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后备支持

点赞:33386 浏览:15664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新农村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及各人民的全力支持,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后备支持不用质疑.

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 后备支持

新农村建设是党在新世纪为了积极推进城乡发展,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伟大目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作为新时代的公民,我们又责任有义务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从大局来讲,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伟大的工程,新农村建设需要、地方政府及各人民的全力支持,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来说,新农村建设离不开当地政府机构的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强有力的后备支持不用质疑,那么在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当地政府机构该如何做到后备力量呢?笔者结合个人的观点谈谈几点.

一、加强农村普法宣传教育

普法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意.农村的普法宣传教育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涵的要求,我们要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新农村,即繁荣富裕、法治、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就更加需要发挥法律规制、调解纠纷的作用.在农村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加强基层法治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中之重,对于建设新农村具有深远意义.

1、更新普法宣传观念.要坚持把怎么写作基层、怎么写作群众,提高农民法律素质,切实维护农民的根本权利作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内容上,要针对农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宣传,不求系统性,但求针对性,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在方式上,通过在平时工作中开展法律宣传进机关、进乡村、进农户、进学校、进单位的“法律五进”和法律资料送到家、法律条文讲到家活动,并在充分利用墙报、横幅、标语等传统形式的基础上,采取文艺汇演、现身说法、法律知识竞赛、普法山歌、普法三字经等多种形式,寓法于事,寓教于乐,使广大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律熏陶,从而使法律知识进入社会各个阶层、各类人群,有力地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2、加大投入、提高重视抓法制宣传.首先要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在指导和参与普法依法治理、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提供基层法律怎么写作、保障广大农民合法权益中的法制宣传教育前沿阵地作用.其次要加大对法制宣传教育的经费投入,提高对法制宣传教育的重视,变“法律下乡”为“法律常驻乡”,使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使广大群众在法制宣传教育中得到真正的实惠.

3、加强宣传力度、提高对广大农民工的法律宣传率.加强对广大农村的政策法制宣传,扩大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和知晓率.采取喜乐见闻的宣传方式,制作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宣传资料,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等阵地在农村和农民工集中的地方定期进行宣传.深入普及与农民工生活、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宣律援助制度和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已的合法权益等法律知识.让更多的农民兄弟了解法律,知道法律,引导他们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廉政文化资源共享

廉政文化是人们关于廉洁从政的思想、信仰、知识、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社会评价,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新农村建设赋予了建设者、领导者新的观念和要求,当前我国腐败现象在一些领域易发多发,腐败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侵蚀着人们的思想,特别是农村新生的领导者,如大学生村官等,而廉政文化具有导向、陶冶、凝聚、规范、预防等功能.共享廉政文化资源,能有效抵御腐败文化的蔓延,促进农村建设有序进行.

1、不断丰富和创新廉政文化内容.丰富和创新廉政文化内容是提升共享绩效的根本.一是着力赋予廉政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及时总结提炼出一批勤政廉政先进典型及身边优秀员的先进事迹,积极倡导尊廉崇廉的社会风尚和文化氛围.二是认真汲取中国传统的廉政文化资源,要以史为鉴、古为今用,尊重并批判性地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2、集中建设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是廉政文化资源的富集区和有效载体,在教育中具有系统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发利用.一是分类建设、突出特色.制订科学标准,对现有的教育基地和教育场所进行筛选、整合,要突出特色、各显功能.二是合理布局、方便实用.坚持就近教育原则,挖掘、提炼本土历史文化资源中的廉政文化素材,总结、宣传本地本单位的先进事迹和典型案例.三是项目带动、集聚资源.采用政府购写方式,确定一批重点廉政文化项目,公开招标,鼓励联合攻关,以期凝聚一批高素质的创作人才.要坚持组织牵线和单位自愿相结合,吸纳更多的单位参与共建共享,提升基地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三、引导农民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以往大中小城市的发展而造成环境的污染、资源的匮乏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教训,我们不能重踏覆辙.我们要在历史的教训中重新审视我们的行为,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农村价值观念的转变模式,是农民树立生态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与方法,其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实现农民从传统单纯追求农业的经济产值向追求农业生态价值观念转变,从而树立农村新的生态价值观念;实现农民知识结构的转型和农村教育方式的更新,对农民形成生态文明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自身生态意识的强弱对整个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方式,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首要的位置,使村民生态、环保意识普遍提高并成为自觉行动,摒弃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传统“征服自然”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转变;倡导生态消费模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价值观;使生态文明理念在生产、科学、社会活动中深入人心,人人参与生态家园建设.加强农村环境教育,要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特点,因地制宜,实施不同的教育.此外,大力培育农村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并积极推动城市环境保护组织向广大农村延伸,将对农村环保工作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政府应建立保障农村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加强对农村的环境保护投入.由于过去几十年中的城市经济发展都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作为代价换取的,为了实现环境公平,政府应该通过制定有利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推进农村的环境建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保障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新农村建设的后备支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法制宣传教育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8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将讨论至此.总而言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共同研究科学有效、符合时代要求的政策法规,全力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推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的新农村.