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的法律意识与农村法治化进程

点赞:11071 浏览:4536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当前我国正步入现代化新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完善,法治化建设也被提到重要课题.法制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项重要保障.加强农村法制建设一定要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中思考,特别注重把外在的法制供给逐步与农村经济社会的内在发育衔接起来,使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合理因素演变为推进法制建设的助动剂,使法制建设更加切合农村和谐社会建设的实际需要.探讨农村的法制建设,首要了解农民的法律意识现状,针对问题开展有效的法治化建设.

关 键 词 :法律意识淡薄;宣传;制度层面;基层政府

一、简析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

1.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总体上讲,农民法律意识、观念淡薄.不懂法、不学法、不学法、不守法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民对现代法律的精神和价值感悟不深,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处于被动地位,缺少主人翁意识,不知道或不敢于不善于运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许多农民确立自己的行为预期时,习惯于依赖传统和乡土规范确立的行为规则,而不寻求法律所提供的制度资源.所以当前,农民对法律的性质、功能、态度和信念上还存在偏颇之处.


2.探究农民法律意识形成的原因

首先,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缘由于深处的历史文化环境.农民一直生活在封闭落后的农村,受教育程度低,接受信息少,加上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简单的思维,易于继承传统的积淀,信奉人治,忽视法治.他们把生活上的种种不幸遭遇,多归结为命运,所以在现实生活中受到不平等的待遇还是忍让求全,不愿意表白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农民的法律意识与农村法治化进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律意识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专升本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其次,宗族法等内部规定也影响着农民的思维规则和模式.以家庭、家族为单位的农村群体,更注重因乡、村缔结的邻里关系,重亲情、乡情,习惯接受传统道德风俗管理,不愿涉及法律参与.

再次,农村生产力水平低,农村法治化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贫困的情况下很难要求农民有较高的思想意识觉悟.有学者曾提到,农民面临的简单的经济关系使农民亲近法律还缺少利益的驱动,其所处的利益格局尚不足以刺激他们自发的权利觉醒.

最后,制度层次上,农村法律的制约性也影响着农民的法律意识.在立法上关于农村及农民的方面仍然薄弱,而农村的法治宣传工作力度及影响力不足,也不利于农民学法懂法意识的形成.

二、 加强农村法治化进程刻不容缓

中国法治化过程是渐进发展的过程,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过家的价值目标,必须在很多方面有所突破.然而,中国在推进法治与建设现代国家的进程中,不能忽略近9亿农民在农村的国情,农村的法治氛围和农民的法律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中国法治化的进程,没有农村的法治化,就不可能有整个国家的法治化.

1.探究法治化进程的制约因素

(1)农村法治建设不够健全.目前我国农村工作的立法主要涉及管理法层面,而对于农民的具体权益的保障和一些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的立法还有待完备.加强和谐农法制建设,必须不断完善与农业、农村和农民有关的法律法规,使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做到有法可依.

(2)基层政府行为失范.一些农村基层干部在思想认识上存在误区,重视农村经济建设而轻视农村法制建设,认为“经济要上、法律要让”,在执法中侵害农民利益的事时有发生.为农村提供基层法律怎么写作的工作思路不明,运作机制欠缺,社会纠纷调解体系不健全.

(3)农村法制宣传薄弱.现代法治国家的基础是公民的法律意识较高,法律意识作为法治实现的文化和心理基础,成为影响农村法治化进程的重要因素.有些地方的法制宣传教育,偶尔也是走过场,完成任务而已,而农民对现行的法规知之甚少.农民的思想文化的熏陶不够,对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兴趣低迷,也多是敷衍了事.

(4)执法环节上存在诸多问题.一些执法人员素质偏低,法律知识不健全,会导致偏差,而也存在滥用职权、越权违法的行为影响司法机关的形象,造成法律权威不被农民重视.

2.坚强强法治化进程的必要性

首先,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家的命脉,而农村法治建设的状况,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法制建设.

其次,法治化进程的推进,是发展农业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参与者诚实信用、公正平等,法律也规定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权利义务关系,农村法治建设,会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规范法律行为,以确保农村市场经济秩序的稳定.

再次,农村法治化的深入发展,是稳定农村的助推器.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稳定秩序,而且促进经济法治.市场经济的发展,会出现为盈利为目的各种投机或违法性的行为,同样农村的发展也避免不了各种矛盾,而法治的深入,会有效的制止不稳定因素的增长,促成农村的和睦与发展.

三、积极推进法治化建设,构建新农村新面貌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农民法律意识普遍淡薄,不利于农村经济、文化和政治秩序的和谐发展,而法治意识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农村法治化进程,进而关系到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建目标的实现,所以,当前,推进农村法治化建设是农村发展的重要课题,也对新农村建设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首先,国家和地方有关立法部门必须提高对农村立法必要性的认识,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和谐社会构建的战略高度,认识对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立法问题,使农村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能做到有法可依.立法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在立法过程中,多听听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反映.注意尊重农民的合法权益,尊重民风习俗,同时还要考虑农民的消化能力和接受能力.

其次,行政管理方面,一是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培养,组织广大农村基层干部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农业法律法规,提高其理论修养和业务能力,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二是完善乡镇政府的执法行为,确保执法的公正、公平性.政府职能部门和工作人员明确行政活动权限和责任,加大法律制约和监督,认真解决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依法提高行政水平.

时代的不断变迁,社会的快速发展,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已成为新时期农村社会秩序的一种规范,农村政治的化、经济的多元化以及文化的发展都需要法治的支撑,中国农村正由政治秩序向法治秩序转换,中国的法治化将是农村现代化不可缺少的制度内容.(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