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

点赞:32818 浏览:15442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受国际金融危机和“7.5”事件的双重影响,2009年新疆经济发展遭遇困境,在这种形势下,要想保持新疆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就需要实现新疆产业结构升级.本文从新疆产业结构现状,新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和依法律手段促进新疆产业结构调整三方面,从法律角度对新疆产业结构调整进行了思考.

关 键 词 新疆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调整 法律手段

基金项目:新疆大学世川良一优秀研究生科研项目资助(课题题目:应对金融危机及突变――新疆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思考编号:XJU-SYLLF09021).

作者简介:谢潇潇,新疆大学法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民商法.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1)02-178-02

2009年,新疆经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是受国际经济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二是发生了震惊中外的“7.5”打砸抢烧暴利刑事案件,给新疆旅游等行业带来负面效益.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保持新疆经济的稳定发展,实现提出的“促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目标,就需要深化新疆产业结构调整.新疆工作座谈会指出,为实现新疆经济跨越式的目标,将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推动优势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进入新阶段.贯彻落实这一发展战略,对保证新疆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疆产业结构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新疆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也随之不断优化调整,三大产业结构由1999年的23.1:36.1:40.8调整为2005年的19.0:44.7:36.3;2009年的17.8:45.7:36.5.①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新疆经济发展中第一产业的比重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第二产业的比重则有显著提高,三产业总体呈现出积极变化,产业竞争力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另外,数据表明,新疆产业结构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特产产业具有突出优势,与内地省份相似性小

近年来,在新疆自治区境内崛起了一批特色产业,其中“四色”产业聚集是较为典型的,包括:白色产业集聚(入棉花产业集聚、乳业产业集聚等),红色产业集聚(如番茄加工产业集聚、红枣产业集聚、枸杞产业集聚和胡萝卜产业集聚),绿色产业集聚(葡萄产业集聚、甜瓜产业集聚、香梨产业集聚等),黑色产业集聚(如石油天然气产业、煤炭产业等).特色产业充分利用了新疆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呈现出地理性集中、专业化分工和出口导向的典型特征.这种集聚的形成,在推进新疆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增强新疆区域竞争力、促进技术创新和提高社会生活发展水平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法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产业结构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术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资源优势潜在性突出,后发优势明显

新疆在现阶段对资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远远不足,资源优势可以说是新疆经济发展的最大优势之一,可挖掘潜力极大.

第一,农牧业资源优势可挖掘潜力大.新疆地域广阔,国土资源优势明显,人均耕地2.6亩,比全国人均水平1.5亩高73.3%.2005年末实有耕地面积336万公顷,另有可开垦宜农荒地400万公顷左右.此外还有5000多万公顷草地,是我国最大的牧区之一.②新疆的光热资源丰富,对棉花、糖类、瓜果等农作物的品质有利.第二,能源潜力优势明显.新疆自治区是我国能源的富集区.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天然气、石油、煤炭资源的开发步骤不断加快,但总体来说,其现有产量和储存量之间的对比还很不相称.经预测,新疆石油资源量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25%、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28%,但2009年新疆油气产量只占全国油气产量的10%.③第三,矿藏资源丰富.新疆矿产资源具有种类齐全、分布广泛、配套性高的特点,其中一部分矿种储量大,质量好,极具开发价值.全疆已发现矿种13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7%.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75种,列入矿产储量表的矿区有860处.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新疆的资源勘探工作虽有长足发展,但仍存在许多“家底不清”的问题,例如吐哈、塔里木油气田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迅猛发展起来的,其勘探前景可观.

二、新疆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从新疆产业结构的现状看,在过去的20多年里,新疆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显著提高,一、二、三产业总体呈现积极变化,产业竞争力也有一定幅度的提升.但是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较,仍存在较大差距,产业整体层次偏低,结构性矛盾突出等仍是制约新疆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主要因素.具体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第二产业比重过大,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以能源开发和基础材料制造等重工业.新疆的工业产业结构明显不合理,其主要表现为:资源性开采、挖掘和原料型工业比重过高,“石油、石化、天然气”独大现象明显,其生产增加值占到全区的三分之二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和原材料深加工型制造业比重过低,2008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只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的0.16%,这一数据时全国平均水平的五十分之一;另外,新兴产业发展滞后,产品的技术含量低,总量少,品质不高,种类也较少;还有,传统工业结构升级缓慢,改造步伐跟不上时怎么发表展,产业链短且缺乏配套等.


