考核中,我们采用的考核标准是理论综合成绩(75%)+社会实践报告(25%)≥60分.其中理论综合成绩(75%)是由平时成绩+期中考试+期终考试卷面成绩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考核课堂参与积极性和课外社会怎么写作的表现.社会实践要求每位学生以团队形式,利用节检测日等课外时间开展活动,记录下本组社会实践的过程和收获,撰写社会道德实践心得或调查报告,并进行课堂汇报.社会实践的考核由任课教师和实践团队评分组成.任课教师根据各小组实践报告撰写、课堂交流表现、活动影响情况进行评分,以70%比例计入总分.在完成实践交流汇报后,各实践分队之间进行互评,以30%比例计入总分. 最后以两块分数计算出本学期实践成绩,最终以25%计入到总评成绩中.

通过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也改变了传统中“一门课程、一张试卷、一考定音的”考核方式,更注重对学生过程性、平时表现的考核,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赵明媚.提高“思政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8(8)66.

[2] 戴锐.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化转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90.

[3] 毛国涛.探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5(12).

【作者简介】

刘 莉(1978-)女,浙江湖州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社科部讲师,法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