第二,在第三产业中间,外向型经济和高端怎么写作业发展极度滞后,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等生产性怎么写作行业发展也较为缓慢.目前,自治区内怎么写作业产值在总产值中偏低,且大多为传统怎么写作行业,如低端餐饮等,其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例仅为33.9%,较全国平均水平低6.2个百分点.在外贸领域中,主要以增加值较小的边境贸易为主,加工贸易不到4%.

最后,第一产业基础依然薄弱.虽然近年来新疆的农牧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其基础依然较为薄弱.各种资源的供给不足对增加农牧产品有效供给的约束不断强化.农牧民收入较低且来源单一,其家庭收入中有80%以上来自第一产业.缺乏大规模的农村信用合作社生产机制,小规模家庭生产经营越来越不适应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的需求.农牧业信息化建设极度落后,良种化和农牧产品深加工、营销、产业基地的建设的步伐落后与发展需求;农牧业产品检验、检测体系也没有跟上时代进步.

综上所述,新疆产业结构的矛盾已经从过去行业、地区发展不协调转向产业内部各个环节和整个经济发展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更加巨大.

三、以法律手段推进新疆产业结构调整

新疆的产业结构调整应充分运用法律手段.目前,我区面临着建立劣势经济体退出机制、引导衰退产业退出、压缩过剩生产力及设备,鼓励和扶持科技创新以及高新产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利用我区的行政立法权,通过制度和实施振兴的法规规范,对加速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1.制定和完善相关产业组织法规规章.日本在制定产业法律和政策时,既注重制定促使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产业组织政策和法律,同时注重制定促进产业之间资源合理分配的产业结构政策和法律.为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和规模化,日本政府,通过制定法律,使得有些行业不受国内垄断法限制,同时修改其垄断法,并进行了一系列大企业的合并、重组,既扩大了企业的规模,有提高了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区经济结构长期不合理和产业组织结构较为低端由不可分割的关系,在国有企业的战略性重组中,要特别注意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手段,发展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集团、大公司.为此,在积极制定《反垄断法》在区内的实施细则的同时,也要加快制定区内实行的《控股公司条例》、《企业兼并条例》等,为疆内国有企业优化重组提供法律依据.

2.通过行业行政立法,加快传统工业改组、改造.为了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日本政府通过并制定了行业振兴法、衰退行业的特别法和改善特定产业结构法等,并在这些法律的指导下实现了日本经济的腾飞.我区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9个工业局的撤销,今后应通过加强行业规划和行业法规来引导行业发展.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行业法规建设,通过行业法规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发展,规范行业竞争.同时,根据我国基本法,应加快建立保护区内产业的法律体系.从目前看,应当制定适应于对传统工业进行改组、改造要求的法律、法规,如制定机械、钢铁、煤炭、纺织等行业的结构改善促进法,对能源产业则应当制定石油、天然气等方面产业限制和引导升级的法律、法规等.

3.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法律支持.我国在200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表明了以法律手段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意图,我区应制订区内的《中小企业促进法》实施细则.在细则当中至少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明确表明对不同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所有经济类型企业权利义务关系在法律法规面前一律平等.(2)确定专门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及其权责,该机构可以是政府机关也可以是社会团体,关键是专司其值.(3)规定在企业交易活动中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以列举方式明确中小企业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同时规定中小企业权益受损失时的保护办法、措施以及侵权方应承担的法律责任.(4)通过税费减免对中小企业进行支持.例如要取消县(市)国有、集体中小企业上交的管理费,降低中小企业贷款抵押品登记费等.

注释:

①董志涛.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新疆日报.2010-08-24(3).

②周斌.新疆产业结构特征及发展变化趋势分析.新疆社科论坛.2007(2).15.

③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刘仲康,董兆武.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新疆日报.2009-1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